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时

✍ dations ◷ 2025-09-08 12:49:10 #恒星时
恒星时是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学标示的天球子午圈值,由于借用了时间的计量单位,所以常被误解为是一种时间单位。恒星时是根据地球自转来计算的,它的基础是恒星日(比地球的自转周期短约8.4毫秒)。由于地球环绕太阳的公转运动,恒星日比平太阳日(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日)短约1/365(相应约四分钟或一度)。恒星时的定义是一个地方的子午圈与天球的春分点之间的时角,因此地球上每个地方的恒星时都与它的经度有关。由于地球的章动春分点在天球上并不固定,而是以18.6年的周期围绕着平均春分点摆动。因此恒星时又分真恒星时和平恒星时。真恒星时是通过直接测量子午线与实际的春分点之间的时角获得的,平恒星时则忽略了地球的章动。真恒星时与平恒星时之间的差异最大可达约0.4秒。一个地方的当地恒星时与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恒星时之间的差就是这个地方的经度(参见天体导航)。因此通过观测恒星时可以确定当地的经度(假如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恒星时已知的话)或者可以确定时间(假如当地的经度已知的话)。通过确定恒星时可以简化天文学的计算,比如通过恒星时和当地的纬度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哪些星正好在地平线以上。恒星时与太阳时分别是以春分点和太阳为参考点制定的时间系统,其在数值上分别等于春分点和太阳中心相对于本地子午圈的时角。春分点连续两次经过本地的上子午圈的时间间隔被称为一个恒星日,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本地的上子午圈的时间间隔则被称为一个太阳日。恒星时与太阳时都是以地球自转作为时间基准,主要的差异在于测量时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受到地球公转的影响,一个太阳日的长度要比一个恒星日的长度略长。通用的二十四小时制是以假想的平太阳的中心为参考点制定的,这一计时系统将一个平太阳日的长度视为24小时,此时的平恒星日 24 h ( T s ) {displaystyle 24^{h};(T_{s})} 和平太阳日 24 h ( T ⊙ ) {displaystyle 24^{h};(T_{odot })} 的转换关系为:24 h ( T s ) = 23 h 56 m 04 s .090 53 ( T ⊙ ) = ( 1 − υ ) × 24 h ( T ⊙ ) {displaystyle 24^{h};(T_{s})=23^{h}56^{m}04^{s}.090,53;(T_{odot })=(1-upsilon )times 24^{h};(T_{odot })}或24 h ( T ⊙ ) = 24 h 03 m 56 s .555 37 ( T s ) = ( 1 + μ ) × 24 h ( T s ) {displaystyle 24^{h};(T_{odot })=24^{h}03^{m}56^{s}.555,37;(T_{s})=(1+mu )times 24^{h};(T_{s})}其中,系数 1 − υ = 0.997 269 566 329 084 {displaystyle 1-upsilon =0.997,269,566,329,084} , 1 + μ = 1.002 737 909 350 975 {displaystyle 1+mu =1.002,737,909,350,975} 。用北京时间减去8小时求得世界时(UT)。世界时(UT) = 北京时间 - 8小时现在公历纪元的年表示为Y、月为M、日为D、时为h、分为m、秒为s,1月、2月分别当做上一年的13月、14月。(例:2010年1月1日时Y=2009, M=13, D=1),然后求出儒略日(JD)。J D = [ 365.25 Y ] + [ Y 400 ] − [ Y 100 ] + [ 30.59 ( M − 2 ) ] + D + 1721088.5 + h 24 + m 1440 + s 86400 {displaystyle JD=left+left-left+left+D+1721088.5+{frac {h}{24}}+{frac {m}{1440}}+{frac {s}{86400}}!}表示高斯符号,只取整数部分。其次求出简化儒略日(MJD)。M J D = J D − 2400000.5 {displaystyle MJD=JD-2400000.5!}以平均春分点确定的格林尼治恒星时(考虑了岁差的平均恒星时) θ ¯ G {displaystyle {bar {theta }}_{G}} 用下面的式子求(h表示小时、点钟。用角度表记的请乘以15)。θ ¯ G = 24 h × ( 0.671262 + 1.0027379094 × M J D ) {displaystyle {bar {theta }}_{G}=24^{h}times (0.671262+1.0027379094times MJD)!}以格林尼治恒星时去求地方恒星时,地方东经表示为λ(西经使用负数)。θ ¯ = θ ¯ G + λ 15 {displaystyle {bar {theta }}={bar {theta }}_{G}+{frac {lambda }{15}}!}得出的数若大于或小于24就对得出的数做模运算,模数为24,得到大于0小于24的余数即为恒星时。

相关

  • 肾积水肾积水(Hydronephrosis),又称水肾,是肾盂肿胀、扩大的现象,最常见的原因是尿液排泄受到阻塞所致。由于尿流阻塞可以是急性或慢性,肾积水的症状也就有轻重不同的表现。有些单侧肾积
  • 麻痹麻痹(英语:Hypoesthesia)是多种病症的常见副作用。其主要表现是触觉或其他感官减弱,或失去感官刺激的敏感度。麻痹主要由神经损伤和血管阻塞引起,导致受血管阻塞影响的组织造成缺
  • 腹部肥胖肚腩赘肉俗称啤酒肚,泛指囤积在腰间的脂肪组织,在腹部外斜肌附近尤其常见。男性比女性较容易有肚腩赘肉,那是由于女性身体一般会把脂肪储备在臀部与大腿附近。人年纪愈步入中年
  • 黑素细胞黑素细胞(melanocyte),又叫痣细胞(nevus cell),是一种动物细胞,带有黑色素或是其他类似的色素,极大多数情况下位于皮肤表皮的基底层(英语:Stratum basale)、眼睛的葡萄膜(虹膜后面的色素
  • 西俄勒冈大学西俄勒冈大学是美国俄勒冈州的一所公立大学,1856年设立。学生约6千人。旧名西俄勒冈州立大学。
  • 希尔多·哈罗德·梅门西奥多·哈罗德·梅曼 (英语:Theodore Harold "Ted" Maiman,1927年7月11日-2007年5月5日),美国物理学家,曾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因为这项工作他获得了许多荣誉,他还著有一本名为
  • 快乐小丸日记《快乐小丸日记》(ぐるぐるタウンはなまるくん)是以学习研究社的乳幼儿向通信教育讲座“はなまるきっず”为原作、由大阪电视台制作的幼儿向动画。由东京电视台在1999年10月1
  • 释放甲状腺激素(英语:thyroid hormones)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的酪氨酸碘化物。主要是四碘甲腺原氨酸(又名甲状腺素,缩写为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缩写为T3),此外,还有少量逆-三碘甲腺
  • 无形学院无形学院一词首先出现于罗伯特·波义耳于1646年和1647年写的两封信中,信里描述伦敦小酒馆中的午餐会,当时尚无正式的期刊出版,科学家总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书籍,而且透过私人
  • 出版商出版社是指从事书籍、报纸及刊物出版,通过经营获得利益、名声或者知识积累目标的企业。它的主要工作是先付给作者一定的报酬,再把该作品通过合法的渠道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