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王之战

✍ dations ◷ 2025-02-24 08:44:31 #1680年代战争,1690年代战争,法兰西王国战争,英国战争,美国殖民地时期历史,加拿大殖民地时期,美国战争,加拿大战争,新英格兰,新法兰西,1680年代法国,

 法兰西王国

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王国

威廉王之战 ( 1688-97,也称为第二次印地安人战争、博杜安神父 ( Jean Baudoin ) 之战、或卡斯坦 ( Jean-Vincent d'Abbadie de Saint-Castin ) 之战 ) 是九年战争 ( 1688-97,也称为大同盟战争或奥格斯堡同盟战争 ) 在北美洲的一个战场。此战为新法兰西与新英格兰联合他们各自在美洲之原住民之间的六次殖民地战争 ( 见北美殖民地战争 ) 的头一战。1763年,英国最终在北美打败了法国,并赢得了殖民地战争。

对于威廉王之战,英格兰和法兰西都不想削弱他们各自在欧洲的地位以支持此一在北美的战争。新法兰西和瓦巴纳基联盟 ( Wabanaki Confederacy ) 能够阻挠新英格兰向阿卡迪亚扩张,并将边界定在缅因州南部的肯尼贝克河。1697年,双方签订雷斯威克条约 (Treaty of Ryswick ) 。根据此约条款,新法兰西、新英格兰和纽约的边界和前哨大体上维持不变。

1688年末,英格兰天主教国王詹姆斯二世在光荣革命中被废黜并逃到了法国,于是新教徒威廉和玛丽登上了王位。威廉并加入了奥格斯堡同盟以抵抗法国。在北美,新法兰西和英格兰北部殖民地 ( 于1686年在新英格兰自治领中已经统一 ) 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张。那时易洛魁族人掌控了经济上重要的五大湖毛皮贸易,但自1680年以来一直与新法兰西有所冲突。在新英格兰的怂恿下,易洛魁族人切断了新法兰西和西部部落间的贸易。新法兰西则袭击纽约州西部塞内卡人 ( Seneca people ) 的土地作为报复。而后,新英格兰则支持易洛魁族人借着袭击拉欣市 ( Lachine ) 来攻击新法兰西。

在新英格兰与阿卡迪亚间的边界也有类似的紧张关系。阿卡迪亚是新法兰西在北美的殖民地,新法兰西并将缅因州南部的肯尼贝克河定为其边界。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英国移民 ( 其所被授予的特权包含缅因州区域 ) 将其移居地扩展至阿卡迪亚。为了确保对现今的缅因州有所有权,新法兰西在该地区中三个最大的土著村落建立起天主教布道团:一是在肯尼贝克河;一是在更北一点的佩诺布斯科特河 (Penobscot River ) ;而另一个是在圣约翰河 ( St. John River )。在阿卡迪亚地区中的五个印地安部落此时为了响应菲利普国王战争,便建立了瓦巴纳基联盟以与新法兰西形成政治和军事同盟,以阻止新英格兰的扩张。于是演变成新英格兰及易洛魁联盟与新法兰西和瓦巴纳基联盟间的相互对抗。

此战的阿卡迪亚和新英格兰战场也称为卡斯坦之战及博杜安神父之战。1688年四月,英国总督安德罗斯 ( Edmund Andros ) 劫掠了卡斯坦的家以及佩诺布斯科特湾 ( Penobscot Bay ) 上的村庄。八月下旬,英国突袭了盖斯伯勒村 ( Guysborough, Nova Scotia ) 的法国村庄。为了回应这些突袭,1688年8月13日从纽卡索镇 (Newcastle ) 开始,卡斯坦与瓦巴纳基联盟便沿着新英格兰和阿卡迪亚的边界进行东北海岸战役,杀了不少移民。几天后,他们在北雅茅斯镇 ( North Yarmouth ) 杀了两个人。1688年秋,瓦巴纳基联盟的成员在肯尼邦镇 ( Kennebunk ) 则杀了两户人家。

