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人小组

✍ dations ◷ 2025-11-08 04:03:10 #三十人小组

30人小组(英文:Group of Thirty)又称G30,创立于1978年,是一个由部分国家中央银行行长和国际金融领域知名人士组成的非盈利性国际组织。其宗旨是,探讨世界经济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此促进成员间的交流、加深了解,对国际经济金融规则的制定、国际金融机构和有关当局的经济决策发挥影响力。

该组织目前由31位成员组成;每年举行两次全体会议,同时也不定期的组织研讨会、座谈会和研究组。

三十人小组是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倡议和支持下,由前英国央行行长杰弗里·贝尔于1978年创立的。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其首任主席,是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约翰内斯·维特芬。

该组织的前身,是1963年由奥地利裔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赫卢普创立的The Bellagio Group;目的是为了探求解决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的方案,特别196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国际收支危机。

相关

  • 马林·昆当《马林·昆当》(印尼语:Malin Kundang;马来语:Nakhoda Manis/Si Tanggang),又译作《变成石头的马林》,是一则东南亚民间传说,同时也是故事主角的名字。传说本身,以及故事主角的名字因
  • 大熊清大熊清(日语:大熊 清 ,1964年6月21日-),日本足球教练,前职业足球运动员,埼玉县浦和市出生。大熊裕司的弟弟。1987年,大熊清在东京瓦斯开始足球生涯。1992年退役。
  • 捕蝇幌科锯齿捕蝇幌 蛇发捕蝇幌 捕蝇幌科(拉丁语:)也有写成“捕虫木科”,一般称作捕虫树。只有1属—捕蝇幌属共两种的食肉植物,都生长在南非,是南非的特有种。叶面有带黏液的毛,可以捕捉小
  • 帕拉斯巴里帕拉斯巴里(Palasbari),是印度阿萨姆邦Kamrup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74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4741人,其中男性2427人,女性2314人;0—6岁人口416人,其中男229人,女187人;识字率79.6
  • 183街车站 (IRT杰罗姆大道线)183街车站(英语:183rd Street station)是纽约地铁IRT杰罗姆大道线高架段的一个慢车地铁站,位于布朗克斯183街及杰罗姆大道交界,设有4号线(任何时候停站)列车服务。此站设有两个侧式月台和三条轨道。中央轨道一般不用于营运。
  • 四川省德阳中学四川省德阳中学,是位于中国四川省德阳市的公办普通高完中学。学校前身为始创于1939年抗战内迁的“国立六中二分校”,于195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更为现名。学校于2002年6月跨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2013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目前,学校共有黄河路(初中部)、玉泉路(高中部)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9956平方米。有教学班级超过130个,在校学生六千余人,教职工四百余人。德阳中学高中部(玉泉路)校区占地138.1亩,投资6861万元,于2000年11月18日正式破土动工
  • 1991年扎达尔暴乱1991年扎达尔暴乱是指1991年5月2日发生在克罗地亚城市扎达尔的暴动。在暴动中,大量塞尔维亚族人的房屋和财产遭到了克罗地亚族平民的破坏和抢劫,超过130座建筑物被毁。5月2日,一名克罗地亚警察弗兰科·利西察(Franko Lisica)在达尔马提亚北部的波拉察遭到杀害,警方称其死因为近距离枪击,凶手据信为塞族民兵。同日下午,一群人从扎达尔东南郊区加热尼察(英语:Gaženica)进入扎达尔并开始了暴动,目的明显在于摧毁和掠夺塞族人或南斯拉夫企业的财产。暴乱持续了几个小时。直到第二天,受损的财产仍在遭到
  • 描林沓瓦站描林沓瓦站(他加禄语:Estasyon ng Balintawak)位在马尼拉大都会奎松市,属于马尼拉轻轨1号线的车站,于2010年3月22日正式启用。该车站紧邻北吕宋高速公路(英语:North Luzon Expressway),共同串起吕宋北部的交通。车站坐落于奎松市和加洛坎市边界地带,附近即为描林沓瓦市场。另有道路和接驳车通往阿亚拉购物中心苜蓿叶馆(英语:Ayala Malls Cloverleaf)。
  • 伊凡·伊凡诺维奇·堪察基伊凡·伊凡诺维奇·堪察基(俄语: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Камчатый,?—1661年),俄罗斯帝国探险家。他以发现堪察加半岛而知名。堪察基是一个哥萨克,第一次在史料中出现是在1649年。根据一则史料的记载,伊凡·堪察基的绰号来源于他穿着丝绸的衬衫。1652年,他作为伊凡·伊凡诺维奇·雷布罗夫(俄语:Ребров,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的一个分遣队,被派往科雷马逗留了两年。因为天气的因素,这支分遣队不得不呆在阿拉泽亚河下游度过冬天。1658年,他翻过山岭来到吉日金湾和品仁纳湾,一年后到达堪察
  • 杜比数字杜比数字(Dolby Digital)又名杜比AC-3(Dolby AC-3),是杜比实验室开发的音频压缩技术的名称。最初命名为杜比立体声数字,直到1995年,除了杜比TrueHD,音频压缩是有损的,基于改进的离散余弦变换(MDCT)算法。杜比数码的第一次使用是为电影院提供35毫米胶片打印的数字声音;今天,它也被用于诸如电视广播、通过卫星广播、数字视频流、DVD、蓝光光盘和游戏机等应用。杜比数字包括多个相类似的压缩技术,当中包括有“Dolby Digital EX”、“Dolby Digital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