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

✍ dations ◷ 2025-02-23 16:56:49 #脉冲星
脉冲星(英语:Pulsar)是中子星的一种,为会周期性发射脉冲讯号的星体。1967年10月,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的安东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教授的研究生——24岁的乔丝琳·贝尔·伯奈尔(Jocelyn Bell Burnell)检测射电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它们的周期十分稳定,为1.337秒。起初她以为这是外星人“小绿人”(LGM)发来的信号,但在接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陆陆续续发现了数个这样的脉冲信号。后来人们确认这是一类新的天体,并把它命名为“脉冲星”。脉冲星与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安东尼·休伊什因脉冲星的发现而荣获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人们对乔丝琳·贝尔·伯奈尔未能获奖而颇有微词。值得一提的是,1967年阿拉斯加弹道导弹预警中心的雷达控制人员也观察到了一些脉冲信号源并确认他们来自天体。这一发现早于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但由于军事保密要求,直到21世纪解密之时才被世人所知。1968年有人提出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中子星具有强磁场,运动的带电粒子发出同步辐射,形成与中子星一起转动的射电波束。由于中子星的自转轴和磁轴一般并不重合,每当射电波束扫过地球时,就接收到一个脉冲。恒星在演化末期,缺乏继续燃烧所需要的核反应原料,内部辐射压降低,由于其自身的引力作用逐渐坍缩。质量不够大(约数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坍缩后依靠电子简并压力与引力相抗衡,成为白矮星,而在质量比这还大的恒星里面,电子被压入原子核,形成中子,这时候恒星依靠中子的简并压与引力保持平衡,这就是中子星。典型中子星的半径只有几公里到十几公里,质量却在1-2倍太阳质量之间,因此其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上亿吨。由于恒星在坍缩的时候角动量守恒,坍缩成半径很小的中子星后自转速度往往非常快。又因为恒星磁场的磁轴与自转轴通常不平行,有的夹角甚至达到90度,而电磁波只能从磁极的位置发射出来,形成圆锥形的辐射区。此外,在脉冲星便是中子星的证据中,其中一个便是我们在蟹状星云(M1;原天关客星,SN 1054)确实也发现了一个周期约0.033s的脉冲星。脉冲星靠消耗自转能而弥补辐射出去的能量,因而自转会逐渐放慢。但是这种变慢非常缓慢,以致于信号周期的精确度能够超过原子钟。 而从脉冲星的周期就可以推测出其年龄的大小,周期越短的脉冲星越年轻。20世纪80年代,人们又发现了一类所谓的毫秒脉冲星,它们的周期非常短,只有毫秒量级,之前的仪器虽然能探测到,但是很难将脉冲分辨出来。研究发现毫秒脉冲星并不年轻,这就对传统的“周期越短越年轻”的理论提出了挑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毫秒脉冲星与密接联星有关。1974年,美国的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发现了第一个脉冲双星系统。它由一颗脉冲星,PSR 1913+16,与一颗中子星构成,轨道周期很短,仅为7.75小时。轨道的偏心率为0.617。当两颗子星相互靠得很近时,极强的引力辐射会导致它们的距离愈加靠近,轨道周期会逐渐变短。通过精确地测量射电脉冲双星轨道周期的变化可以检测引力波的存在,验证广义相对论。赫尔斯和泰勒也因此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003年4月,研究人员发现PSRJ0737-3039A的周期为22毫秒,并且在有规律地变化。人们认为这是一个罕见的双脉冲星系统,两颗子星都是脉冲星,并且辐射束都扫过地球。观测显示,这对双脉冲星系统的A星是一颗1.337太阳质量的毫秒脉冲星,周期22毫秒,B星是一颗1.251太阳质量的正常脉冲星,周期2.27秒。两颗子星相互环绕的轨道周期仅为2.4小时,轨道偏心率为0.088,平均速度达到0.1%光速。这个双脉冲星系统的发现为检测引力波的存在带来了新的希望。脉冲星的命名由脉冲星英文pulsar的缩写PSR加上其赤经赤纬坐标组成。如PSR B1937+21,1937是指该脉冲星位于赤经19 h 37 m,+21是指其位于赤纬+21°,B意味着赤经赤纬值是归算到历元1950年的值。此外,J则表示赤经赤纬值是归算到历元2000年的值。

相关

  • 胸椎胸椎是脊椎的一部分,位于颈椎和腰椎之间。人类有12块胸椎,大小介于颈椎和腰椎之间,从上至下逐渐增大。Template:Spinal nerves(英语:Template:Spinal nerves) Template:Bones of t
  • 金泽大学なす紺各学域人間社会学域理工学域金泽大学(日语:金沢大學/かなざわだいがく Kanazawa daigaku;英语译名:Kanazawa University),简称金大(きんだい),是一所本部位于石川县金泽市的日
  • 伦理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天空实验室天空实验室(Skylab)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1973年至1979年进行的首次空间站计划。1973年到1974年间,曾有三批航天员到空间站内进行实验。天空实验室内部天空实验室外部主舱段S-
  • 变构调节别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源自希腊语allos——“其他”、stereos——“固态(物体)”)又称变构调节、异构调节或是异位调节,是酶活性调节的一种机制,也称为变构调节。其原理
  • 成田市成田市(日语:成田市/なりたし Narita shi */?)是位于日本千叶县北部的城市。境内有成田国际机场,门前町成田山新胜寺是成田市最早发展的地区,本市也因此而繁荣。人口约10万人。
  • 马撒葡萄园岛坐标:41°24′N 70°37′W / 41.400°N 70.617°W / 41.400; -70.617马萨葡萄园岛(英语:Martha's Vineyard),常被简称为“葡萄园岛”,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外海一岛屿,位于鳕鱼角(Cape C
  • 城镇等级城镇等级(英语:urban hierarchy,或称为城市等级)是根据国家定义的统计上的城镇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对各个城镇进行的等级排布。由于城镇人口取决于政府对都市圈的定义,因此城镇等级
  • 鹿儿岛县坐标:31°24′N 130°31′E / 31.400°N 130.517°E / 31.400; 130.517鹿儿岛县(日语:鹿児島県/かごしまけん Kagoshima ken */?)位于日本九州岛的最南端,除了九州岛的部分,还包
  • 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英语:Build–operate–transfer,缩写:BOT),港澳称为兴建-营运-移转模式,台湾称为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中国大陆又称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是民间参与公共建设的运用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