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勒·甘瑟

✍ dations ◷ 2025-10-06 20:43:40 #1972年出生,在世人物,瑞士人,巴塞尔大学校友,和平主义者,非虚构作品作家,德语文学,21世纪文学

丹尼勒·甘瑟(德语:Daniele Ganser,1972年8月29号-)是瑞士历史学家和出版家,出生于卢加诺。他因2005年发表的论文《北约在欧洲的秘密军队》而闻名。自此之后,甘瑟连续发表北约国家违反国际法的军事行动和全球性的石油顶峰 。他特别选择了各种阴谋理论,尤其是9/11事件,并将其作为解释性方法。

丹尼勒·甘瑟出生于1972年,是牧师勾特佛瑞特·甘瑟(Gottfried Ganser,1922-2014)和其妻子Jeannette的儿子。他在巴塞尔的Rudolf- Steiner学习了12年,然后进入当地的Holbein高中学习,直到1992年毕业。后来他去服兵役,之后在巴塞尔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古典和近代历史、哲学和英语,主攻国际关系。在取得巴塞尔大学哲学暨历史学院的硕士学位(1998年)后他继续在伦敦政经学院从事研究。尤西·韩海梅其(Jussi Hanhimäki)为他的指导教授。 2000 - 2001年他取得历史学博士的学位,其论文《Operation Gladio in Wester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被Georg Kreis(德语:Georg Kreis)评为优等。

2011年甘瑟与巴塞尔创办了瑞士和平研究所和能源研究公司(SIPER)并担任了董事。SIPER讲授甘瑟的讲座、论文、书籍和采访。甘瑟将自己描述为和平研究员。这就是社会学家安德烈亚斯安东所称的他。

直到2015年,甘瑟每年在巴塞尔大学社会学研讨会上教授名为“跨学科冲突分析和冲突解决”的兼职研究生课程。从2012年至2017年他是圣加仑大学的讲师2017年几个瑞士科学家批评甘瑟,因为其911相关论文有害于该机构的声誉,其他人则为他辩护。根据负责教授Caspar Hirschi的说法 ,由于相关学位课程的改革,圣加仑大学取消了甘瑟在2018年的教学任务。 德国政治学家马库斯·林登,甘瑟以和平研究的名义培养了反美主义,同时他单方面地向俄罗斯提出了积极的态度。 与这些活动有关,苏黎世 安全政策荣誉教授库尔特 ·斯皮尔曼将甘瑟归类为“诱惑者和奸商”。

相关

  • 排尿排尿(英语:Urination)又称撒尿、尿尿,是动物从膀胱将尿自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健康人类的排尿过程可以自主控制。婴儿、年长人类及部分神经受损者不能控制排尿,非自主反射便能导
  • 罗歇·吉耶曼罗歇·夏尔·路易·吉耶曼(法语:Roger Charles Louis Guillemin,1924年1月11日-),法国科学家,后加入美国国籍。他于197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7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吉
  • 打压对立歧义谬误是由于语言歧义导致无效推理的现象,是一种言词谬误。歧义是一个字词或语句可理解为多种意思的现象。歧义容易造成误解与误会,比如某甲用某语句想表达 A 意思,某乙却理
  • 美国国会大厦美国国会大厦(英语:United States Capitol),别称国会山庄,是美国国会所在地,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坐落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广场东端。在地理上,美国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特区
  • 713年前9世纪 | 前8世纪 | 前7世纪前730年代 前720年代 | 前710年代 | 前700年代 前690年代前718年 前717年 前716年 前715年 前714年 | 前713年 | 前712年 前711年 前710年 前7
  • 郭怀一郭怀一(?—1652年9月12日),又名五官怀一,为台湾荷兰统治时期的开垦领袖、郭怀一事件的领导人,被拥为大员王。郭怀一可能在今台南市永康区一带,从事垦殖,实际地点由于荷兰文献中是荷
  • 亲和色谱法亲和色谱法(英语:Affinity chromatography,又称为亲和层析)是一种利用固定相的结合特性来分离分子的色谱方法。亲和色谱在凝胶过滤色谱柱上连接与待分离的物质有一定结合能力的
  • GA 艺术科美术设计班《GA 艺术科美术设计班》(GA 芸術科アートデザインクラス)是季游月聪子(きゆづきさとこ)的四格漫画作品。在《COMICぎゅっと!》创刊时开始连载,至第三号废刊为止。后来在《Manga
  • 蒂姆·伯顿提摩西·华特·伯顿(英语:Timothy Walter Burton,1958年8月25日-),昵称蒂姆·伯顿(Tim Burton)是美国电影导演、制片人、艺术家、作者、动画制作者。以其黑暗、哥特、死亡的风格闻名
  • 科学月刊《科学月刊》()是在台湾发行的一套介绍今日各科科学的月刊。拥有四十多年历史的《科学月刊》于197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当时,一群留美的台湾学生,以“引介新知、启发民智”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