1689年六月,数百名阿布纳基 ( Abenaki ) 和彭纳库克 ( Pennacook ) 印地安人在Kancamagus和Mesandowit的指挥下突袭新罕布夏的多佛,杀了二十多人并俘虏了二十九人。这二十九人都被卖到新法兰西囚禁。六月,他们在索科则杀了四人。为了回应这些突袭,一群二十四人组成的连队兴起去找寻尸体并追赶印地安人。在与印地安人冲突之后,他们损失了四分之一的人最后被迫返回。

1689年八月,卡斯坦和蒂里神父带领一队阿布纳基战士占领并摧毁佩马奎德 (Pemaquid ) 的要塞。佩马奎德的陷落对英国人来说是个重挫,因为它将边境推回到缅因州的卡斯科。

为了报复这些突袭,新英格兰派少校本杰明·丘奇去袭击阿卡迪亚。在威廉王之战期间,丘奇带领四个新英格兰突袭队进入阿卡迪亚 ( 包含大部缅因州 ) 以抵御阿卡迪亚人和瓦巴纳基联盟。1689年9月21日,在第一次到阿卡迪亚的远征中,丘奇和250个部队保卫一群尝试在法尔茅斯 ( Falmouth,现今缅因州的波特兰 ) 安置自己的英国移民。21个丘奇的人被瓦巴纳基联盟的部落杀害,但丘奇仍成功抵御并使他们退去。丘奇之后回到波士顿并丢下了一小群未受保护的英国移民。次年春天,四百多个法国和印地安部队在卡斯坦的领导下摧毁了赛门佛斯 ( Salmon Falls,现今缅因州的贝里克 ) ,然后回到法尔茅斯并在洛伊尔要塞战役中屠杀了所有的英国移民。那年夏末当丘奇回到村庄时,他埋葬了那些死者。洛伊尔要塞 ( 卡斯科 ) 的陷落导致缅因州几近人口减少,印地安人部队于是能够攻击新罕布夏的边境而不受到报复。

新英格兰人在威廉·菲普斯(英语:William Phips)爵士的领导下借着攻击阿卡迪亚的首都卢瓦尔港来进行报复,于是卢瓦尔港战役于1690年5月9日展开。菲普斯连同载有736名新英格兰士兵的七艘英国船舰抵达。总督de Meneval在抵抗了两天后便投降了,其要塞被摧毁夷平,而其驻军则被关押在教堂里,自己则被监禁在家中。卢瓦尔港的居民也被关押在教堂里,新英格兰人并为他们进行了对英王宣誓效忠的仪式。菲普斯离开后,从纽约州来的战舰于六月抵达,造成更多的破坏。水兵们焚烧并劫掠移居地,包括教区的教堂。在新英格兰人离开后,阿卡迪亚的总督维利本 ( Villebon ) 便将首都迁往在纳许瓦克堡(英语:Fort Nashwaak)(位于现今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弗雷德里克顿 ) 内陆较安全的领地。纳许瓦克堡在战后一直作为首都直到1699年卢瓦尔港恢复为首都为止。

1690年9月11日,丘奇第二次远征阿卡迪亚,他带了三百人抵达卡斯科湾 ( Casco Bay ) ,其任务是要解救被瓦巴纳基联盟所占据的英国佛特彼杰布斯考特 ( Fort Pejpescot,现今缅因州的不伦瑞克 )。他上安德罗斯科河 ( Androscoggin River ) 到佛特彼杰布斯考特。从那他向上游行进四十英里到利费摩尔佛斯 ( Livermore Falls ) 并攻击了一个印地安人的村庄。在撤退时他们射杀了三到四个印地安人,并在印地安人的棚屋里发现五个被俘的英国人。丘奇于是屠杀了六到七个印地安人并囚禁了九人。几天之后,为了报复,瓦巴纳基联盟成员在伊丽莎白海角镇 ( Cape Elizabeth ) 攻击丘奇,造成七个丘奇的人被杀,另有二十四人受伤。9月26日,丘奇回到新罕布夏的朴次茅斯。

