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罗恩·德·吕伊(Édouard Drouyn de Lhuys,1805年11月19日——1881年3月1日于巴黎),法国外交家,政治家,七月王朝时当选议员,第二共和及第二帝国时期屡任外长,参议员。
其父为税务官员(Receveur général des finances)。特罗恩毕业于路易大帝中学,1825年修辞学科目获奖。学习法律后,从事外交。
1830年,特罗恩任驻马德里大使馆随员。1883年任驻海牙代办,为修复法国支持比利时的干预政策后与荷兰关系。后返回马德里大使馆任秘书。1840年,梯也尔任其在外交部主持商务。1842年特罗恩当选议员,以反对基佐(1840至1842年间外相)政策而为人所知。1846、1847年间参与改革议题。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特罗恩当选代表塞纳-马恩省议员,并主持外交事务委员会。1848年12月19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选共和国总统,任其为外交部长。时值教宗国危机,教宗庇护九世出逃,法国发兵至奇维塔韦基亚。特罗恩企图避免奥地利当方面决定教宗返回罗马,并支持以马志尼为首的共和政府,因与政府其他成员不和被迫辞职。1849年,任驻伦敦大使,于唐·帕西菲科事件(Don Pacifico Affair)时逆转英法关系危机。1851年1月,再次短暂担任外交部长(1月9日至24日)。
1851年政变后,特罗恩于1852年7月28日再次出任外相,于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主持外交事务,并参与其后1854年及1855年的维也纳会议。特罗恩认为必须与奥地利结盟,与拿破仑三世意见相左,遂于1855年5月7日辞职。
1862年,特罗恩第四次出任外相。1866年因支持针对普鲁士的军事干预,遭拿破仑三世反对而辞职。从此离开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