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国家档案馆
✍ dations ◷ 2025-07-19 13:54:14 #美国国家档案馆
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英语: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缩写:NARA)是美国政府独立机构,负责收存所有美国官方历史记录。并负责发布国会法案、总统文告和行政命令及维护联邦法规的副本。1934年6月19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法令,建立美国国家档案馆。国家档案资料馆每天都接待许多访客,2005年9月29日,阿里娅·谢成为了美国国家档案馆第一百万名参观者。数字化时代为国家档案馆带来了新的机遇,让全世界那些永远没机会来国家档案馆的人们都能查阅国家档案馆收藏的资料。后来,还有数据化资料:维基和博客、电邮,这些都记录了政府的工作。如何确定哪些具有长期保存价值,对国家档案馆是一个挑战:保存纸类资料,只需控制温度与湿度就可以保证它们数百年完整无缺(还有光照、空气质量等因素);数据化资料(介质包括光盘、磁带、移动硬盘及U盘等)因较为容易被破坏,且格式可能因年代而改变,保存工作较为困难与复杂。1935年开馆,位于华盛顿的国家广场宪法大街北侧。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包括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人权法案的原件都收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不过并不是所有政府文件都要保存:大约只有百分之1至百分之3被认为有永久保存价值,多年累积下来的档案也已经多达90亿件以上了。美国国家档案馆有各种形式的档案有影片、地图、影像,还有大量的纸张档案。非正式称为第二档案馆,1994年建立的新馆,位于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附近。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来自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美国之音网站。根据版权条款(英文)和有关美国政府作品版权的相关法律,其官方发布的内容属于公有领域。
相关
- 内阁议长:南希·裴洛西(民主党) 多数党领袖(英语:Party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斯坦利·霍耶(民主党) 少数党领袖(英语:Party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
- 语言转移语言转移也称为语言交替、语言变化、语言转换、语言迁移、语言替代(Languages shift、Language transfer、Language replacement、Assimilation),是指某语言的使用群体改用另一
- 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工业革命 (4IR) 指的是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后进入的第四个阶段,它被描述成各种科技的融合,而融合的过程因使得物理、数位和生物等领域科技之间界线难分,故统称为 网宇实体
- 美国行政区划美国行政区划架构为:美国第一级行政区划为州,正确的来说,州并不是国家下设的区划,因此各州不是透过行政区划划分出来的,州本身就是一个国家,而美国是由这些州联合组成的主权国家。
- 断层断层是一种分开两种进行相对运动的岩体的岩石破裂面。断层通常出现在地壳活动频繁的区域,并与地震、海啸等天灾有关联性。断层通常集体出现;他们大小不等,大的断层可纵贯整个岩
- 羽翎卷云羽翎卷云(学名:Cirrus vertebratus,缩写: Ci ve ),是卷云的一个变种。汉语中“羽翎”的含义是鸟翼,拉丁语中“vertebratus”的含义则是“连接的”“铰接的”或“有脊骨的”。羽翎
- 中华灵芝宝双灵固本散,原为中华灵芝宝,是绿谷制药生产的一款产品,曾被多次曝光虚假宣传、没有疗效、造假,被大量媒体揭露和批判。“中华灵芝宝”原为上海绿谷1996年生产的保健食品,因其违规
- 天敌 (消歧义)天敌可以指
- 王伏雄王伏雄(1913年10月16日-1995年3月10日),浙江兰溪人,中国植物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41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46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曾任
- 日本标准时间日本标准时间(日语:日本標準時;英语:Japan Standard Time;缩写:JST)是日本所采用的标准时间,比世界协调时快九小时(即UTC+9),与韩国标准时间、印尼东部时间(英语:Time in Indonesia)、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