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地震效应

✍ dations ◷ 2025-11-27 00:15:29 #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地质学,固体力学,爆炸

爆炸地震效应(英语:seismic effect of explosions)是指因炸药在岩层或土壤层中爆炸而对地层和建筑物产生同天然地震相似的影响。爆炸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阻尼的作用,其能量产生持续衰减,并且随着传播距离增大,振幅降低,振动持续时间变长。这种地震波可能对距离爆炸中心较远处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起破坏,故其潜在的危险性被认为是爆炸附属动力学现象的一个基本研究内容。

在地下进行爆破工作时会导致地面发生强烈震动,这种震动往往会对地面结构产生影响。但由于爆破震动问题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对工程结构的动力分析基本都是采用单一的地面震动参数作为安全评估的标准。这一标准虽然操作、应用简便,但由于该判据只考虑到影响地面爆破地震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爆心距和药量,而影响爆破地震强度和地震波特征的主要因素还有介质体物理力学参数和传播途径等,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对于同一建筑物而言,即使两次爆破的地震动峰值速度相同,但频率不同时,引起的破坏程度也会随之不同。大量的工程案例显示,在爆破工程中峰值震动速度并未超过安全判据却能造成结构造成结构失稳、开裂变形等问题。与此相反,也有大量的案例显示在爆破地震安全判据严重超过现有允许值却也可以发生对建筑物构成无任何威胁的情况。因此,探索爆炸地震效应的相关理论、定义和概念,尤其是对爆破地震安全判据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萨道夫斯基(俄语:Садовский, 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曾提出过爆炸地震波破坏的强度取决于地震波质点运动的速度,用公式表达即为 v = k Q 3 {\displaystyle v=k{\sqrt{Q}}} ,其中v代表速度、k代表经验系数、Q代表爆破中的装药量。而1978年,伦德伯格在萨道夫斯基提出的公式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修订,用公式表达即为 v = k Q α R β {\displaystyle v=kQ^{\alpha }R^{\beta }} ,其中k代表经验系数、α、β代表与场地有关的衰减指数。2007年,罗正等人通过对上述两个公式的预测误差进行比较,退出了广义公式的预测震速与实测震速值的平均误差值比后者要小很多的结论。

相关

  •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英语:Behaviorism)又称作行为论,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其主要特色为以系统方
  • 电脑超级计算机(英语:Supercomputer),指能够执行一般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高速运算的计算机,规格与性能比个人计算机强大许多。现有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大都可以达到每秒一兆(万亿,非百
  • 历史上的城市规模历史上一些著名城市在不同时期的估算人口数量。
  • 紧凑城市紧凑城市(英语:compact city)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主张以紧凑的城市形态来有效遏制城市蔓延,保护郊区开敞空间,减少能源消耗,并为人们创造多样化、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的规划理论。它
  • 火焰或焰,是高能粒子与其他粒子碰撞时造成的发光现象。当可燃物质处于白炽的高温状态时,会使最接近物质白炽部分的粒子加速,并和其他粒子碰撞并发光,这个过程称为“燃烧”。在大
  • 凯特琳·詹纳凯特琳·詹纳(英语:Caitlyn Jenner,1949年10月28日-),出生名为布鲁斯·詹纳(英语:Bruce Jenner)是美国电视节目名人和前田径运动员,曾获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十项全能冠军。20
  • 钢材铁素体(α-Fe) 针状铁素体(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珠光体(88%铁素体,12%碳化三铁) 贝氏体 粒滴斑铁(珠光体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铁
  • 玟贵妃玟贵妃(1835年-1890年)徐佳氏,包衣佐领领催诚意女,咸丰帝的嫔妃,生悯郡王。徐佳氏家族乃内务府正黄旗佐领下人,家资富有。徐佳氏为宫女出身,咸丰三年(1853年)十一月初三日得幸被封为玟
  • 摩托日记《摩托日记》(西班牙语:Diarios de motocicleta)是一部上映于2004年的西班牙语电影,由巴西导演华特·沙勒斯执导,根据切·格瓦拉的同名日记改编。讲述后来成为拉丁美洲著名共产主
  • 因应 (心理学)在心理学上, 因应(英语:Coping)有意识的努力,去解决个人和人际关系问题,来控制、减少或容忍压力和衡突的。心理应对机制是通常被称为 应对策略 或 应对技巧 (英语:cop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