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地震效应

✍ dations ◷ 2025-11-23 12:17:04 #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质学,固体力学,爆炸

爆炸地震效应(英语:seismic effect of explosions)是指因炸药在岩层或土壤层中爆炸而对地层和建筑物产生同天然地震相似的影响。爆炸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阻尼的作用,其能量产生持续衰减,并且随着传播距离增大,振幅降低,振动持续时间变长。这种地震波可能对距离爆炸中心较远处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起破坏,故其潜在的危险性被认为是爆炸附属动力学现象的一个基本研究内容。

在地下进行爆破工作时会导致地面发生强烈震动,这种震动往往会对地面结构产生影响。但由于爆破震动问题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对工程结构的动力分析基本都是采用单一的地面震动参数作为安全评估的标准。这一标准虽然操作、应用简便,但由于该判据只考虑到影响地面爆破地震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爆心距和药量,而影响爆破地震强度和地震波特征的主要因素还有介质体物理力学参数和传播途径等,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对于同一建筑物而言,即使两次爆破的地震动峰值速度相同,但频率不同时,引起的破坏程度也会随之不同。大量的工程案例显示,在爆破工程中峰值震动速度并未超过安全判据却能造成结构造成结构失稳、开裂变形等问题。与此相反,也有大量的案例显示在爆破地震安全判据严重超过现有允许值却也可以发生对建筑物构成无任何威胁的情况。因此,探索爆炸地震效应的相关理论、定义和概念,尤其是对爆破地震安全判据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萨道夫斯基(俄语:Садовский, 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曾提出过爆炸地震波破坏的强度取决于地震波质点运动的速度,用公式表达即为 v = k Q 3 {\displaystyle v=k{\sqrt{Q}}} ,其中v代表速度、k代表经验系数、Q代表爆破中的装药量。而1978年,伦德伯格在萨道夫斯基提出的公式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修订,用公式表达即为 v = k Q α R β {\displaystyle v=kQ^{\alpha }R^{\beta }} ,其中k代表经验系数、α、β代表与场地有关的衰减指数。2007年,罗正等人通过对上述两个公式的预测误差进行比较,退出了广义公式的预测震速与实测震速值的平均误差值比后者要小很多的结论。

相关

  • Saussure, Ferdinand de弗迪南·德·索绪尔(法语: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年11月26日-1913年2月22日),生于日内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把语言学塑造成为一门影响巨大的独立学科。他
  • 防卫医科大学校防卫医科大学校(日语:防衛医科大学校/ぼうえいいかだいがっこう Bouei Ika Daikkou,英语: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ollege、简称NDMC)位于埼玉县所泽市的防卫省下属医科大学。
  • 能源科学能源科学是对能源进行研究的科学。
  • 和达清夫和达清夫(1902年9月8日-1995年1月5日),日本早期的地震学家,歌人,首任气象厅长官。以研究深层地震闻名。和达清夫生于名古屋市,祖父是第五任仙台市市长,并且曾任日本东北地方一家银行
  • 下橄榄核下橄榄核(Inferior olive),是脑的延髓的一个神经核团,会与较小的上橄榄核一同形成橄榄体。下橄榄核负责整合感觉和运动讯息,为小脑输入信息的主要来源。舌下神经核(英语:hypoglossa
  • 726年前9世纪 | 前8世纪 | 前7世纪前740年代 前730年代 | 前720年代 | 前710年代 前700年代前731年 前730年 前729年 前728年 前727年 | 前726年 | 前725年 前724年 前723年 前7
  • 建成环境建成环境,是指为包括大型城市环境在内的人类活动而提供的人造环境。在建筑学和环境心理学中,该术语是一个每年建筑师建造于工业世界局部建筑物的实际确认,这也是建成环境使用者
  • 黄以静黄以静(英语:Flossie Wong-Staal,1947年8月27日-),美国华裔分子生物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年生于中国广东中山。她在世界上率先复制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并分析了人类免
  • 奄美大岛海战奄美大岛海战,日本称为九州西南海域工作船事件(日语:九州南西海域工作船事件/きゅうしゅうなんせいかいいきこうさくせんじけん),发生于2001年12月22日,是日本海上保安厅和一艘名叫
  • 水月洞天《水月洞天》是梁国冠和李达超共同执导的奇幻武侠剧,由于波、杨俊毅、蔡少芬、陈法蓉、张晋、卢星宇等主演,于2003年出品,2004年首播。该剧围绕三个家族五百年的恩怨,展开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