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妥昔单抗
✍ dations ◷ 2025-08-02 13:48:28 #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商品名尔必得舒®(Erbitux®),是美商英克隆公司(英语:ImClone Systems)和美商百时美施贵宝的专利药。西妥昔单抗是一种对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核可使用于治疗转移型结肠直肠癌和头颈癌。研究显示有些结肠直肠癌病患的癌细胞会表现大量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能是造成细胞癌化的原因之一,西妥昔单抗是针对癌细胞的这项特色发展出来的标靶药物,就可以专一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减少对其他正常细胞的影响,因此可以减少药物治疗对癌症病患产生副作用。西妥昔单抗在北美由英克隆公司和必施妥施贵宝公司制造和贩售,在全球其他地区则由默克药厂销售。使用西妥昔单抗的治疗费用一年约为美金20万元或新台币240万元。西妥昔单抗是对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嵌合型(chimeric)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西妥昔单抗的亲和力比表皮生长因子高5至10倍,因此西妥昔单抗可以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细胞生长的功能。西妥昔单抗还能刺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内在化作用(internalization),因此可能导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负向调控(down-regulation)而更加抑制细胞生长。西妥昔单抗也可以引发抗体依赖型细胞媒介毒性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使免疫细胞攻击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肿瘤细胞,协助清除肿瘤。在两个临床试验中,共有356位接受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转移型结肠直肠癌病患,经检测确认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现型之后,接受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合并治疗。在EMR 62 202-006这个临床试验中,比较西妥昔单抗合并放射线疗法与放射线单一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局部晚期之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病患。由于90%以上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患的肿瘤都具有表皮生长因子表现型,因此在这个试验中未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EMR 62 202-002这个临床试验中,将未接受过化学疗法的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患,随机分成接受西妥昔单抗合并化学疗法及仅接受化学疗法两组做比较。西妥昔单抗建议的使用方式为静脉输注,每周使用一次。第一次治疗时依病患的体表面积每平方米输注400毫克投予,输注时间不可少于120分钟;之后每周输注时则以体表面积每平方米输注250毫克治疗,输注时间不可少于60分钟。为了预防病患产生过敏反应,每次输注前都必须给予抗组织胺药剂及皮质类固醇。西妥昔单抗的输注速率不可超过每分钟10毫克。使用西妥昔单抗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由于西妥昔单抗是拮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抗体,所以仅适用于肿瘤组织中癌细胞大量表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病患。因此结肠直肠癌病患需要取得肿瘤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由肿瘤原发处(Primary tumor)或是肿瘤转移处(metastatic site)取得的组织必须用EGFR pharmDx™套组(kit)检验,依据表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癌细胞百分比和表现强度(intensity)评分,确认为表现型阳性之后,才可以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几乎所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病患的肿瘤都可以检验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因此头颈癌的病患不需要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现型检验。RET 抑制剂:凡德他尼(英语:Vandetanib)(也作用于VEGFR和EGFR)
c-MET 抑制剂:卡博替尼(英语:Cabozantinib)(也作用于VEGFR2)医学导航: 肿瘤基因/标志肿瘤/同名/附瘤药物 (L1i/1e/V03)
相关
- 传播途径在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学、传染病学中,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原宿主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并入侵新感染者的过程。这词特指微生物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并可以
- 微小噬菌体科微小噬菌体属 Microvirus 螺旋体微小噬菌体属 Spiromicrovirus 蛭弧菌微小噬菌体属 Bdellomicrovirus 衣原体微小噬菌体属 Chlamydiamicrovirus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Low-carbohydrate diets或简化为Low-carb diets)是一系列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饮食方案,通常用于治疗肥胖或糖尿病。此饮食会限制精致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例
- 雷沙吉兰雷沙吉兰(英文:Rasagiline,AZILECT®),一种单胺氧化酶的不可逆抑制剂,作为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单药和作为中、晚期帕金森病 L-多巴(Levodopa) 疗法的附加用药。
- 洗儿礼洗儿礼,是汉字文化圈中婴儿出生后第一次洗澡的传统仪式。在古代,婴儿出生后并不会立即洗澡,而是出生三日后才洗澡,故又称洗三、洗三朝。除洗澡外,还有拜祭产神的仪式。婴儿出生三
- 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是希腊迈锡尼文明时期的一种音节文字。线形文字B出现于青铜时代晚期,早于希腊字母(约公元前15世纪)数个世纪,随着迈锡尼文明的衰落而消逝。写有线形文字B的泥板大部分
- 修道制度基督宗教中的修道制度是起因于反对教会逐渐世俗化,在3、4世纪时兴起。而更早的潜伏因素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统一教会及罗马帝国前,因基督教的宽柔政策,所以教会水准偏低、基督徒素
- 子午流注子午流注(midnight-noon and ebb-flow doctrine),意即根据中医学说,一日的十二个时辰,和人体的十二条主要经络互相对应,如下表所列。中医认为,在每一个时辰内,其所对应之经络上之血
- 点点(英语:point,pt),也音译磅因、磅,是印刷所使用的长度单位,用于表示字型的大小,也用于余白(字距、行距)等其他版面构成要素的长度。1 点的长度曾经有过各种定义,当代最通行的是广泛应
- 时态时或时态(Tempus、英语:Tense),是一种语法范畴,在语法里是表示行为发生的时间和说话时的关系。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通常也有与表示动作进行或终止的进行式和完成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