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胆碱(英语:Acetylcholine, ACh,分子式CH3COOCH2CH2N+(CH3)3)为中枢及周边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神经传导物质,于自主神经系统及体运动神经系统中参与神经传导。乙酰胆碱由轴突末梢释出之后,会穿过突触间隙和突触后神经元或运动终板的细胞膜上之受体结合。
在体运动神经系统,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连接处是控制肌肉的收缩;于副交感神经,乙酰胆碱为节前及节后神经释出的神经传导物质;于交感神经,乙酰胆碱则为节前神经释出的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的作用因被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分解而中止。乙酰胆碱是自主神经系统(ANS)中许多神经递质中的一个。它同时作用于周边神经系统(PNS)和中枢神经系统(CNS)上,并且是躯体神经系统运动中,使用的唯一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也是所有自主神经节的主要神经递质。
在心脏组织中的乙酰胆碱具有抑制神经传递的效果,从而降低心脏速率,然而在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也表现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于1867年得到首次报导。1914年,亚瑟·J·埃文斯(Arthur J. Ewins)首次从自然界中提取得到乙酰胆碱。1921年,奥托·洛威(Otto Loewi)通过实验证明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
胆碱能神经(英语:Cholinergic neuron)中,乙酰胆碱是通过乙酰辅酶A与胆碱经胆碱乙酰转移酶(英语: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催化合成的。
在阿兹海默症患者体内能观察到乙酰胆碱不足的现象。重症肌无力的病理原理即乙酰胆碱的受体被抗体封锁,令乙酰胆碱无法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利用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能治疗阿兹海默症与重症肌无力。
如果吸入过量乙酰胆碱,可能令心脏反应过量,引致心脏过度收缩,无法放松,引致心脏麻痹致死。
神经性毒剂与有机磷制剂会导致人体内乙酰胆碱堆积,进而产生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