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对论

✍ dations ◷ 2025-09-02 13:07:05 #文化相对论
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族 • 民族 性别 • 社会化 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宗教人类学 生态人类学 经济人类学 民族学 法医人类学 媒体人类学 医疗人类学 城市人类学 视觉人类学 历史人类学人类学史 人类学家列表文化相对论(英:cultural relativism)是由美国犹太裔人类学家弗朗茨·博厄斯所提出的一种观点与态度。其内容主张某一个文化的行为,不应该借由其他的文化观点来判断;只有从该文化本身的标准及价值出发,才能够了解该文化。19世纪西方的哲学价值观,深受理性思潮与“文明”或“进化”概念的影响,在人类学领域也站在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的角度,形成一股达尔文主义的观点,认为文化会历经定向演化的过程,而从野蛮、蒙昧的阶段发展至文明社会,也因而有了原始与高度文明的区分。文化相对论则是对我族中心主义的反动,认为文化并无优劣好坏。鲍亚士将文化相对论用于人类学田野调查工作的方法论工具,以强调使用客观角度精确纪录文化现象,以及在分析资料时具有启发性的论调,影响其学生例如露丝·潘乃德(Ruth Benedict)、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等人的研究方式,并奠定人类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而文化相对论主张平等尊重多样性文化的存在,普遍受到肯定,并常由其他理论所援引,例如文化权的保存意识、道德相对论等。在人类学以外的部分,文化相对论的主张也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在人权方面。由于在强调普世价值的当代,人权提倡了一种正义与道德的领域,这是超越而且优于特定国家、文化与宗教,并且是不可剥夺以及具有国际性质的。在一些特定的文化现象当中,诸如割礼、父权主义、恐怖主义、奴隶制度、极端集体主义等方面,是与人权观念有所冲突的,也连带使得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因此受到了挑战与批判。

相关

  • 废料放射性废料是一种包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料,一般在如核裂变一类的核反应中产生。事实上,一些不与核工业直接关联的的产业在各自的生产活动中也会排放出一定量的放射性废料。放射性
  • 权利后设伦理学 规范性 · 描述性 效果论 义务论 美德伦理学 关怀伦理学 善与恶 · 道德生物伦理学 · 网络伦理(英语:Cyberethics) · 神经伦理学(英语:Neuroethics) ·
  • 工具论《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后人(即逍遥学派)对他的六篇关于逻辑的著作的统称。这六篇分别是《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和《辨谬篇》。
  • 遗迹遗迹,又称遗址,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建筑物遗址与生活环境的遗址,属于考古学概念。例如:古代皇宫、陵墓、万里长城、金字塔、神社、寺庙、帕德嫩神庙等。大多遗址的特点表现为不
  • 正一盟威道天师道是道教的一个派别,就是原来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在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五斗米道以老子为教主,基本经典是
  •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
  • 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英语:Digital signal)可以有多重的含义。它可以用来表示已经数字化的离散时间信号,或者表示数字系统中的波形信号。数字信号是离散时间信号(Discrete-time signal)的数
  • 农具农具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
  • 电脑编程电脑程序设计(英语:Computer programming),或称程序设计(programming),是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程序的过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
  • SIP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缩写SIP)是一个由IETF MMUSIC工作组开发的协议,作为标准被提议用于创建,修改和终止包括视频,语音,即时通信,在线游戏和虚拟现实等多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