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祭
✍ dations ◷ 2025-08-13 01:22:13 #祭
祭祀,(英语:祭:sacrifice;祀:ritual;韩语:한국의 제사,罗马化:Jesa)是指以线香、酒水、肉类、蔬果,或布帛和玉(传统儒教祭祀)等供品向神灵、圣徒或者亡魂奉献、祈祷的一种行为。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认为,凡是有利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人或物,凡是有利于文明的保持和发展的人或物,都可以列入祭祀对象。作为儒家文化中古代“牺牲”礼仪的变体,现代祭祀一般没有供奉活物、烧化祭等有一定原始崇拜性质的仪式。作为文化融合的一部分,韩国儒家文化中的祭祀也是一种简单纪念先人仪式,常常用以纪念死去的先祖。除此以外,亚洲天主教徒、佛教徒和无宗教信仰者也会进行一定的祭祀活动--但这往往也是儒家文化的文化融合性质体现,典型一例即是17-18世纪天主教传教士因祭祀礼仪问题导致的中国礼仪之争。在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上,祭祖祭孔被正式认可,成为天主教教义的一部分。但现代基督徒,特别是基督新教信徒,已不再进行这一祭祀行为。祭或祭祀,从内容上包括场地、仪式、祭文(祝祷词)、祭品(Sacrifice)等内容:古代社会,常见的祭祀的仪式主要有动物祭(英语:animal sacrifice)、人祭(英语:human sacrifice),杀祭(英语:ritual suicide)、活人祭(英语:ritual murder)。虽然同为祭祀,但是祭祀神灵与祭祀祖先,在仪式上并不相同。以浙江省岱山县的民俗为例,祭祀神灵(如年神)时祭桌为东西朝向(即桌缝东西向),而祭祖时南北向;祭祖时祭桌上摆设较固定,朝南或朝大门方向的上香,其它三面各摆四筷四酒四饭,上3*4共十二碗菜以上,而祭神时,通常是香烛南向,北向并排由桌沿(北)向南摆放6茶6酒。汉族自古以今保持长期的祭祀文化,而多个与汉族关系密切的民族也继承汉族的祭祀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文革之后,长期处于祭祀的真空期,至1990年代初才慢慢恢复部分祭祀活动,近年来,很多祭礼又重新恢复,不过在城市生活的人普遍不会主动参加祭祀活动。而台澎金马地区则保持了长期的祭祀传统,也保留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祭礼,如妈祖、观音妈、关公、王爷公、祖师公、上帝公、土地公、太子爷、国姓爷等佛、道教神灵都依照时令节庆祭拜,也有大成至圣先师的祭祀。东亚各地至今仍保留大量的传统祭祀。日本本土、日本琉球、韩国、越南、等除了从中国传入的中国节日祭祀外,也在当地发展出不少本土文化的祭祀仪式。
相关
- 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100年1月1日至前1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前1世纪。
- 家长家长是一种称呼,可以指:
- 远红外线天文学远红外线天文学是天文学和天文物理的分支,主要的观测对象是以远红外线辐射可以看见的天体(波长从30微米到接近次微米的450微米)。在远红外线,恒星不会特别明亮,但是可以观测到
- 绿球藻绿球藻可能指以下其中一项:
- 火山所有坐标的地图 - OSM 所有坐标的地图 - Google 所有上至200个坐标的地图 - Bing本列表列出希腊的活火山与死火山。爱琴文明 · 迈锡尼时期 · 黑暗时期 · 古风时期 ·
- 尧.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巫堂朝鲜巫教也称为巫堂(韩语;무속,巫俗),是朝鲜半岛的本土宗教。与原始巫觋宗教不同的是,自从儒家、佛教和道教进入朝鲜半岛,其巫觋宗教教义多混有儒释道色彩。现在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
- 工作过程核糖体(ribosome),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由一大一小两个亚基结合形成,主要成分是相互缠绕的RNA(称为“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简称“rRNA”)
- 冥卫冥王星目前已知的卫星总共有五颗,冥卫一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它与冥王星的相对大小比太阳系其他已知的行星或矮行星都还要大。相较之下,冥卫二、冥卫三、冥卫四和冥卫五的体积则小
- 国家档案馆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简称档案管理局、档管局)是中华民国的国家档案馆(英语:National archives),为中华民国政府档案之最高主管机关,隶属国家发展委员会,局本部位于新北市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