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盗龙

✍ dations ◷ 2024-09-20 08:55:47 #天宇盗龙
天宇盗龙属(属名:Tianyuraptor)是驰龙科下的一属恐龙,生存于下白垩纪,约1亿2200万年前。它们的化石是在中国辽宁西部发现。相较于辽宁的其他驰龙科恐龙,天宇盗龙明显较为原始。模式标本拥有一些北半球驰龙科所没有的特征,之前仅发现于南半球驰龙科及原始鸟翼类。故此,专家认为它们就是过渡性物种,填补了北半球及南半球驰龙科之间的空隙。相较于其他驰龙科,天宇盗龙的叉骨较为小型,而前肢也较为短。天宇盗龙的学名是来自山东省的天宇自然博物馆,这是其正模标本所存放的地方。种小名是为纪念已故古生物学家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他在驰龙科(例如恐爪龙)及有羽毛恐龙的研究,有特别贡献。天宇盗龙是中等身型的驰龙科,根据其正模标本STM 1-3,体长约有1.6米-1.8米。位于辽宁沈阳师范大学的一具天宇盗龙标本尚未得到正式描述,是一具完全成年的标本,其体长在2.1-2.3米左右,是小盗龙亚科最大的成员。这个物种具有几种独有的衍生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中段尾椎的长度,是背椎长度的2倍、叉骨小型且极为细长、后肢很长,约是背椎总长度的3倍。如同其他的辽宁驰龙科恐龙,天宇盗龙的尾巴相当长,长约96公分,几乎是股骨长度的4.8倍。正模标本(编号STM1–3)是一个几乎完整、关节仍全连接的骨骼,只缺欠了尾巴末端。共有25节尾椎被保存了下来,被认为最多只缺欠了3节末端尾椎。化石是在中国辽宁西部凌源发现,发现于在义县组的大王杖子层。义县组是下白垩纪的地层,年代为巴列姆阶至阿普第阶之间,约1亿2970万到1亿2210万年前。大王杖子层的年代可以追溯至1亿220万年前。这个标本的骨骼发现一些未完全愈合的特征,因此被推测是一个亚成年个体,因为。天宇盗龙的软组织并没有被保存下来,与该地热河群的其他兽脚类化石不同。与后肢比较之下,天宇盗龙的前肢相当短,只有后肢的53%。大部分其他驰龙科的前肢/后肢比例,可以多于70%。虽然天宇盗龙的体型较小盗龙亚科的大,但后下肢也相对较长,这点与小盗龙亚科相同。但是,大部分其他驰龙科的后下肢却相当短。天宇盗龙的胫跗骨/股骨比例,大于1.30;而蒙古伶盗龙的胫跗骨/股骨比例,却少于1.10。除了较长的后肢外,天宇盗龙的前肢也较其他驰龙科的短。例如体型相当的伶盗龙,其手臂与腿的长度比例约为0.75,而天宇盗龙的却只有0.53。与其他驰龙科恐龙相比,天宇盗龙的手臂比例较短,显示了它们手臂的用途与其他驰龙科有所不同。小盗龙亚科(如小盗龙)的前肢长而粗壮、具有飞羽,因此被认为具有滑翔能力。不过,天宇盗龙的前肢较短、小型叉骨,及横向较宽的喙突,都显示它们不适合滑翔或飞行。根据徐星等人的种系发生学分析,天宇盗龙是劳亚大陆的基底驰龙科恐龙。它们似乎拥有一些劳亚大陆驰龙科所没有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却可以在鸟翼类及冈瓦那大陆驰龙科(如南方盗龙、鹫龙、内乌肯盗龙、胁空鸟龙及半鸟)中发现。研究人员亦发现,天宇盗龙拥有一些小盗龙亚科单系群的特征。由于天宇盗龙混合了这两种特征,故研究人员认为天宇盗龙是种原始小盗龙亚科恐龙。若是如此,其他长臂的小盗龙亚科,应该是后来独自演化出飞行的能力。不过,研究人员提出另一可能性,天宇盗龙也有可能是劳亚大陆的驰龙科恐龙中,非小盗龙亚科的的原始物种。无论如何,天宇盗龙的发现,提供了更多有关驰龙科早期演化的资料,亦展示了它们初期的多样性发展。

相关

  • 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英语:Purchasing Power Parity,缩写PPP),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这种理论
  • RNA表达基因表达(英语:Gene expression)是用基因中的信息来合成基因产物的过程。产物通常是蛋白质,但对于非蛋白质编码基因,如转运RNA(tRNA)和小核RNA(snRNA),产物则是RNA。所有已知生物都通
  • 伊比利亚美洲伊比利亚美洲(西班牙语:Iberoamérica,葡萄牙语:Ibero-América)是指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所有美洲国家和地区的总称,它们曾经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殖民地,属于西班牙殖民帝国
  • 弦理论弦理论,又称弦论,是发展中理论物理学的一支,结合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为万有理论。弦理论用一段段“能量弦线”作最基本单位以说明宇宙里所有微观粒子如电子、夸克、中微子都由
  • Hsub4/subSiOsub4/sub原硅酸(H4SiO4)是二氧化硅(SiO2)的水合物。H4SiO4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为偏硅酸(H2SiO3)。
  • 醌是含有共轭环己二烯二酮或环己二烯二亚甲基结构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大部分的醌都是α,β-不饱和酮,且为非芳香、有颜色的化合物。最简单的醌是苯醌,包括对苯醌(1,4-苯醌
  • 多布然斯基-马勒基因不相容多布然斯基-马勒基因不相容(英语:Dobzhansky-Muller incompatibility),又称为贝特森-多布然斯基-马勒基因不相容(英语:Bateson-Dobzhansky-Muller incompatibility)是解释基因不相
  • 弗拉基米尔·科捷利尼科夫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科捷利尼科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отельников,罗马化:Vladimir Aleksandrovich Kotelnikov,1908年9月6
  • 随机事件在概率论中,随机事件(或简称事件)指的是一个被赋与几率的事物集合,也就是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子集。简单来说,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个特定事件可能出现也有可能不出现;但当试验次数增多
  • 1405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