在威廉王之战期间,威尔士镇 ( Wells ) 有八十个房子和小木屋沿着驿道排成一排。1691年6月9日,马克萨斯 ( Moxus ) 酋长指挥约二百个美洲原住民攻击该镇。上尉詹姆士·康弗斯 ( Captain James Converse ) 及其民兵则成功地守住了中尉约瑟夫·斯托勒​​ ( Lieutenant Joseph Storer ) 有大门及木栅环绕的驻地。另一酋长Madockawando则扬言明年要再回来并将康弗斯拖出他的狗窝。

当原住民撤退时,他们到了约克镇 ( York ) 离内狄克海角 ( Cape Neddick ) 不远的海面上登上了一艘船并杀了大部分的船员。同时还烧毁了一个小村庄。1692年初,估计有一百五十名阿布纳基人在新法兰西军官的指挥下回到约克镇,杀害了约一百名英国移民,并烧毁了多个建筑。这就是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圣烛节大屠杀。同年,丘奇第三次远征阿卡迪亚,他带了四百五十人袭击佩诺布斯科特 ( 现今缅因州的印地安岛 ),接着他们继续袭击塔克纳克 ( Taconock,缅因州的温斯洛 )。1693年,新英格兰护卫舰再度攻击卢瓦尔港,烧了将近十几间房子和三个谷仓。

1694年7月18日,法国军人Claude-Sébastien de Villieu连同约二百五十名来自Norridgewock的阿布纳基人在他们的酋长 ( 最高首领 ) Bomazeen ( 或 Bomoseen ) 的指挥下袭击了在新罕布夏的德罕 ( Durham ) 的英国移居地,此即生蚝河大屠杀。总计,法国和原住民部队杀害了四十五个居民并俘虏了四十九人,烧掉了一半的住宅,包括五个驻防要塞。同时也摧毁了庄稼并杀死牲畜,使幸存的人又饥又贫。

1696年,新法兰西和瓦巴纳基联盟的部落在卡斯坦和Pierre Le Moyne d'Iberville的领导下,回到了芬迪湾并打了场海战,之后再往前去突袭缅因州的佩马奎德 ( Pemaquid )。佩马奎德攻城战之后,d'Iberville带领了一百二十四名加拿大人、阿卡迪亚人、密克马克人 ( Mi'kmaq )、以及阿布纳基人的部队进行阿瓦隆半岛战役 ( Avalon Peninsula Campaign ) 。他们在纽芬兰摧毁了几乎每个英国移居地,一百多个英国人被杀,数百人遭俘,近五百人被驱逐到英格兰或法兰西。为了报复,丘奇进行了他第四次对阿卡迪亚的远征,并对在希格内克托地峡和那时的首都佛特纳许瓦克上的阿卡迪亚社区实行了一个报复性的突袭。尽管重约250磅,丘奇仍亲自带领部队屠杀希格内克托的居民,并掠夺他们的家庭用品,焚烧他们的房屋和屠宰牲畜。

1689年八月,一千五百名易洛魁族人为了寻求对总督Denonville行动的报复,于是攻击在拉欣市的法国人的定居地。之后方提纳取代Denonville为总督,并攻击奥农达加的易洛魁族村。1690年初,新法兰西及其印地安的盟友便攻击英国边境的移居地,特别是在纽约州的斯克内克塔迪。这次的攻击兴起了两支英国远征军:一支是由康乃狄克州的民兵将军温斯罗普 ( Fitz-John Winthrop ) 所率领,以针对蒙特利尔;另一支则是由威廉·菲普斯爵士所率领,以针对魁北克。温斯罗普的远征由于疾病和补给的问题而告失败,而菲普斯则是在魁北克战役中被击败。

