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进步保守党

✍ dations ◷ 2025-07-19 05:35:05 #加拿大进步保守党
加拿大进步保守党(英语:Progressive 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法语:Parti progressiste-conservateur du Canada;简称PC)是一个存在于1942年至2003年的加拿大联邦政党,该党在经济议题上持中间偏右立场,1970年代后在社会议题上持中间派立场。该党前身为保守党(英语: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 (1867–1942)),创始于1867年,在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的领导下成为加拿大第一个执政党,并且多年来都是加拿大的执政党或官方反对党。该党在1942年12月更名为加拿大进步保守党,到2003年和加拿大联盟合并为加拿大保守党。一些原进步保守党成员其后组成了进步加拿大党(英语:Progressive Canadian Party),只获得了很少的支持。各省的进步保守党则大多沿用原名。经济大萧条期间加拿大市道低迷,当中草原省份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更遭受重创,保守党(英语: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 (1867–1942))因此在1935年联邦大选中失掉执政地位,1940年大选后亦只能在国会下议院中担当在野党。保守党内一群年轻党员遂于1942年在安大略省合普港(Port Hope)集结并制定一份新政纲,在原有保守党政策加入全民就业、廉价房屋和工会权益等相对左倾的概念,以期改善该党民望。该份《合普港宪章》虽被不少保守党员排斥,但某程度上仍影响了党内高层的决策。包括前总理和在任党魁阿瑟·米恩在内的保守党高层游说时任马尼托巴省省长和马尼托巴进步党党魁约翰·布拉肯(英语:John Bracken)参选保守党党魁;布拉肯于1942年12月当选后将该党更名为进步保守党,以反映该党的新取向。布拉肯当选党魁后并未随即寻求晋身国会下议院,而是着手整理党内架构和走访全国宣扬该党的新政纲,待1945年联邦大选才参与角逐议席;进步保守党因此在1943年-45年间依赖安大略省皮尔选区议员戈登·格雷顿(英语:Gordon Graydon)担当下议院官方反对党领袖。进步保守党在1945年大选中表现有所改善,较选前增添了27个议席,但仍大幅落后自由党。此外,进步保守党在草原省份只取得五席,落后于合作社联邦联合会(CCF)、自由党和社会信用党;布拉肯来自草原省份的背景未起预期的效用。党内随后涌现反对布拉肯领导的呼声;他最后于1948年辞任党魁。安大略省前省长乔治·德鲁(英语:George A. Drew)于1948年当选党魁,但未能为进步保守党开拓新票源。该党在1949年和1953年两届联邦大选仍远远落后自由党,未能挑战其执政地位。德鲁终在1956年辞任党魁,由来自萨斯喀彻温省的约翰·迪芬贝克接任。凭籍迪芬贝克的政治魅力和选民求变等因素,进步保守党终在1957年联邦大选中取得突破,赢得少数政府地位。该党执政初期民望仍然高企,迪芬贝克遂决定提早于1958年举行下届大选,并赢取下议院265席中的208席(当中50席来自魁北克省),压倒自由党以多数政府姿态执政。进步保守党于1962年联邦大选失掉下议院内多数优势,继续以少数政府姿态执政;1963年大选后更失掉执政地位,由自由党少数政府取代。这些年间迪芬贝克在进步保守党内的地位已有所动摇,而1965年大选自由党连任少数政府后,进步保守党内不满迪芬贝克的呼声更见高涨。在1967年举行的党魁选举中,竞逐连任的迪芬贝克不敌新斯科舍省长罗伯特·斯坦菲尔德(英语:Robert Stanfield),由后者带领该党竞逐1968年大选。进步保守党内斗尚未平息,加上新任自由党党魁皮埃尔·特鲁多大受欢迎,进步保守党因此未能在该届大选中击败自由党。到了1972年大选,进步保守党表现有所改善,但在议席总数仅以两席之差败于自由党,未能上台执政。进步保守党于1974年大选再度落败后,斯坦菲尔德于1976年辞任党魁,由来自阿尔伯塔省的乔·克拉克接任。