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姓

✍ dations ◷ 2025-10-21 21:45:35 #袁姓

袁姓是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上排59名。袁姓人在四川、华北和江南地区最具影响。总人口大约650万,占了当代中国人口的0.54%。

对于袁氏来源的记述,许多古籍内容差不多一致:袁氏是舜的后裔,出自妫姓。周武王灭商朝以后,追封前代圣王舜的后人胡公满于陈。

胡公之十三世孙辕涛涂(或作袁涛涂)封在阳夏(今河南太康),以其祖父庄爰的字为姓。袁氏自立姓之后,一直为陈国的大夫。春秋末年,袁侨、袁克都是辕涛涂的后裔。古时“袁”、“爰”、“辕”、“榬”、“溒”、“援”等字相通。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到秦末时,辕涛涂的裔孙辕告避难与黄河、洛河之间。辕告之少子政,以袁为氏,正式普遍地使用袁姓。

袁姓的第二个来源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东汉末,分布在近四川东部及重庆一代的板楯蛮,有杜、朴、袁三大姓巴夷王。袁姓同其他的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的血缘交流。清朝初满洲八旗中有袁姓,世居沈阳。到清末民初,旗人融化入汉族,袁姓旗人同样也回归了汉族,但其族人中已经混合了满族的血液。

自春秋末,袁姓一直活跃在河南一带。到汉朝,形成了以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为中心的大姓。东汉初年,袁良仅为成武令,但从他的孙子袁安以下的四代人都做到太尉、司徒、司空的高位。由此开创了汝南袁氏。与袁良同名的袁良则成为陈郡袁氏的先祖,孙袁滂官至司徒。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自东汉、曹魏、晋朝至南朝梁、南朝陈,人才辈出,权势显赫。至唐朝,与其它姓氏类似,袁姓者多以陈郡袁氏标榜。北宋时编撰的《新唐书》则将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的同名先祖混为一人,至今仍有混淆。

宋朝时期,袁姓大约有26万人,以人数算宋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于现在的四川、浙江、山西、江西四省。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安徽和湖南。

明朝,袁姓大约53万,为明朝第三十六大姓。袁姓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宋、元、明600年袁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部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的袁姓人口萎缩严重。明末,袁姓也进入了台湾。最近600年期间,袁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西部、华中、华北回迁。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两省,大约占袁姓总人口的23%。江西、江苏、河南、浙江、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8%。袁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

相关

  •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英语: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缩写为FDA)为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直辖的联邦政府机构,其主要职能为负责对美国国内生产及进口的食品、膳食补充
  • 打狗英国领事馆官邸打狗英国领事馆文化园区包含两座建于1879年的英式建筑及一条登山古道,领事馆位于台湾高雄港(清打狗港)口北岸的哨船头码头边,是当时英国政府于打狗掌理领事业务工作的重要据点。
  •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西属美洲)是指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西班牙在美洲拥有的殖民地的统称。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
  • 济公 (消歧义)济公,世称“济公活佛”,原名李修缘(一名李心远),出家改称道济,据说是降龙罗汉转世。也可能是指:
  • 盔棘鼠盔棘鼠(学名),属于哺乳纲啮齿目棘鼠科。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巴拿马,是盔棘鼠属下唯一一种。
  • 欧赖战役欧赖战役(Battle of Auray)于1364年9月29日发生在布列塔尼的欧赖的一场战争,是布列塔尼继承战争决定性的对抗,百年战争的一部分。本来是一场围城战,约翰五世得到英格兰军队的帮助
  • 窦光鼐《清代学者像传》之《窦光鼐像》窦光鼐(1720年-1795年),字元调,号东臬,山东诸城人。清朝政治人物、学者。十二岁为秀才,十五岁乡试第三名。乾隆七年(1742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
  • 散兵坑里没有无神论者对宗教的批评 · 自由思想 反教权主义 · 反宗教 虚构宗教格言“散兵坑里没有无神论者”(There are no atheists in foxholes)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当人们面临巨大的压力或恐
  • 马克·菲尔德马克·克里斯托弗·菲尔德(英语:Mark Christopher Field,1964年10月6日-),英国政治人物,党籍是保守党。自2001年至2019年,担任伦敦及威斯敏斯特城选区选出的英国下议院议员。他毕业
  • 莫斯可漩涡沉溺记《默斯肯漩涡沉溺记》是一部由爱伦·坡于1841年所著的短篇小说,当时发布在女性杂志Graham's Magazine上。主角到挪威附近旅行,向导带主角到悬崖边参观,并告诉主角一个关于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