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特尼克(塞尔维亚语:Četnici),正式名称是南斯拉夫军队切特尼克支队,又称南斯拉夫祖国军、拉夫纳·高拉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动于南斯拉夫地区的塞尔维亚极右翼民族主义武装。“切特尼克”一词起源自土耳其语词汇“çete”,意为“掠夺和燃烧”。南斯拉夫战败后一段时间成为和南斯拉夫共产游击队一样的抵抗运动,但随后变成和德国及意大利占领军合作的组织一同针对共产主义游击队。
1941年4月轴心国军队进攻南斯拉夫,很快南斯拉夫便被纳粹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瓜分。彼得二世流亡希腊后不久,当时仍是陆军上校的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集合仍留在南斯拉夫境内各地抵抗德军和义军的散落部队,组成南斯拉夫祖国军。
这支部队主要由塞尔维亚人与黑山人组成,效忠于南斯拉夫王室,因此在1943年以前受到英国的支持,被视为是同盟国的作战部队。南斯拉夫战败初期,切特尼克部队与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协同对入侵者作战,但是后来由于目标不同,共产党游击队不支持君主制,而祖国军支持南斯拉夫王室,因此分道扬镳,进而相互攻击。在南斯拉夫战败后3个月后的1941年7月,切特尼克因为憎恨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乌斯塔沙政府并知道他们是意大利王国的保护国,因此切特尼克开始和意大利军队联络。而意大利亦利用切特尼克去对付在克罗地亚的共产党游击队,这是切特尼克和意大利军队合作的原因。其中乌斯塔沙亦向意大利政府投诉和要求意大利军方和切特尼克停止合作但无济于事。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切特尼克全面和纳粹德国合作对抗游击队(意大利投降前同时协助德军及意军)。
由于米哈伊洛维奇受到指控,不但没有对轴心国作战,反而和纳粹德国、意大利及乌斯塔沙军队合作,攻击铁托的部队。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后,英国政府立场转变,由支持米哈伊洛维奇转为支持铁托。隔年6月16日铁托与王室政府代表伊万·苏巴西奇(英语:Ivan Šubašić)在维斯岛签订了维斯条约,认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取代南斯拉夫祖国军为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的军队。8月彼得二世更进一步解除米哈伊洛维奇祖国军统帅的身份,改将这个职务授与铁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