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河龙属(属名:)是蛇颈龙亚目薄板龙科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桑托阶到坎潘阶)的北美洲。
神河龙意为“冥河的蜥蜴”,是以希腊神话中的斯堤克斯河(River Styx)为名。斯堤克斯河是环绕冥界的九条冥河之一。
神河龙的模式标本(编号KUVP 1301)是在1867年发现于堪萨斯州洛根县的海尔河组,包含一个完整的头骨,以及20节颈椎。在1890年,S.W. Williston将这个标本归类于白垩龙的一个种()。
在1906年,S. E. Williston将改归类于薄板龙的一个种()。在1943年,Samuel Paul Welles将这个标本建立为新属,神河龙()。
在1945年,南达科塔州莱曼郡发现另一个更完整的标本(编号SDSMT 451),身长约11米。在1949年,这个标本被归类于。在1999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提出这个标本也属于神河龙的模式种,因此成为的异名。
在1952年,Samuel Paul Welles建立第二个种,。在1999年,这个种被发现是咸渊龙的异名。
编号SDSMT 451标本目前是南达科塔矿业及理工学院的展出物之一,被架设成颈部高举的姿态,但根据蛇颈龙类的颈部结构,它们无法做出这种动作。这个标本的腹腔有约250颗胃石。一个发现于堪萨斯州皮耳页岩的神河龙标本,腹腔则有鱼类化石与胃石。大部分掠食动物不会吞食胃石以协助磨碎食物,但大部分较完整的蛇颈龙类标本,都发现胃石的存在。蛇颈龙类可能吞食胃石做为压载物,以协助身体的下沉。根据估计,蛇颈龙类标本中的胃石重量,少于动物本身重量的1%。
在2006年,Oliver Wings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鳄鱼与某些动物也可能吞食胃石作为压载物,而蛇颈龙类则可能吞食胃石以协助磨碎食物。
神河龙是种大型蛇颈龙类,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属于薄板龙科。薄板龙科的颈部相当长,约占身长的一半,颈椎多达60到72节。
神河龙的身长约11到12米,颈部占身长的一半。神河龙具有圆锥状的锐利牙齿,适合刺穿,而非切割。如同其他蛇颈龙类,神河龙可能将猎物以大块吞下。
在国家地理杂志的立体电影《与海怪同行:史前探险》(),神河龙与数种海生爬行动物共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