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整合论是一种注意力理论,由 安妮·崔思曼(英语:Anne_Treisman) 和 Gelade 于1980年发展。该理论表示,当感知到一个刺激时,该刺激的特征会在早期以自动平行的方式登记下来,而客体则是在处理过程的后期才被分别识别出来(非自动化的、序列的)。该理论已成为人类视觉注意力中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模型之一。
根据崔思曼的说法,特征整合论的第一个阶段是“前注意阶段”(preattentive stage)。该阶段中,大脑内的不同区域,会自动搜集视野内的“基本特征”(颜色、形状、运动)。自动区分特征的想法乍看似乎违反直觉,然而,这段历程发生在知觉处理的早期,发生在我们意识到客体之前,所以才无法察觉。
特征整合论的第二个阶段是“集中注意阶段”(focused attention stage)。在该阶段,主体会组合客体的个别特征以感知完整客体。主体会从“主要位置地图”(Master map of locations)中选择客体,并花费注意力来组合客体的特征。主要位置地图包含了所有侦测到特征的位置,而每个在主要地图中的位置都可触接多张特征地图(feature maps)。当注意力定位在地图上的特定位置时,该位置的当前特征会受到关注并存储在“客体档案”(object files)中。若已知悉该客体,则客体和先验知识之间就会产生关联而得以识别。为了佐证该阶段的存在,研究人员经常提及巴林氏症候群患者。由于顶叶受损,这些患者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个客体上。若给定一个“需将特征组合”的刺激,巴林氏症候群患者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来结合特征,这为该阶段提供了证据。
崔思曼区分了两种视觉搜索任务“特征搜索”(feature serch)与“联结搜索”(conjunction search)。“特征搜索”执行迅速,并且会“前注意地”定义唯一标靶,例如颜色、形状、光线的感知方向、运动或是定向。特征在搜索期间应被“突现”并且形成错觉联结(英语:Illusory conjunctions)。另一方面,在组合两个以上特征时,“联结搜索”才会发生,并且按照序列的方式来识别。“联结搜寻”执行速度远慢于特征搜索,且需要有意识的注意和努力。多次实验中,本文引用了一部分。崔思曼总结出,颜色、定向和强度为“可执行特征搜索”之特征。
作为特征整合论的回应,沃尔夫(Wolfe) (1994)提出了“引导搜索模型2.0”,根据该模型,借由前注意历程,注意力会被转移到客体或位置。沃尔夫解释,注意力会同时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方式被引导。同时借由“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处理所获得的资讯会根据优先权进行排序。优先权排序能够引导视觉搜索,提高搜索效率。“引导搜索模型2.0”和“特征整合论”何者才是视觉搜索的“正确”理论,至今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