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林试剂

✍ dations ◷ 2025-04-02 13:02:39 #菲林试剂
斐林试剂(Fehling's reagent),也称斐林试液、菲林试剂,是一个常用的分析化学试剂。公元1849年由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英语:Hermann von Fehling)制作出来。斐林试剂可以用来区分水溶性的醛及酮官能基,也可以用来测定单糖。通常在需要使用斐林试剂时,会直接在实验室调配。它由两个试剂混合制得,分别是斐林试液A和斐林试液B。斐林试液A为蓝色硫酸铜水溶液,斐林试液B为酒石酸钾钠(或称罗谢尔盐)和强碱氢氧化钠的无色透明混合溶液。两种试液配制方法如下:将以上两试液等体积混合即可得到深蓝色的斐林试剂。斐林试剂中由酒石酸钾钠解离出来的酒石酸根离子(C4H4O62-)与铜离子(Cu2+(aq))螯合形成双齿配合物二酒石酸根合铜(II)离子(如下图所示),从而防止溶液中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形成氢氧化铜(CuSO4+NaOH→Cu(OH)2)。斐林试剂可以用于鉴定含有羰基的化合物是否为醛或酮。试剂中的二价双酒石酸盐负离子螯合物为氧化剂和此检测中的活化剂。将待测试的物质加入斐林试剂中混合并共热,若化合物中具有醛基则会被氧化呈阳性反应,此外除具有α-羟基酮官能基的化合物,其他酮类皆不与斐林试剂反应。该反应原理是二价双酒石酸盐负离子会去氧化羧酸阳离子,在这个过程中螯合物的中央二价铜离子被还原成为一价铜离子(即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此即斐林试剂的阳性反应结果(同为本尼迪克试剂的阳性反应)。反之,没有发生沉淀则为阴性结果;若待测试物质为芳香醛类则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而应使用吐伦试剂进行检测。斐林试剂因可与醛糖反应(具有醛基)而常用于检验是否存在单糖。另外特别的是酮糖也可以用此法检测,这是由于酮糖类的单糖(如果糖)会与斐林试剂中的碱作用,使之转化为醛糖,进而可以被斐林试剂氧化从而呈阳性反应。 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单糖的检测。斐林试剂也可以用于检测糖尿病,它可以与尿中的葡萄糖反应。还有另一个用途是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浆和麦芽糊精(maltodextrin)以测定还原糖的量,也就是所谓的葡萄糖当量(Dextrose equivalent,DE)。甲酸(HCOOH)在斐林测试中呈阳性反应,在与吐伦试剂和本尼迪克试剂的测试中也同样会呈阳性反应,这是因为其易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的醛式结构4− 配离子氧化亚铜的晶体结构斐林测试,左试管呈阴性反应,右试管呈阳性反应醛基与 Cu2+ 在斐林试剂中的总反应可被写为:RCHO + 2 Cu 2 + + 5 OH − ⟶ RCOO − + Cu 2 O + 3 H 2 O {displaystyle {ce {RCHO + 2 Cu^2+ + 5 OH- -> RCOO- + Cu2O + 3 H2O}}}加入酒石酸可写为:RCHO + 2 Cu ( C 4 H 4 O 6 ) 2 2 − + 5 OH − ⟶ RCOO − + Cu 2 O + 4 C 4 H 4 O 6 2 − + 3 H 2 O {displaystyle {ce {RCHO{}+ 2 Cu(C4H4O6)_2^{2-}{}+ 5 OH^- -> RCOO^{-}{}+ Cu2O{}+ 4 C4H4O6^{2-}{}+ 3 H2O}}}试剂中之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应注意不要跟皮肤接触。另外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若误食会造成中毒,成人致死剂量0.9g/kg。

相关

  • 髓在中医药学的脏象上,是指奇恒之腑之一,包括骨髓和脊髓。髓由肾精所化生,与脑相通,有充养骨骼、补益脑髓的功能。《黄帝内经》将分为脑髓、骨髓、脊髓。中医认为髓与肾的关系密
  • 扫描电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英语: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缩写为SEM),简称扫描电镜,是一种电子显微镜,其通过用聚焦电子束扫描样品的表面来产生样品表面的图像。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
  • 托儿所托可以指:
  • 奥科尼县奥康尼县(Oconee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北部的一个县。面积482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6,225人,2005年人口29,748人。县治沃特金斯维尔 (Watkinsvi
  • 泛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有爪动物门 Onychophora 缓步动物门 Tardigrata †叶足动物 “Lobopodia”泛节肢动物(拉丁语:Panarthropoda)是一个包括节肢动物门、缓步动物门、有爪动
  • 皇家海军(英语:Royal Navy,缩写为RN),亦称英国皇家海军或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首要海上作战部队。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首先开始使用海上军队,而自14世纪初起英格兰海军开始参与海战
  • 扩散方程扩散方程是一类偏微分方程,用来描述扩散现象中的物质密度的变化。通常也用来和扩散类似的现象,例如在群体遗传学中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扩散。扩散方程通常写作:其中
  • 吴朝晖吴朝晖(1966年12月-),浙江温州人,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毕业,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员、浙
  • 比松费迪南·爱德华·比松(法语:Ferdinand Édouard Buisson,1841年12月20日-1932年2月16日),法国教育官员,新教牧师,和平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家,1902年至1906年领导教育联盟,曾创办并在191
  • O, Canada《啊,加拿大》或《噢!加拿大》(英语:O Canada、法语:Ô Canada)是加拿大国歌。原本是圣施洗者约翰协会(Société Saint-Jean-Baptiste)的爱国音乐,为卡力沙·拉瓦雷(英语:Calixa La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