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鬣狗

✍ dations ◷ 2025-10-26 04:12:22 #斑点鬣狗属,古动物,更新世哺乳类,亚洲史前哺乳动物,欧洲史前哺乳动物

洞鬣狗(学名:)是斑鬣狗已灭绝的一个亚种,分布于伊比利半岛至西伯利亚东部。虽然洞鬣狗最初因前后肢的不同而被描述成独立的物种,但基因分析显示洞鬣狗与斑鬣狗并没有DNA的明显分别。除了洞鬣狗的化石外,一些石洞壁画亦有发现洞鬣狗。洞鬣狗于约2万至1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末灭绝,原因仍然未知,但多半认为是气候变迁以及与其他掠食者竞争造成。

洞鬣狗的体型远大于现存于非洲的斑鬣狗,体重可达 102千克(225磅),掌骨与跖骨也较短而粗壮,肱骨与股骨则较长,这是为了生活于和斑鬣狗不同的环境所做出的适应。与斑鬣狗同样为两性异形,雌性鬣狗体型大于雄性。由一些石洞壁画可知,洞鬣狗和斑鬣狗一样具有斑点。

对于洞鬣狗的社交习性只知很少。一般接受它们都是生活在洞穴中。现时未有显示它们是成群生活或是独自生活的,但更新世环境似乎不可能有成群生活的动物。

洞鬣狗像现今的鬣狗般会在巢穴积存猎物的骨头及角,供日后食用或玩耍,但这些骨头并不清楚是属于腐尸的或是被猎杀的动物。就波西米亚岩洞内遗骸的研究显示,普氏野马明显是它们的猎物,约占16-51%。洞鬣狗最大的猎物是披毛犀,在很多洞鬣狗的巢穴中都有发现它们的骨头及头颅骨。在一些区域,披毛犀占其猎物的25-30%。驯鹿亦是另一个重要的食物来源,约占7-15%。长角野牛及马鹿分别占1-6%及3%,其他的亦包括了爱尔兰麋鹿、臆羚及野山羊则只有少于3%。

一般相信洞鬣狗是将洞熊骨骼拆解及破坏的元凶。这么大型的腐肉是洞鬣狗的重要食物,尤其是在冬季当食物短缺时。穴狮、狼及貂熊的遗骸亦于洞鬣狗的巢穴发现。另外有证据显示洞鬣狗有时会同类相食的。

有证据指洞鬣狗会偷取尼安德特人的猎物,而它们亦会为洞穴而竞争,并会取代对方拥有该洞穴。在洞鬣狗的骨头积存中亦发现有大量的人科骨头,包括尼安德特人的。现今人类亦会与洞鬣狗并存,估计他们之间亦有相似的关系。

相关

  • 色谱法色谱法(英语:chromatography,又称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
  • 埋扇蟹铜铸熟若蟹(学名:Zosimus aeneus),俗名埋扇蟹,为扇蟹科熟若蟹属的动物。分布于太平洋的日本、琉球、台湾南部和各离岛岩礁(达悟语:citow)、东南亚各国、西沙群岛、海南岛、夏威夷
  • 乙酰基乙酰基(英语:Acetyl),化学式为
  • 1917年俄国革命布尔什维克胜利1917年俄国革命(俄语:Смена власти в России в 1917—1918 годах)是指1917年在俄罗斯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
  • 船政学堂船政学堂,源自1866年(清同治五年)清朝船政大臣沈葆祯于福建福州马尾港所设的海军学院,又称“福建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或“马尾水师学堂”。船政学堂最初称“求是堂艺局
  • 雷焦艾米利亚雷焦艾米利亚(意大利语:Reggio nell'Emilia)位于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西北部,是雷焦艾米利亚省的首府。此地在古罗马时代是军事重镇,也是司法中心,设有裁判法院。但一直至中
  • M249班用自动武器M249班用自动武器(M249 squad automatic weapon,简称M249、SAW或M249 SAW),美国军方正式名称为“Squad Automatic Weapon, 5.56mm, M249”。M249是美军以比利时Fabrique Nationa
  • 扁头豹猫扁头猫(学名:Prionailurus planiceps),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野外猫科动物,分布在泰国南部、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尼的森林。它们因失去栖息地及污染而濒危。只有两只扁头猫受到饲养,都是
  • 南方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学名: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变种。分布在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陕西、贵州、广东、安徽、湖南、浙江、四川、湖北、福建、江西、河
  • GABAA受体GABAA受体(又称作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是一种离子型受体,而且是一类配体门控型离子通道。此通道的内源性配体是一种被称为GABA的神经递质。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里的一种主要的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