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望山摩崖造像

✍ dations ◷ 2025-11-06 03:03:59 #孔望山摩崖造像

坐标:34°34′01″N 119°10′00″E / 34.56694°N 119.16667°E / 34.56694; 119.16667

孔望山摩崖造像,中国最早一处道、佛内容摩崖造像群,位于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南郊孔望山,雕造于东汉晚期,人物图像共有105尊,当中最体型最大最尊崇的是老子像与黄帝像,而佛教内容画像有“涅槃图”和“舍身饲虎图”等,反映东汉时黄老、浮屠合祀的风气和老子化胡的传说。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发现,对研究道教和佛教早期发展史有重要意义:352,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中国最早一处道、佛内容摩崖造像群,雕造于东汉晚期,信立祥指出其年代下限为184年:336、349-350;巫鸿则将石刻时代确定为2世纪末至3世纪:338。孔望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的东北,是一座东西长约700米、高129米的孤立山丘,其东部今是一片平川,但三百年前还是大海。传说孔子曾登上此山丘东望大海,山丘因此而得名“孔望”。摩崖造像群位于孔望山南麓最西端,依山岩的自然形势雕刻而成:336。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人物图像共有105尊,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山崖上,编号分别为X1—X105:336。

黄帝画像(X68)被配置在造像群的最高处,说明其身份甚高。像高1.14米,身着汉式衣冠,面部清癯,袖手盘坐,身前的平台上刻一圆形灯碗:343、338。老子画像(X66)配置在画像群的中心位置,被多组佛教内容的人物画像所环绕,是画像群中体型最大的人物,也是地位最尊崇的人物。像高1.48米,著汉式衣冠,头戴进贤冠,面庞瘦长,正面拱手而坐,脸向西呈半侧面状,身下前突的平台上,阴刻连花座和一圆形灯碗:341、338。老子像东侧有一侍者或供养人,身着冠服,侧身面向老子而立,高度仅为老子的二份一。老子像西侧另有一胡人供养人,手持莲花。整个孔望山摩崖造像群就是以老子像为中心雕造出来的:338-340。关令尹喜画像(X1)位于群像西部,身着汉式冠服,头戴流行于中下级军吏的武冠大弁,双手捧盾,正面而立:338、340-341。

老子像下方和左下方共有三幅“论道图”,各刻于画龛之内。在老子像下方的一幅,画面上部及两侧刻有帷幛,幛下共刻有十位人物,其中两位中心人物围坐在尊案两侧,正在交谈。坐在尊案左边的人物为道家高士,身着冠服,双手前伸,正在高谈阔论,其后站立着两名戴帻的侍者。坐在尊案右边的人物为道教首领,头戴无翅纱冠,左手抚胸,右手作摆手状,似正激烈争辩,其右侧有六名或坐或立的侍者。孔望山摩崖画像东南部,尚有圆雕石象和石蟾蜍:343、351。在汉代艺术中,蟾蜍和大象都是祥瑞动物:339。

孔望山摩崖造像有十二组佛教内容画像,按内容可分为佛传故事、佛像和供养人像三类。保存较好的佛传故事画像有两组:“涅槃图”和“舍身饲虎图”。涅槃图刻在老子像下方偏西,由57个人物像组成。释迦牟尼在画面中心半身侧卧,面部圆长,头有高肉髻,著圆领衣,身下有榻或毡,右手支颐,神态静谧安详。其他人物头像面型方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均穿圆领衣,有的戴冠,有的梳髻,有的以花束发,有的剃头,均面向释迦牟尼像,呈悲哀之色。这幅涅槃图表现了弟子与信徒哀悼释迦牟尼涅槃的景象:345。舍身饲虎图配置在老子像的东侧,画像群的最东端,表现摩诃萨埵王子(释迦牟尼的前生)舍身饲虎的故事。摩诃萨埵王子侧卧,头戴三角形风帽,上身裸露,下着短裙,右手托颐,左腿弯曲搭在右腿之上。其腰部上方突起一块岩石,上有线刻的口、目,状似虎头;与虎头相连,有一延伸至摩诃萨埵王子头西部的狭长山石,像蹲伏的虎身:339、345。

关令尹喜像东侧有一佛像(X2),圆脸大耳,深目高鼻,头有高肉髻,身穿圆领长衫,右手在胸前五指疏开,掌心向外,乃施无畏印的手势,左手在胸前作握衣状:346。另有几尊菩萨造像,如X3双腿交叠而坐,右手似施无畏印,造像X65手持一株莲花:335-336。佛教人物像多头戴三角形风帽,身着窄袖长衫:338。

