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天国之乱
✍ dations ◷ 2025-10-21 01:33:29 #太平天国之乱
清朝胜利后期:
法兰西第二帝国 英国太平天国之乱,又称洪杨之乱,是指太平天国引起的战乱,广义上是指1851年1月11日江宁之战到1872年李文彩部的覆灭。其中依战事年代可分为江宁之战、太平军北伐、太平军西征、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安庆之战、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浙江大战等。太平天国是一个起义组织,据点为太平(现南京),有些学者认为是由基督千禧年主义为本的社会改革组织。由洪秀全创始,其自称为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幼弟。在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的军队控制了中国南部大部分的地区,最终拥有大约3,000万人。此次动乱为1644年甲申之变后规模最大,也是人类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战争之一,估计有2,000万至7,000万人因战乱而死,而更多的是流其失所。影响的地区主要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河北。其实在此动乱年间,几乎每个省份都被触及,除了甘肃。太平天国之乱爆发于广西,起源于地方政府官员反对由洪秀全领导的千禧年主义拜上帝会。拜上帝会为政教合一的民族主义组织,致力于推广信仰“皇上帝”(上帝耶和华),击灭“阎罗妖”(满族皇帝),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太平天国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总计伤亡7,000万人。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战争对人口的影响,作为马尔萨斯论述东方社会现实性预防人口特征的重要内容,倍受历史学家、人口学家的关注。而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最严重的太平天国战争对人口的影响却一直是争论的重要内容。争论的关键在于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数据质量的局限,即缺乏可靠的微观人口数据;二是研究方法的不足,缺乏对战争与人口之间因果关系的识别。针对前者,曹树基提供了较为系统化的清代府级人口数据,解决了缺乏翔实可信数据的问题。但对于后者,至今依然没有合适的方法讨论太平天国战争对人口的净影响。因此,论文《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影响的再估计———基于历史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利用微观府级人口数据,通过构建倍差模型,考察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损失的净影响。发现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变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战争爆发时战争区域与非战争区域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战争区域比非战争区域年均人口增长率减少35‰。而该结果在采用了战争持续时间和战争剧烈程度作为是否为战争发生区的代理变量之后,战争区域比非战争区域人口年均增长率减少18‰和14‰。根据以上计算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计算了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地区的人口损失,研究结果发现,全国范围太平天国造成的人口净损失在4,693万至9,511万。虽然该估计依然在传统历史学家、人口史学家的估计范围内,但对比发现现有关于太平天国战争对人口影响的研究存在较明显的估计偏差。此外,通过分析,不仅揭示了太平天国战争所造成的巨大人口损失,同时人口的大量损失也为理解近代江南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为何近代江南存在普遍低生育率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相关
- 非有神论非有神论(Nontheism),在现代西方的意思上,是指相对于有神论(特别是一神论)信仰的思维。无神论、不可知论都可以算做是其中一种非有神论的类别,一般是指无宗教信仰的人,但并非无神论
- 有尾目有尾目(学名:Urodela)是终身有尾的两栖动物,一共有9科60属约358种,幼体与成体形态上差别不大,主要包括蝾螈、小鲵和大鲵。有尾目动物有发展完全的前肢和后肢,大小大约一致,但四肢细
- 海因里希·罗雷尔海因里希·罗雷尔(德语:Heinrich Rohrer,1933年6月6日-2013年5月16日),出生于圣加仑,瑞士物理学家,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013年逝世于沃勒劳(英语:Wollerau)。1901年:伦琴 / 1902年
- 斯图尔特·A·赖斯斯图尔特·阿兰·赖斯(英语:Stuart A. Rice,1932年1月6日-),美国理论化学家和物理化学家。他现在是芝加哥大学弗兰克·P·希克森杰出服务名誉教授。1999年获国家科技奖章。
- 磷酸酐五氧化二磷(实验式:P2O5,分子式:P4O10),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磷氧化物。它吸水性强、并有极强的脱水性,甚至可以将浓硫酸脱水,生成三氧化硫。极易潮解,是一种强力干燥剂。它与冷水生
- 胜利广场胜利广场(Place des Victoires)是巴黎的一个圆形广场,位于巴黎皇家宫殿东北方不远处,第一区和第二区交界处。在广场中心,是国王路易十四的宏伟的骑马雕像,以庆祝1678-79年签订《奈
- 1933年授权法《授权法》(德语:Ermächtigungsgesetz),正式名称是《解救人民与帝国苦难法》(Gesetz zur Behebung der Not von Volk und Reich),在1933年3月23日由德国帝国议会(英语:Reichstag (We
- 斯基恩导管斯基恩氏腺(Skene's glands,日语:スキーン腺),或译史氏腺、小前庭腺、傍尿道腺。是在阴道前壁、尿道口下端附近有左右各一个开口的腺体。与男性的前列腺在解剖学上同源,有时又被称
- 丁戊奇荒丁戊奇荒,是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至四年(1878年)之间的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因此史称“丁戊奇荒”。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
- 介错介错是指在日本切腹仪式中为切腹自杀者斩首,以让切腹者更快死亡,免除痛苦折磨的行为过程。而执行介错过程者称为“介错人”。由于切腹过程太过痛苦,所以从早期的独自切腹演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