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翼龙属

✍ dations ◷ 2025-07-21 05:07:28 #白垩纪翼龙类,2008年描述的分类群

森林翼龙属(属名:)是翼龙目翼手龙亚目的一属,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的热河群九佛堂组,生存年代为1亿2000万年前。森林翼龙的翼展为25公分,是最小型的翼龙之一。

森林翼龙是在2008年叙述、命名,模式种是隐居森林翼龙()。属名是由古希腊文的森林()、居住者()、翼()等字词所构成;种名则意为“隐藏的”。

目前只有发现一个化石(编号IVPP V-14377),目前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的要路沟乡,该地属于九佛堂组,地质年代约1亿2000万年前,相当于阿普第阶。

森林翼龙的化石并非完全成年体,研究人员根据骨头的愈合状态,脚趾、腹肋、胸骨的硬化程度,认为这个化石是个亚成年个体。森林翼龙没有牙齿。研究人员曾认为,它们是具有牙齿的鸟掌翼龙超科与经常缺少牙齿的准噶尔翼龙超科之间的原始过渡物种。虽然森林翼龙的体型小,这两个演化支的成员后来演化出地表上最大的飞行动物之一。

森林翼龙的前爪与脚趾明显地具有抓在树枝上的能力。大部分翼龙类的化石发现于海相沉积层,显示它们能够抓住海中的鱼类,并在邻近的海滩与悬崖上着陆。森林翼龙是少数已知栖息在内陆的翼龙类,可能以昆虫为食,生活在树冠上。跟森林翼龙生存于相同时代的古神翼龙科(包含中国翼龙),也演化出明显的攀爬能力。

同样在2008年,德恩·奈许(Darren Naish)在他经营的网站发表文章,宣称翼龙类是群高度早熟性动物,骨头在很小阶段就会愈合、骨化。因此森林翼龙可能是中国翼龙的幼年个体,两者都生存于相同环境。

相关

  • 糊精糊精(dextrin、pyrodextrin)是淀粉的不完全水解产物,有固定的分子通式,但是碳链长短不一定相同。一般工业上是由马铃薯淀粉的酸水解制得。 糊精在肠道内有利于嗜酸杆菌生长,能减
  • 拉br /伸br /纪拉伸纪(Tonian,符号NP1)又名青白口纪,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000±0百万年(Ma),结束于720±0Ma。拉伸纪期间首次出现大型具刺疑源类,并形成臭氧层。拉伸纪属于前寒武
  • 屮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四十五个(三划的则为第十六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屮部归于三划部首。屮部通常是从下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
  • Hsub2/subSeOsub3/sub亚硒酸(化学式:H2SeO3,或写作(HO)2SeO),是硒的含氧酸的一种,其中硒的氧化态为+4。它是白色正交晶系晶体,极易溶于水,由二氧化硒溶于少量水缓慢蒸发结晶并用氢氧化钾干燥得到。晶体中
  • 羊角蕨羊角蕨纲(Horneophytopsida)是一种已灭绝的有胚植物,只有茎,没有叶、根与维管束,生存年代为志留纪晚期(约4亿2000万年前)。羊角蕨纲也是已知最古老的多孢植物类。
  • 浦那बाप तहसील घंटियाली Tier 1 city浦那(印地语:पुणे,原为Poona)也译作浦那,是印度第九大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文化首都与第二大城、西高止山脉上的第一大城。
  • 陈志明陈志明(1965年7月-),生于江苏苏州,籍贯浙江湖州,中国计算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1989年在中国科
  • 袋貂13种,见内文袋貂属(Phalanger)是属于袋貂科的有袋类动物。本属包括下列各物种:
  • 郴州.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萧梁梁(502年-557年),又称南梁,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南齐宗室萧衍称帝,改国号为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国号为梁。因为皇帝姓萧,又称萧梁。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