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拟狮

✍ dations ◷ 2025-11-14 14:13:56 #狮,古动物,更新世哺乳类,北美洲史前哺乳动物

美洲拟狮(学名:)又名拟狮或拟狮兽,是一种从化石得知已灭绝的猫科动物,生存于更新世时期的北美洲(340,000 - 11,000 年前)。基因研究显示它是穴狮的旁系群,为更新世巨型动物群,化石主要发现于美国洛杉矶的拉布雷亚沥青坑。美洲拟狮体型与更新世中期的原始狮大小相近,且比现今非洲的狮子大25%,为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猫科。

美洲拟狮最早由美国古生物学家约瑟夫·莱迪于 1853 年以 为名命名并进行发表。Hemmer 于 1974 年提议将美洲拟狮以三名法命名为 ,这项提议于 1985 年受到 Björn Kurten(英语:Björn Kurten)的支持。

美洲拟狮一开始被认为是豹亚科下独立物种,学名为 /ˈpænθərə ˈætrɒks/,拉丁文意思是“凶残的豹”。但是一部分的古生物学家认为美洲拟狮应为现存非洲狮及穴狮的近亲,而在之后将美洲拟狮命名为 ,列为非洲狮的亚种而非独立物种。近年来,美洲拟狮与穴狮则再次被视为是独立物种。

美洲拟狮的体长(不含尾巴)估计为 1.6至2.5米(5英尺3英寸至8英尺2英寸),肩高则为 1.2米(3.9英尺),可比它的近亲原始狮,且大于斯剑虎(体重可达 280千克(620磅)),但仍小于同期体型最大的短面熊(当时北美洲体型最大的食肉目).。一项 2008 年的研究认为美洲拟狮的体重可达 420千克(930磅)。一项 2009 年针对最大体型样本的研究则认为雌狮的体重平均为 256千克(564磅),雄狮则为 351千克(774磅)。一项 2008 年的研究预估雄狮的体重为 235~523千克(518~1,153英磅),雌狮为 175~365千克(386~805英磅),高于斯剑虎。

在洛杉矶拉布雷亚沥青坑中已发现约有80个美洲拟狮标本,故此对它有较多资料。美洲拟狮的特征及牙齿非常像现今的狮子,但体型较大。

发现于巴塔哥尼亚阿根廷地区洞穴里的美洲拟狮遗骸尚保有部分皮肤残骸,从这些皮肤样本上可以知道美洲拟狮具有偏红的体色,而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圣庞沙的石洞壁画也证实了这点。体色的差异有助于科学家区别美洲拟狮与美洲豹的遗骸,因为在壁画中美洲豹被描述为具有偏黄的体色。

美洲拟狮在更新世最先出现于阿拉斯加南部(桑加蒙间冰期,为最后一次的间冰期),并散布至亚伯达省与马里兰州,最南可至墨西哥恰帕斯州,北美洲中只有加拿大东部及美国东北部不见其踪影,可能因为当时当地环境为北方针叶林的关系。原先美洲拟狮被认为在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时扩展至南美洲东北部,然而秘鲁塔拉拉沥青坑发现的化石其实属于一种大型的美洲豹不过另一方面在阿根廷及智利南部发现的化石,原先属于已绝种的美洲豹亚种 ,现在则认为属于美洲拟狮。就像其他巨大的哺乳动物,它于约1万年前的更新世末灭绝。美洲拟狮的遗骸在育空及拉布雷亚沥青坑中非常普遍。

美洲拟狮和现代狮子一样生活在疏林草原和草原,一些美洲拟狮是生活在冰冷的气候环境。它们有可能生活于洞穴中或岩缝间,以躲避冰冷的天气。它们可能以草或树叶铺巢,就像东北虎般。

美洲拟狮在拉布雷亚沥青坑中的数量较斯剑虎或恐狼为少,相信它们比剑齿虎更有智慧避开陷阱,或不是猎食坑中猎物。美洲拟狮似乎是猎食鹿、史氏马(英语:Equus scotti)、骆驼、加州貘、美洲野牛、猛犸象及其他巨型的草食性有蹄类。

美洲拟狮的灭绝与全新世灭绝事件有关。它们的骨头可以在旧石器时代美洲原住民的垃圾中发现,所以被人类猎杀有可能是成因之一。

美洲拟狮的第一个标本是一个颚骨,其复制品现正摆放在费城自然科学学院(英语: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Drexel University)的约瑟夫·莱迪(Joseph Leidy)雕像之下。

美洲拟狮被认为是狮的亚种,但有的认为本身是一个种。在比较头颅骨后,有指穴狮较美洲拟狮更为接近老虎,但是基因研究结果指美洲拟狮与现今狮子有更接近的基因关系。

因为目前业界对其是否能确定为狮类尚存在较大争议,故本文未从原文以美洲狮作译名,而是改译为美洲拟狮

相关

  • 多卤代化合物多卤代化合物(Polyhalogenated compounds)简称PHC,是指其中有许多卤素取代基的化合物。因为这类化合物容易在人体内累积,而且其中有许多有毒及致癌的化学物质,因此格外受到关注。
  • 洛克里洛克里(意大利语:Locri),是意大利雷焦卡拉布里亚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2845人,人口密度513.8人/平方公里(2009年)。ISTAT代码为080043。
  • 玻璃体玻璃体又称玻璃状液、神膏(英文 Vitreous humor),是眼球内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表面覆盖着玻璃体膜。玻璃体填充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约占眼球内腔的4/5。玻璃体对视网膜起支撑作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法语:Comité international olympique,CIO;英语: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体育组织,总部位于瑞士洛桑。
  • 威尔士党威尔士党(Plaid Cymru – the Party of Wales,“Plaid Cymru”是威尔士语,“the Party of Wales”是英语,意思都是“威尔士党”),是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地方政党。现在以在欧盟中建立
  • 巴特巴特(Bat)是埃及神话中的母牛女神,其典型形象为拥有牛角和牛耳的女性面孔。巴特崇拜的起源可能能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埃及地区的牧牛传统。在古埃及文化中,巴特崇拜与宗教仪式
  • 文科中学文理中学(德语:Gymnasium),部分地区也称lyzeum,是中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种为进入大学准备的学校。何时进入这种学校,以及这种学校的学习时长,依不同的教育体制而有所区别。在德语
  • 特万特佩克地峡特万特佩克地峡(西班牙语:Istmo de Tehuantepec)位于墨西哥东南部,处于墨西哥湾与太平洋之间,最窄处约220公里。连接北美洲和中美洲。属于下陷谷地,海拔一般不超过200米。坐标:17°
  • HMOX22Q32, 2QPP, 2RGZ· protein binding · porphyrin-containing compound metabolic process · heme oxidation · cellular iron ion homeostasis · response to oxid
  • 非洲灰鹦鹉? (subsp. )Fraser, 1844非洲灰鹦鹉(学名:)又称灰鹦鹉或刚果灰鹦鹉,俗称灰鹦,是较为人熟知的一种中大型鹦鹉,也是鹦形目鹦鹉科的模式种,生活于野外者寿命 40 至 50 年。主要原生于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