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棹曲(越南语:Hát Bả trạo/喝把棹),又称把棹嘲剧(Chèo Bả trạo/嘲把棹)、度灵嘲剧(Chèo đưa linh/嘲迻靈)、度灵号子(Hò đưa linh/呼迻靈)、侯灵号子(Hò hầu linh/呼侯靈),是越南中部沿海(平治天到平顺)居民具有鲜明仪礼特征的一种民间演唱艺术。 把棹曲的内容和寓意是祈求国泰民安、风和日丽、风平浪静、渔民丰收,体现了海边居民特殊的文化本色、渔民同心同德相亲相爱的精神和地区特征的方言土语。此外,它表达了渔民对翁鱼帮助渔民克服海上波浪和灾难的尊重和感激。同时,它也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就是用吟唱和划桨(握桨的动作和北方的嘲剧不同)来超度因意外、天灾、战乱死不瞑目的灵魂和冤魂到永生极乐之地。 把棹曲民间表演艺术被越南2013年9月9日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部沿海村落的长者解释,“把”是抓住,“棹”是桨。在大海中稳稳地握住桨是沿海居民的愿望。
把棹曲队通常会有12到18个棹手分成两边,其中有3个重要人物:
歌队边唱边表演划船、拍水等动作。
广南省成山县的把棹曲既有崇拜仪式,也有表演艺术。目前成山县每个沿海社,都成立了把棹曲队为礼会服务。
把棹曲所用的乐器包括弹二(越南语:đàn nhị)、鼓、�匏(越南语:kèn bầu)和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