在威廉王之战中,新英格兰唯一重要的进攻态势是魁北克和卢瓦尔港远征,其余则主要是英国的殖民从事防御作战,小规模战斗和报复性的突袭。易洛魁族的五族就常受英国盟友的软弱之苦。在1693和1696年,当纽约州 ( Province of New York ) 的英国殖民还处在被动之时,法国及其印地安盟友就肆虐易洛魁族的城镇并毁坏庄稼。1697年,英法两国和解,然而被英国的殖民所遗弃的易洛魁族人仍与新法兰西作战。直到1701年在蒙特利尔,新法兰西与大批易洛魁族人及其他部落之间才取得和解。

英法之间因在北美之北极地区的利益而一直进行之经济战争也以威廉王之战为背景。到了1680年代初期,哈德逊湾公司早已在詹姆斯湾及哈德逊湾南部地区建立了贸易前哨。从1686年总督Denonville所组织的远征开始,就有一连串主要由Pierre Le Moyne d'Iberville所带领对哈德逊湾公司的突袭。大部分这些前哨都被法国突袭队所占领。在主要海战中其中一场,d'Iberville便在哈德逊湾以单艘船舰就击败了三艘英国的船舰。

1697年的雷斯威克条约,结束两殖民强权间的战争,并将殖民地的边界回归到战前状态。但和平并没有持续多久,在五年之内,殖民地就被卷入了下一阶段的殖民地战争 —安妮女王之战。在1701年与法国和解之后,易洛魁族人在安妮女王之战中就保持中立,从不参与战争活动以反对任何一方。英国和阿布纳基人之间则仍有高度的紧张关系。在安妮女王之战中,阿布纳基人再次与法国一同作战抵抗英国。

对哈德逊湾公司的代表而言,雷斯威克条约并不令人满意。由于在战前,该公司在哈德逊湾的大部分贸易站都已输给了法国,战前状态的规定则意味着他们仍得在法国的控制之下。当乌得勒支和约结束了安女王之战时,该公司才在谈判桌上收复其贸易地区。

相关

  • Brodmann分区布罗德曼分区(Brodmann area)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
  • 李永舫李永舫(1948年8月10日-),籍贯河南睢县河堤乡丁庄寨村人,生于重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家。1977年,以河南省理科第一名考入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抗菌素专业。1982年,李永舫获华
  • 哈特谢普苏特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或Hatshepsowet;约前1508年-前1458年1月16日),或译哈特舍普苏特、赫雀瑟或哈塞普苏,在古埃及语的意思为“最高贵的女士”。她是第十八王朝法老(约公元前147
  • 奇事超自然(Supernatural)又称灵异现象,包含了超自然现象和超自然力量,即无科学根据而所谓在自然界的力量或现象。一旦超自然能够被证实,则它就不再是超自然了。超自然超出科学的范畴
  • 布鲁尔坐标:44°47′13″N 68°45′17″W / 44.78696°N 68.754709°W / 44.78696; -68.754709布鲁尔(英语:Brewer)是美国缅因州佩诺布斯科特县的的一个城市,位于佩诺布斯科特河西岸、
  • 第十三个殖民地成立美国乔治亚省(英语:Province of Georgia),又称乔治亚殖民地,是英属美洲南方殖民地(英语:Southern colonies)之一,此殖民地是大不列颠王国建立的十三殖民地最后一个,后来成为美国一部分
  • 愤怒的小鸟Go!《愤怒的小鸟Go!》(英语:Angry Birds Go!),是芬兰Rovio公司推出的一款卡丁车赛车游戏,为《愤怒的小鸟》电子游戏系列的第一款卡丁车赛车游戏。《愤怒的小鸟GO!》也是Rovio首个免费
  • 增子相二郎增子相二郎(日语:増子 相二郎/ますこ そうじろう ,1950年-),日本动画制作人,日本群马县出身,毕业于明治大学文学部演剧学科。1974年进入日本动画公司。担任《佩琳物语》(ペリーヌ物語
  • 易门小檗易门小檗(学名: var. )为小檗科小檗属下的一个变种。
  • 昌化鸡血石昌化鸡血石是一种印章石材,是昌化石的一个品种,产地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名县)龙岗镇玉岩山。除了作为印章石料,昌化鸡血石也可以作为赏玩的石材。昌化鸡血石是辰砂在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