克拉克于1979年5月大选带领该党赢取少数政府地位,但少数政府于同年12月倒台,进步保守党亦于1980年2月大选中败于自由党。克拉克在1983年党魁选举中面临布赖恩·马尔罗尼的挑战。认为克拉克过于左倾的党员偏向支持马尔罗尼,加上有党员认为来自魁北克且精通英法双语的马尔罗尼有助进步保守党在该省赢取议席,马尔罗尼遂于第四轮投票中压倒克拉克当选党魁。马尔罗尼承诺进步保守党若上台执政的话便进行修宪,以满足魁北克民族主义支持者的要求,令该党在魁北克的支持度大增。加上进步保守党传统来自加拿大西部的民粹保守人士和来自安大略省及大西洋省份的财政保守人士支持,该党于1984年联邦大选中取得空前胜利,囊括下议院282席中的211席,为历来多数优势最大的下议院议席分布。马尔罗尼任内与美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这成为1988年大选的主要议题。自由党和新民主党获得反对自由贸易协议选民的支持,议席数目皆有所上升。进步保守党议席总数则降至169席,但仍保著多数政府地位。然而,该党的票源已开始面临分裂。在魁北克主权问题和修宪协议主宰联邦政坛的局面下,加西选民感到被忽略,部分因而转投新成立的加拿大改革党。另一方面,在修宪失败影响下,魁北克民族主义支持者则转投魁人政团。此外,19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加国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加上马尔罗尼政府于1991年开征货劳税,令进步保守党的民望大跌。马尔罗尼遂于1993年2月宣布辞任总理和党魁,同年6月生效。党魁选举于1993年6月13日举行,金·坎贝尔在第二轮投票压倒庄社理,成为该党首位女性党魁。她于同月25日宣誓成为加拿大首位女总理,并定于同年10月25日举行联邦大选。受惠于坎贝尔的个人支持度,进步保守党在竞选初期一度在民调贴近自由党,但后来则掉头回落。为了挽救竞选劣势,进步保守党决定播出一批负面电视广告抨击自由党党魁让·克雷蒂安。其中一个广告以克雷蒂安长期瘫痪的左脸为焦点,被外界视为是对克雷蒂安进行人身攻击。该广告广受批评,播放不足两日后便被抽起。在连串因素影响下,进步保守党在这次大选惨败,执政地位败予自由党之余议席数目更从选前的154席大幅减至仅2席,并在国会内失掉正式政党地位。改革党在这次大选中赢取52席,取代进步保守党成为下议院内的主要右翼政党。坎贝尔失掉自己在温哥华的议席并于1993年12月辞去党魁职务;进步保守党仅余两名下议院议员之一的庄社理随之出任临时党魁,再于1995年4月被正式任命为进步保守党党魁,成为该党第一位及最后一位法裔党魁。在庄社理领导下,进步保守党于1997年大选中赢取20席,让该党取回正式政党地位,但仍远远落后改革党的60席;改革党亦成为该届下议院的官方反对党。庄社理后于1998年辞任进步保守党党魁并转战魁北克省级政坛,由复出联邦政界的乔·克拉克接任党魁。面对当时加拿大右翼选票被进步保守党和改革党摊分的局面,两党中人曾分别探讨将两者合并,但没有成事。在2000年大选中,进步保守党赢取12席,当中大部分议席位于大西洋省份,险保正式政党地位。同年从改革党改组而成的加拿大联盟在大选中赢取66席,继承改革党的官方反对党地位。纵然克拉克的个人支持度不俗,他未能重建进步保守党在国内的广泛支持。他于2002年8月宣布辞任党魁,但留任至新党魁就任为止。在2003年5月31日举行的党魁选举中,彼得·麦凯在第四轮投票以64%对36%得票率击败仅余对手彭迪思而告当选。在第三轮投票中得票最少而被淘汰的大卫·奥查德(英语:David Orchard)在第四轮投票举行前与麦凯会面,两人并达成协议,奥查德随后呼吁支持者在第四轮投票中支持麦凯,这成为麦凯的致胜关键。奥查德和麦凯之间的协议内容后来曝光,当中包括麦凯承诺不会安排进步保守党与加拿大联盟合并。然而,两党高层却在往后数个月内就合并事宜磋商,而麦凯亦于2003年10月16日与加拿大联盟党魁斯蒂芬·哈珀共同宣布达成协议,将两党合并成新的加拿大保守党。这项合并于同年12月6日获90%的进步保守党代表投票支持,而加拿大保守党亦于同月8日正式登记成立。加拿大进步保守党虽告终结,但两党合并后仍有议员在国会内以进步保守党党员名义议政。乔·克拉克、安德雷·巴珊(André Bachand)和约翰·赫伦(John Herron)三人没有加入新成立的保守党,在下议院内继续代表进步保守党至2004年为止。