离域电子

✍ dations ◷ 2025-04-24 21:10:05 #离域电子
离域电子(英语:delocalized electron),也称游离电子,是在分子、离子或固体金属中不止与单一原子或单一共价键有关系的电子。 游离电子包含在分子轨道中,延伸到几个相邻的原子。一般来讲,离域电子存在于共轭系统和介离子(英语:mesoionic)化合物中。人们渐渐地了解到,σ键中的电子也会游离。例如甲烷中的成键电子是由五个原子共享的。更多细节详见分子轨道理论。在简单芳香环(如苯环)中,六个碳原子上的π电子的游离在图上常以画一圈来表示。事实上六个C-C键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也是电子游离的一个迹象。在价电子键结理论中,苯环中的游离被描述为共振。离域电子也存在于固态金属的结构中,其d轨道和s轨道之间相互干涉。金属的结构中包含排列整齐的带正电离子(阳离子),在“电子海”中形成离域电子。这意味着电子在结构中可以自由移动,产生了导电性。在钻石中,每个碳上面的四个外层电子,彼此都是以共价键的形式键结,电子的移动受到限制,也因此无法传导电流。 在石墨中,碳原子只使用四个外层电子中的三个来形成与另外三个原子间的共价键,并形成一个平面;每一个碳原子贡献一个电子到游离系统中,这些电子也是化学键的一部分(π键)。离域电子能在整个平面自由移动,因此石墨可以沿着碳原子平面导电,但无法沿着与平面垂直的方向导电。在离子中,离域电子常常被称为游离电荷。一个典型的在离子中的离域电子(游离电荷)的例子是羧酸根,其负电荷在两个氧原子上的分布是相等的。电荷游离是决定负离子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游离程度越高,反应能力越低),还有特别是共轭酸中酸的强度。一般来说,阴离子中电荷游离得越好,其共轭酸也越强。例如在过氯酸阴离子(ClO4-)中,负电荷均匀分布在的氧原子上(还有部分稳定在中央的氯原子上)。这个绝佳的电荷游离与高氧原子数(四个)以及高电负性中心(氯原子)的协同作用,导致过氯酸成为迄今所知的最强的含氧酸。(pKa 值在-7 至-10 之间)。在阴离子中电荷游离的程度可以透过WAPS参数来定量。离域电子很重要的原因有多个,主要原因是电子游离使分子变化到一个更稳定的构型,导致预期的化学反应不会发生,或在不同的位置发生。其中一个例子是傅-克反应用1-氯-2-甲基丙烷甲基化苯环;异丁基碳阳离子重排成为叔丁基碳正离子,而叔丁基是超共轭(一种特别的游离形式)稳定的。游离会使电子的波长变长,导致电子的能量下降。

相关

  • 氯化物氯化物在无机化学领域里是指带负电的氯离子和其它元素带正电的阳离子结合而形成的盐类化合物。最常见的氯化物比如氯化钠(俗称食盐)。常见的氯化物列在右表。但有时金属(如金)溶
  • 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API)是反映空气污染物,如最常见的氮氧化物、悬浮粒子(来自汽车)和二氧化硫(来自工厂)水平的一个指数,一般是根据实际污染物观测值并用特定公式算
  • 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Francisco de Vitoria, Francisci de Victoria,(1480年-1546年))西班牙神学家,萨拉曼卡学派始祖。
  • 身体意象身体意象是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身体的美学。所有时代的人类社会对人体美学寄予了很大的价值,但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可能不符合社会的标准。身体意象的概念应用在许多学科
  • 卡尔达肖夫指数卡尔达肖夫指数(英语:Kardashev Scale)是根据一个文明所能够利用的能源量级,来量度文明层次及技术先进程度的一种假说。1964年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首先提出用能量级
  • 日本医科大学日本医科大学(日语:日本医科大学/にほんいかだいがく Nihon ika daigaku */?)是位于东京都文京区的一所私立大学。
  • 香豆素香豆素(Coumarin),学名苯并   α {\displaystyle {\rm {\ \alpha }}}
  • 压力计目前已有许多技术开发用于进行压力和真空测量。用于测量压力的仪器,通常被称为测压仪表或真空仪表。压力计也可以是指一个压力的测量仪器,通常仅限于测量接近于大气的压力。实
  • 吕梁构造期吕梁构造期,简称吕梁期,是古元古代(25-18亿年前)期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吕梁运动或称吕梁事件。因为吕梁运动在山西吕梁山的表现最典型,故而得名。与此
  • 新视野号新视野号(New Horizons)又译新地平线号,是美国宇航局旨在探索矮行星冥王星(在发射时间仍然被认为是一颗行星)和柯伊伯带的行星际机器人航天器任务,它是第一艘飞越和研究冥王星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