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臭

✍ dations ◷ 2025-04-12 11:39:18 #流行语,闽南语词汇,术语

黜臭(台湾话:thuh-tshàu,白话字:thuh-chhàu)一词源自台湾话,“黜”为揭发之意,揭发他人臭处,意为“揭人短处”,后来以华语的谐音“吐槽”为借用字来取代台语的发音,成为了台湾流行语,即指不给面子的反驳行为。

之后台湾翻译者将“吐槽”一词用来取代日语的突っ込み(ツッコミ)而在华文世界广为流传。突っ込み起源于漫才,意为“突然遇到的事情”和“深刻地插入话语”等,用于“在谈论中对于对方所说的矛盾之处予以深刻的反驳”。台语原本既有的“黜臭”和日文的“突っ込み”本身,涵义并非完全一致。

对一些白痴的、可笑的行为或言语快速地指出其错误并且纠正,把话题拉回正常,来源于漫才。

在漫才中,一人进行装傻(ボケ)另一人则负责找茬,并不依赖他人,指出对方的一些可笑的行为或对话的笑柄或者谎言,并取得幽默的效果。最后被引申为对对方的白痴言行进行深刻的指出行为。。

见方志勇#宋圣吐槽事件。在马来西亚,吐槽这词引发了宋圣吐槽事件也却成为了网红方志勇挥之不散的噩梦。

首先将台语的“黜臭”谐音成华语“吐槽”来用于取代日本漫才“突っ込み(ツッコミ)”翻译的发源地。

在日本娱乐界也广泛使用ツッコミ一词,并成为四格漫画和轻小说里面对天然呆对应的词汇。

因粤语发音与华语不同,一般不会使用,多用“润人”、“窒人”、“抬杠”、“串人”、“柴台”(拆台)或“搞Gag”等相同意思词语,广东话即是“唔畀面啰”。也有变异的“吐糟”一词,但在口语中并不常用,多用在书面语上。

由于日本动漫在中国的流行,所以吐槽也随着台湾的翻译散播被广泛运用各大ACG社群,如Acfun和bilibili等,并成为了网络热词。但中文中的吐槽相对于日文,除了拆台外,还有发牢骚的意思。各大媒体新闻也经常把“吐槽”用于新闻的标题。

相关

  •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英语:Stanley Milgram,1933年8月15日-1984年12月20日),又译为史丹利·米尔格兰,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于1960年在耶鲁大学工作时进行了著名的米尔格拉姆实验,测试人们
  • 离散离散(Discrete)与连续相对,离散量是指分散开来的、不存在中间值的量。离散可以是指:
  • 极限氧指数极限氧指数(英语:Limiting oxygen index;LOI),或极限氧浓度、LOI值;亦有称最小氧浓度(英语:Limiting Oxygen Concentration;LOC),是能够支持聚合物燃烧的氧气的最小浓度,其以氧气的体积
  • 基地基地有以下含义: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中国民用航空局高级航校,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民航高等学府之一,以工科为主,兼顾理科、文科、管理
  • 陈镇湘陈镇湘(1942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退役,生于安徽省芜湖县,成长于台湾高雄市左营区海军左营眷村崇实新村,现居台湾新北市中和区,毕业于海军子弟学校、海青中学、冈山高中
  • 土耳其梵猫土耳其梵猫 (土耳其语:Van Kedisi)是一种原产于现今土耳其东部的凡湖的半长毛猫。梵的意思是指它们的毛色。土耳其梵猫只有头部和尾部有色,其余部分皆为白色;这种样式是受花斑
  • 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是指公元前10000年前就定居在了美洲的那些美洲原住民们及其后裔和其他大陆(非洲、亚洲、欧洲及大洋洲)的人们之间,在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抵达加
  • 飞部飞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三个(九划的则为第八个)。就正体中文中,飞部归于九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在三划。飞部只以左方、下方为部字。且无
  •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英语译名: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Xining)是创立于2006年的中国大陆电影节。前身是北京市中国传媒大学的“大学生影像节”,于2011年移至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