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丧恸
✍ dations ◷ 2025-08-06 20:08:03 #丧恸
丧恸(拼音:sāng tòng;英语:Grief),是对丧亡或死别的多重反应,会表现出悲伤、悲哀和伤心。这些反应除了在感情上外,也包括生理、认知、行为、社交及精神的层面。所经验的很多时都与所爱的人离世有关,但同时亦可以是失去职业、宠物、地位、安全感或财产。反应可以随着性格、家庭、文化及宗教而有所不同。丧恸虽然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若缺乏支持则会有一定风险。严重的反应可能会引起家庭问题或对成员的伤害,例如孩子的死亡会增加离婚的风险。个人的信念或信仰亦会受到挑战,在面对严重伤痛时会重新审定个人的立场。一些人可以独自撑下来,悲伤辅导或其他的支援小组都对治疗有更大的帮助。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博士(Dr. Elisabeth Kübler-Ross)将丧恸分开了几个阶段,包括否认、愤怒、协商、抑郁及接受,统称为“哀悼周期”。不过这个理论却被认为过于简单。于2008年,医治哀痛辅导中心(Grief Recovery Institute)指这些阶段是与丧恸者如何处理重要的人死亡有关。约翰·鲍比(John Bowlby)则列出丧恸的过程,包括震撼与麻木、怀念与搜索、瓦解与绝望、及重组。在心理生理层面上,丧恸的人会感到不真实、人格解体、退隐及麻醉自己。无论地位如何,他们都会倾向感到愤怒、挫败、无助或受伤。瓦解与绝望都是普遍的过程。重组是消化了失去及重新审定生命及意义。丧恸的人会感到很大的压力,对他们的身体及精神会造成很大负担。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英国,丧亲头六个月的人多了见医生,症状包括腹痛、呼吸困难等。另外,死亡率及自杀的风险亦相应提高。丧恸可以分为正常性及创伤性两种。正常性丧恸一般涉及一连串对失去的短暂行为及感情反应。虽然这些反应会因人而异,但通常都会有梦魇、食欲问题、口干、呼吸短促、睡眠障碍及重复避免伤痛的动作。丧恸初期可能会出现幻觉。自杀、谋杀、意外及其他突如其来的死亡,都会因突发的震撼而形成创伤性丧恸。这种震撼使到丧恸者很难整合失去的经验,故他们首先就是要接受失去的事实。其他与死亡有关的变数,如期望、自然、暴力、矛盾心理、依赖程度及其他都会造成创伤性丧恸。这种丧恸可以历时多年,大部分身边的人都会对多年的丧恸感到退缩。创伤性丧恸最大的问题是丧恸者不愿意放低丧恸,而丧恸更成为了他们身份的一部分。根据研究发现,创伤性丧恸会活化脑部的奖赏中枢,产生类似沉迷这些记忆的特性。Berger发现了五种类型的哀恸:还没有认识到悲伤对他们人生的影响。他们热衷于以各种方法保存所爱的人的记忆,包括以纪念仪式怀念。重建自己对于家庭或社区的归属感。以各种方法帮助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产生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现新的人生意义。
相关
- 阿奇霉素11–14 h (single dose) 68 h (multiple dosing)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əˌzɪθroʊˈmaɪsᵻn/ )是一种属于大环内酯的抗生素,于1980年被发现,1981年推出。又翻译作阿红霉
- 序列序列(sequences)在数学领域,是被排成一列的对象(或事件);这样,每个元素不是在其他元素之前,就是在其他元素之后。这里,元素之间的顺序非常重要。例如,(C,Y,R)是一个字母的序列:顺序是C
- 微需氧微需氧微生物(Microaerophile)是一类必须要靠氧气才能生存的微生物。但是,它们能生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低于现在大气中的氧含量(大气中氧含量通常为20%-21%,而这种生物生存环境
- 多糖多糖(英语:Polysaccharide)由多个单糖分子脱水聚合,以糖苷键连接而成,可形成直链或者有分支的长链,水解后得到相应的单糖和寡糖。例如用来储存能量的淀粉和糖原,以及用来组成生物结
-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系一个对病毒进行生物学分类和命名并制定相关标准的组织。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制定了一套病毒
- 有尾噬菌体目有尾噬菌体目(学名:Caudovirales),caudo由拉丁文的cauda而来,有“尾状”的意思。本目的病毒主要的宿主为细菌和古细菌,感染宿主时会利用尾状的结构,将DNA注入宿主中。在生物技术方
- 胃炎胃炎是指胃壁内部的发炎反应,有可能短促而剧烈,也可能是长期持续的过程。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痛,其他可能症状包含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以及心灼热;甚至有患者是没有症状的
- 古代史古代世界,或者古代史一词,用法相当模糊。其所指称的历史时期依各文明发展情况快慢而有所不同,但就其上限而言,一般是以出现文字作为古代史与史前史之分界。古代史之下限,则各文明
- 认知功能认知或认识(英语:cognition)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认知过程可以是自然的或人造的、有
- 真核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细菌和古菌,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