孔望山摩崖画像的雕刻手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剔地浅浮雕,绝大多数人物像都是用这种技法刻成的,在雕刻画像前先将石面打平,然后将物象轮廓线外剔地成平面,物象面呈边缘圆缓突起,物象细部如眉、目、口、鼻均用阴线刻出。孔望山画像群中的剔地浅浮雕人物像,如老子像和关令尹喜像,都比例准确,线条流畅,刀法洗练。第二种雕刻手法为阴线刻:348,孔望山的阴线刻画像,人物众多,线条准确,刻画细腻。第三种雕刻手法是高浮雕,结合浅浮雕与圆雕技法,涅槃图中的释迦牟尼像,和舍身饲虎图中的虎头,都是用这种手法刻成。孔望山摩崖造像的雕刻技法,与东汉晚期的汉画像石完全一致:349、336,线的表达方式是其最大的特点,这种表现技法直接来自汉代丧葬石刻技术,在孔望山这里,尽管工匠是在和一座山打交道,他们仍试将岩石浑圆的外形改变成平面,以便运用他们所熟悉的丧葬石刻技法:331-332。

孔望山摩崖造像应是太平道祭祀崇拜的神像:338,石刻内容上属于道教,而佛像只是道教众神偶像的组成部分:344,反映社会上流行合祀黄老、浮屠的风俗。老子像被多组佛教内容的人物画像所环绕,与老子化胡说有关。佛教徒杜撰出老子出关后,经西域到天竺,创立佛教的宗教神话。老子不仅是道教的教祖,也成了佛教的教祖:350、341-342。黄帝、老子与佛陀合祀,反映当时人们对佛教还缺乏了解,佛陀被看作是长生不老的仙人,佛教成为道教的一个流派,在社会上传播和受信奉。当中一些佛像高鼻深目,头戴有翅三角形风帽,是西北苦寒之地胡人的形象,而不是天竺人的特征,反映当时佛教刚刚传入中土,人们只知佛教来自夷狄,对天竺的气候和风土人情尚一无所知,主观地把释迦牟尼理解为苦寒之地的胡人:349。造像表现的不是正统佛教观念,而只是吸纳了只鳞片甲的佛教元素:339。

考古学家指出,孔望山邻近原本有一座建于155年的东海庙:341,祭祀东海之神。孔望山摩崖造像群,应是东汉时东海庙中的一处祭祀画像,摩崖前的平地即汉代祭坛所在:351-352。

相关

  • 萨缪尔·亚当斯塞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1722年~1803年),美国革命家、政治家、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堂兄。生于麻萨诸塞州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自由之子(茶党)的创建者
  • 海东诸国纪《海东诸国纪》(해동제국기)是朝鲜王朝领议政申叔舟编写的一部汉文书籍,成书于成宗二年(1471年)。书中对15世纪日本和琉球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世宗二十五年(1443年),申叔舟以
  • 吉卜力工作室坐标:35°42′11.5″N 139°31′44.9″E / 35.703194°N 139.529139°E / 35.703194; 139.529139吉卜力工作室(日语:スタジオジブリ)是一家位于日本东京都小金井市一带的动画工
  • 熊葱熊葱(学名:, 北美种类),又名野韭菜、熊果大蒜、熊蒜(bear's garlic)、野蒜菜及林地蒜,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为野生韭黄的近缘种,因熊喜欢采食而得名。其味道如同食用韭菜,但是气味并
  • 脱线喜剧脱线喜剧(英语:screwball comedy)是一种美国喜剧电影类型,流行于大萧条时期,在1930年代起源,繁荣至1940年代早期。该类型的很多次要特征类似于黑色电影,但不同之处在于有一个女性角
  • 桂明日香桂明日香(桂 明日香(かつら あすか),本名相同),是一位漫画家、插画家。日本北海道札幌市人,现居住于东京都。在2003年,凭借其作品《螺子とランタン》出道,并获得了第15届Ace新人漫画
  • 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北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南端位于南岸区。新桥与旧桥平行,相隔25米。新桥为7跨箱梁桥,全长1103.5米,主跨330米,宽19米。石板坡长江大桥作为重庆主城区城市
  • 尼尔斯·阿克塞尔松尼尔斯·阿克塞尔松(瑞典语:Nils Axelsson,1906年1月18日-1989年1月18日),生于赫尔辛堡,瑞典男子足球运动员,司职后卫。他曾代表瑞典国家队参加1934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结果队伍获得第八名。
  • 喉白鲑喉白鲑,为辐鳍鱼纲鲑形目鲑科的一种,原产于德国、瑞士及奥地利交界的康士坦兹湖区,已绝种。主要栖息在接近湖底的深水区,属肉食性,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繁殖期约在3月至4月中旬,会从水深约140米由至水深10至60米处产卵,体长可达29公分。本鱼自1988年以后就没有再纪录到了。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信息:喉白鲑
  • 在天空中的太阳《在天空中的太陽》(韩语:저 하늘에 태양이,英语:Reaching for the Stars),为韩国KBS 2TV于2016年9月7日起播出的TV小说,由《惩毖录》金信一导演执导与《今天开始我爱你》金智完、新人作家李珍锡合作打造。此剧讲述在1972年的庆尚北道乡村地区奉化郡出身的穷女孩仁庆克服各种艰辛,成长为一名顶级女明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