在上议院方面,威廉·杜迪(William Doody)、洛厄尔·默里(Lowell Murray)和诺曼·阿特金斯(Norman Atkins)亦继续以进步保守党党员名义参与会议,而南茜·鲁斯(Nancy Ruth)和伊莱恩·麦科伊(Elaine McCoy)则于2005年以进步保守党党员身份获委任为上议院议员,但鲁斯其后则加入保守党。杜迪于2005年去世,而阿特金斯和默里则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退休,麦科伊遂成为国会两院中最后一位代表进步保守党的议员;她从2013年2月起以“独立进步保守党人”(Independent Progressive Conservative)名义议政。† 进步保守党在该届下议院没有正式政党地位。

相关

  • 原杉藻原杉藻(学名:Prototaxites)为一属陆生的真菌,生存于志留纪晚期至泥盆纪晚期(4亿3千万年前 - 3亿6千万年前),其子实体形成类似树干的结构,直径达1米(3英尺),高度则可达8.8米(29英尺),由直径
  • 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英语: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常简称为 PNAS;PNAS USA)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周刊。
  • 主流新教主流新教(mainline Protestant,或 mainstream Protestant、oldline Protestant),是指美国的一些新教教会。这些教会大多持自由主义神学立场,和福音派、基要派新教教会相对,现有210
  • 真蜥鳄科真蜥鳄科(学名:Teleosauridae)是群海生鳄类,外型类似现代长吻鳄,生存于侏罗纪早期到白垩纪早期。它们拥有长口鼻部,显示食鱼为生。最亲近物种是地蜥鳄科,地蜥鳄科也是中生代鳄类,重
  • 沈自尹沈自尹(1928年3月22日-2019年3月7日),浙江镇海人,中国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出生于浙江镇海,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曾任复旦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名誉
  • 乌尔班七世教宗乌尔巴诺七世(拉丁语:Urbanus PP. VII;1521年8月4日-1590年9月27日)原名若翰·卡斯塔尼亚(Giambattista Castagna),1590年9月15日至1590年9月27日为罗马主教(教宗)。他是天主教历
  • 斯堪地纳维亚丹麦 挪威 瑞典有时包括: 芬兰 冰岛 法罗群岛 奥兰 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地区:斯堪的纳维亚(丹麦语、瑞典语:Skandinavien,挪威语:Skandinavia,萨米语:Skadesi-suolu、冰
  • 表象表象,指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所察觉到的一切事物所组合而成的形体。表象是我们赋与生活围遭的环境一种具体化的意象。对于只依感觉来描述的抽象概念,则隐藏在表象中,不被我们所见
  • 鹳形目鹳科(学名:Ciconiidae)在鸟类全基因组测序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鹳形目(Ciconiiformes)的唯一一个科。在西方又俗称送子鸟,因为在当地童话中,鹳常会带来新生儿。鹳形目在2014年的鸟类分
  • 日本军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日语:軍国主義,ぐんこくしゅぎ)指的是大日本帝国时期日本的一种政治意识形态。1868年(庆应4年)1月1日日本陆军成立,1869年(明治2年)1月1日日本海军成立,1870年(明治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