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式养老

✍ dations ◷ 2025-08-20 21:48:40 #同居式养老

同居式养老 即找志同道合的人(老人、年轻人)一起居住,彼此互相照顾,共同付担费用可以省些费用,此种养老方式在德国正流行。

目前德国是欧洲最多老人的国家,在德国六十岁就可以进疗养院;德国有些老人不喜欢疗养院的养老方式,这些老人开始找志趣相同的人一起“同居”;他们不只找老人同居也找年轻人同居;在德国租屋费用昂贵,此种同居式养老相对减轻年轻人租屋费用;他们只要付出时间陪伴老人聊天、陪老人看医生、帮忙采购物品、打扫环境等等。德国联邦家庭部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年龄在50岁以上的德国人对跟人合租同居感到有兴趣;德国健康保险公司(DKV)的护理专家向《世界报》表示:“许多人都希望能在老龄阶段继续拥有自主的生活和家一样的环境。”因此养老院并不是德国老人养老的第一选择。

同居式养老于2017年已传入中国大陆,浙江杭州朱氏夫妇透过媒体寻找爱打麻将的同好,挑选5对夫妻及一名没有丈夫的老太太,开始过着同居式的养老生活,大家相处的很好,每天日子过得非常丰富有趣。朱氏夫妻农家透天楼有三层,为避免引起纠纷,入住时要签立“结伴养老协议书”。他们制订值日生制度。

1.减少房租:在德国租房很昂贵,同居式养老相对可以省下租金。2.创造双赢:老人把空房免费或廉价租给学生或年轻人,年轻人只要付出时间陪老人,帮老人做家事、采购生活用品,有些外国留学生把这种生活方式做为学习德语、练习口语的好机会,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3.与好友共老:人老了最怕寂寞、无聊,知已难寻,能与谈得来的朋友一起同居养老聊聊共同年代发生的人、事、物是很能引起彼此的共鸣的,而这些话题并不是都能跟自己子女聊得来的,有些子女并不想听。4.跟子女同住外的新选择:目前各国少子化严重,有些子女不想跟父母同住或父母不想跟子女同住怕麻烦子女,或怕独居,同居式养老是很好的新选择。

习惯的磨合: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尽不相同,要同居前应该要充分沟通与了解彼此习惯,才不会同居了才互相抱怨甚至吵架等等。

相关

  • 菊头蝠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属哺乳纲翼手目小蝙蝠亚目下的一科,这一科下的蝙蝠被称为菊头蝠。菊头蝠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温带的菊头蝠冬季会进行冬眠。菊头蝠科
  • 索科特拉岛索科特拉岛(阿拉伯语:سقطرى,Suquṭra),明代称须多大屿、速古答剌(《郑和航海图》),是非洲之角以东,印度洋西部一群岛,位于北纬12.18°~12.42°与东经53.19°~54.33°之间,阿拉伯海与
  • 托马斯·德·昆西托马斯·彭森·德·昆西(Thomas Penson De Quincey,/də ˈkwɪnsi/;1785年8月15日-1859年12月8日)是一位英国散文家,以其《一个英格兰鸦片吸食者的自白(英语:Confessions of an Eng
  • 约翰·戴维·杰克逊约翰·戴维·杰克逊(英语:John David Jackson,1925年1月19日-2016年5月20日)是一位加拿大裔美国物理学家、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名誉教授、以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名誉教职
  • 刺牡蛎刺牡蛎(学名:)是牡蛎科囊牡蛎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韩国、台湾(包括金门及马祖),常栖息在潮间带岩礁。
  • 诗丽吉·詹森公主诗丽吉·詹森公主(泰语:สิริกิติยา เจนเซน;1985年3月18日-),生于美国圣地亚哥,是泰国乌汶叻公主与其前夫所生的次女。诗丽吉·詹森公主为普密蓬·阿杜德的外孙女,玛
  • 鞘师里保鞘师里保(1998年5月28日-),日本女子偶像团体“早安少女组。”的原成员(9期生),昵称是Yasshi,血型AB型,身高155.6cm。幼年时期即加入广岛演艺学校(アクターズスクール広岛),为该校12期
  • 电源完整性电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简称PI,是确认电源来源及目的端的电压及电流是否符合需求。电源完整性在现今的电子产品中相当重要。有几个有关电源完整性的层面:芯片层面、芯片封
  • 2018年国际足联世界杯裁判员国际足联于2018年3月29日公布了2018年国际足联世界杯裁判员名单,包括来自六大足球联合会的 35 名裁判和 63 名助理裁判,还设有 13 名视频裁判。2018年4月30日,国际足联公布本届世界杯的13名视频助理裁判。针对不同的情况,每场比赛会配备1名视频助理裁判和3名视频助理裁判助理,他们会根据莫斯科国际广播中心(英语:International Broadcast Centre)的画面作出判罚。5月30日,沙特阿拉伯裁判法赫德·米尔达西涉嫌收受贿赂对比赛数据造假被禁赛,他的两名助理裁判也被踢出名
  • 张际亮张际亮(1799年-1843年),字亨甫,号松寥山人,福建建宁人。清嘉庆四年(1799年)出生,父母早逝,“三族无仕宦者,亦无富人。”,由继母养成。十六岁中秀才,两度就读于福州鳌峰书院。山长陈寿祺很器重他,称其诗“足以雄视天下”,性好游历交往,“交遍天下士,相与夹辅。”道光三年(1823年),台湾噶玛兰通判姚莹至福州,际亮献诗,姚莹赞道:“何李(白)之流也!”道光四年(1824年),督学沈维峤拔贡试第一,次年赴京朝考不中,与徐宝善、郑开禧、黄爵滋、汤鹏、潘德舆等友善,凡“言诗者,无不知亨甫矣。”盐运使曾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