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嘉皇贵妃(1713年9月14日-1755年12月17日),初隶高丽佐领正黄旗包衣,乾隆帝之皇贵妃,后奉嘉庆帝旨抬入满洲正黄旗,改金氏为金佳氏。上驷院卿金三宝之女,其兄为吏部尚书金简。
康熙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1713年9月14日)出生。雍正五年(1727年),皇四子弘历在成婚前已有格格八九人,推测金氏已在其中。雍正十三年九月,皇四子弘历登基后,封格格金氏为金贵人。长芦巡盐御史三保曾奏请进京,并且叩谒梓宫。乾隆帝则在三保奏折上墨批,告诫金贵人的戚属要为国尽忠,不要因金贵人在宫中而有任何恃恩之念。
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1737年6月8日),诏封金贵人为嫔。内阁典籍厅为金氏晋封为嫔所拟的字样有“令、婉、嘉、粹”四字,乾隆帝从中选择了嘉字,同年十二月初四日,正式册封为嘉嫔。
乾隆四年(1739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皇四子永珹。乾隆六年(1741年)二月十三日,奉皇太后懿旨,册封为嘉妃,另有三位贵人一同晋封为嫔。同年二月十六日,长芦盐政、武备院卿金三保为嘉嫔奉旨册封为妃而上了一道谢恩折,奏折提到嘉妃为他的长女。
乾隆十年(1745年) 三月初三日,据《雍和宫满文档案译编》记载,帝后等人前往慧贤皇贵妃金棺停灵的六股道殡宫致祭。内务府共使用了四辆牛车接送后妃位下的太监。第一辆由长春宫富察皇后位下的太监独自乘坐,第二辆牛车由承乾宫娴贵妃和储秀宫嘉妃位下的太监乘坐,第三辆牛车由锺粹宫纯贵妃和永和宫愉妃位下的太监乘坐;最后一辆牛车则由景仁宫舒嫔、永寿宫怡嫔和延禧宫令嫔位下的太监乘坐。
乾隆十一年(1746年)七月十五日午时,于启祥宫生皇八子永璇,推断后期应居于启祥宫。
乾隆十三年(1748年) 七月初一日,乾隆帝因嘉妃将要临盆而诏封其为贵妃;同年七月初九日亥时,生皇九子。乾隆十四年(1749年)四月初五日,正式册封为嘉贵妃。礼部原拟按慧贤皇贵妃初封贵妃礼仪受礼,惟乾隆帝要求嘉贵妃应按乾隆十年娴贵妃和纯贵妃晋封贵妃的礼仪执行,即不享有公主王妃命妇行礼的待遇。
乾隆十六年,嘉妃家人抬出包衣佐领。
乾隆十七年(1752年)二月初七日辰时,生皇十一子永瑆;五月二十八日,领侍卫内大臣汪扎尔上奏宫廷用过银叶数目时,称五福堂遇喜处所用吉祥摇车和摇车架子各一份,俱照例已向广储司领用。五福堂在当时是皇子皇女的出生地,而非内廷妃嫔日常生活起居的住所。由此可知,嘉贵妃金氏在五福堂生皇十一子永瑆。
乾隆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举行了嘉贵妃四十千秋庆典,按例恩赐物品八十一件。不久之后的十月十七日,已故孝贤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和哲悯皇贵妃灵柩葬入裕陵地宫,乾隆帝带同当时的皇后那拉氏、嘉贵妃金氏、怡嫔柏氏、颖嫔巴林氏等人前往清东陵,参与此三人的奉安典礼。皇后那拉氏和嘉贵妃更随乾隆帝巡视裕陵地宫。由此可见,嘉贵妃所出的儿子在皇位继承人的候选名单内。
乾隆二十年 (1755年) 十一月十五日,嘉贵妃金氏薨逝,享年四十三岁。据祭文所述,金氏是死于疢疾,即因高温或体温不正常地上升而引起的疾病,有可能为中暑、热衰竭等。翌日,乾隆帝追封其为皇贵妃,十一月十七日,赐谥为淑嘉皇贵妃,棺椁暂安于东直门外静安庄殡宫。时为中宫皇后的乌拉那拉氏因怀孕而缺席了致祭淑嘉皇贵妃的几次活动。清宫档案记载嘉妃的满文意思是“温和之妃”,而淑嘉皇贵妃的满文意思则为“温和、应当嘉奖的皇贵妃”。
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 十月二十三日,淑嘉皇贵妃金棺送往东陵圣水峪陵寝安葬,帝后、舒妃等内庭主位亲自到静安庄殡宫临送淑嘉皇贵妃金棺,同年十一月初二日,金棺葬入裕陵地宫。裕陵隆恩殿西暖阁内的神龛内安设三位皇贵妃的神牌,居中为慧贤皇贵妃,东侧为哲悯皇贵妃,西侧为淑嘉皇贵妃。
金氏生前仅为贵妃,去世后亦仅被追封为皇贵妃,但她位居贵妃之位时的朝冠顶珠已为皇后的规制。乾隆二十三年敬事房收贮两座已故淑嘉皇贵妃尚为贵妃时穿戴过的两座朝冠,一座是三凤朝冠顶,饰有重一钱二釐的头等大正珠一颗,一座是桦皮三凤朝冠顶,饰有重一钱的大东珠一颗。按照《国朝宫史》的制度,贵妃朝冠饰应为三等大珍珠,只有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享有三等大东珠。而嘉贵妃的两具朝冠饰分别饰有头等大正珠及大东珠,均逾制。嘉庆四年三月,淑嘉皇贵妃之家族抬入正黄旗满洲旗分,姓氏亦满化为金佳氏。
有关金氏家族如何加入八旗的文献记载存有矛盾,在官书与金氏族人的自述中,均宣称其祖先世居义州,在天聪元年主动来归,然而朝鲜方面则称其祖先被掳于丁卯之乱。天聪元年,后金征伐朝鲜,朝鲜边城义州成为第一个被后金攻下的城市,不投降者均遭杀害,金氏家族极有可能在此情况下投降被掳。金氏族人入旗已超过一百年,受满洲文化浸染甚深,有族人完全“不解汉字”,沟通时必须“恒以清字作书”。然而,金氏家族特殊的祖源身世令其与朝鲜燕行使者往来频繁,多次透露出对于朝鲜的感情与认同,并尽全力排解朝鲜使臣在华政治上的困难,甚至成为朝鲜官方收集清廷情报的主要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