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滨虚子

✍ dations ◷ 2025-07-03 12:26:58 #1874年出生,1959年逝世,日本诗人,日本小说家,爱媛县出身人物,日本艺术院会员

高滨虚子(日文:高浜 虚子,1874年2月22日-1959年4月8日)是日本明治和昭和时代的俳人、小说家。本名为高滨清。以提倡客观素描、花鸟讽咏等《杜鹃杂志》的理念著名。

日本爱媛县松山市长町新町(现松山市凑町)人,旧伊予松山藩士池田政忠的的四年。九岁时成为祖母娘家高滨家的养子。

1888年进入伊予寻常中学(现在的爱媛县立松山东高等学校),经大他一岁的河东碧梧桐介绍而与正冈子规学习俳句。1891年正冈子规为其取了虚子这个号。

1893年和河东碧梧桐一起进入京都的第三高等学校。当时两人关系相当密切,一起居住的地方还取名为虚桐庵。1894年由于第三高等学校改制,于是两人又转学至第二高等学校。不久之后退学,前往东京都台东区根岸正冈子规的子规庵。

1897年参加柳原极堂在松山的俳句杂志《杜鹃》,之后虚子把此志移往东京并转型为综合俳句、和歌以及散文等的文艺杂志,夏目漱石等人也在此投稿。1902年子规去世后虚子停止创作俳句,埋头写作小说。

1910年搬迁至神奈川县镰仓市,居住于此直至去世。1913年为了与河东碧梧桐的新倾向俳句对抗,而回到俳坛。

1944年9月4日为了躲避战火而移往长野县小诸市,在此度过直到1947年10月的四年时光。

1954年接受文化勋章,1959年4月8日于镰仓市以85岁高龄逝世。墓地在镰仓市扇谷寿福寺,戒名虚子庵高吟桩寿居士。

虚子此生留下20万句以上的俳句。

2000年4月,兵库县芦屋市虚子纪念文学馆开幕。

正冈子规去世以后,相对于高唱不应被五七五调所拘束的新倾向俳句河东碧梧桐,1913年回到俳坛的虚子则是认为应保存俳句传统的五七五调。另外,虚子主张应重视景物的客观素描,着重季节感而塑造出明亮的余韵。但也因身为守旧派,与曾为好友的河东碧梧桐激烈的对立。

不过河东碧梧桐在1936年去世后,隔年1937年虚子也吟咏了吊念曾为好友的宿敌之俳句。

1927年虚子表示客观素描、花鸟讽咏两项为俳句追求的目标。回归俳坛的虚子以《杜鹃杂志》为中心发展出巨大的势力,大正、昭和初年可以说俳坛就相当于《杜鹃杂志》,虚子可以说完全君临俳坛。

《杜鹃杂志》也出了饭田蛇笏、水原秋樱子、山口誓子、中村草田男、川端茅舍、松本たかし等名家。

相关

  • 意大利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意大利语:Rinascimento italiano)开创了早期的文艺复兴时代,即从14世纪末期到大约1600年之间,一个具有文化上重大改变与成就的时代。虽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
  • 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100年1月1日至前1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1世纪。
  •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最早强调软件或系统开发应有完整之周期,且必须完整的经历周期之每一开发阶段,并系统化的考量分析与设计的技术、时间与资源之投入等。由于该模式强调
  • 维雷希斯宫维雷希斯宫(立陶宛语:Vileišis Palace)是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一座宫殿建筑,为巴洛克式建筑。维雷希斯宫修建于1904年。现在维雷希斯宫是立陶宛文学与民俗学研究所的所在地
  • 2,2,7,7-四甲基辛烷2,2,7,7-四甲基辛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2H26,它是十二烷的同分异构体。它可由(Me3CC≡C)​2的加氢反应,或新己基溴的Wurtz反应(和钠反应)制得。叔丁基氯化镁和1,4-二溴丁
  • 爆炸性锑爆炸性锑是锑元素的一种极度活跃的同素异形体。当它受到刮擦,或突然受热时,它就会发生爆炸。.化学家通过电解三氯化锑,制取无定形爆炸性锑晶体。 制取这种晶体的过程中在边界
  • 盖尔盖伊·加博尔盖尔盖伊·加博尔(匈牙利语:Gergely Gábor,1953年6月21日-),出生于布达佩斯,匈牙利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他曾获得2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金牌。1926: 雅各比 / 佩奇  · 1928: 利布斯
  • 台元科技园区坐标:24°50.453′N 121°01.220′E / 24.840883°N 121.020333°E / 24.840883; 121.020333台元科技园区(Tai Yuen Hi-Tech Industrial Park)位于新竹县竹北市,是裕隆集团旗下
  • 布莉的重生─暮光之城:蚀外传《布莉的重生─暮光之城:蚀外传》(,又称作暮光之城:蚀外传)是由史蒂芬妮·梅尔撰写的暮光之城系列第三集“蚀”的外传,主角是一个叫做“布莉(Bree)”的新生吸血鬼。布莉是唯一在《暮
  • 口头禅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禅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挂在口头,装作有思想,自以为懂得禅的道理,被列在禅之歧途中的一种。这个词演变至今,则意指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