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井利隆

✍ dations ◷ 2025-05-18 13:03:06 #1619年出生,1685年逝世,土井氏,古河藩,江户幕府若年寄,佐仓藩,武藏国出身人物,谱代大名

土井利隆(日语:土井利隆どい としたか ,1619年-1685年4月1日)是日本江户幕府若年寄(日语:若年寄),同时是下总古河藩第2任藩主,为土井家宗家第2代。

元和5年(1619年),作为下总佐仓藩主(其后的古河藩首任藩主)土井利胜的长子,利隆在江户出生。寛永7年(1630年)农历12月6日,利隆获任命为从五位下的远江守。由于利隆的父亲利胜在江户幕府中担任老中,在幕府内有一定的权力。寛永12年(1635年)农历10月29日,获父亲支持的利隆与酒井忠朝(日语:酒井忠朝)一同就任小姓组番头(日语:小姓組),其后与太田资宗、阿部重次和三浦正次(日语:三浦正次)等人一同担任若年寄。然而,在寛永15年(1638年)农历11月5日,利胜与酒井忠胜(日语:酒井忠勝 (若狭国小浜藩主))就任大老后,利隆与忠胜之子忠朝双双被罢免若年寄的职务。

寛永21年(1644年),利胜死去,家督之位由利隆继任,并且担任藩主。他将领地中的各1万石分给弟弟土井利长和土井利房(日语:土井利房),另一弟弟土井利直(日语:土井利直)也获得5,000石,古河藩也因此由16万石下降至13.5万石。正保3年(1646年),利隆为了祈求利胜的冥福而在正定寺(日语:正定寺 (古河市))放置大钟。

然而,由于利隆自少受到利胜的宠爱,完全不及其父亲有才能和聪明,而且平常作恶多端,毫不理会家老大野仁兵卫(日语:大野仁兵衛)的谏言,继而我行我素的利隆甚至强行要求仁兵卫隐居,但仁兵卫反过来要求利隆隐居,最终在这场政争中仁兵卫以死相谏而结束,然而土井家的纪录中并没有仁兵卫自杀的纪录,说法真假未明,而根据古河市的乡土史家冈村实的研究显示,仁兵卫的确是自杀的。随着仁兵卫自杀,利隆变得穷途末路,连串骚动使土井一族本身的反响变得更强烈。庆安4年(1651年),土井家重臣以利隆生病为由,以几乎强制的方式逼其移去原御屋敷,由分家的弟弟利直以名代(日语:名代)身份执掌藩政。万治元年(1658年)农历9月7日,利隆将家督之位让给长子土井利重而隐居。晚年,利隆之子利重和利久先后逝世,一度面临土井氏绝后的危机。

贞享2年(1685年)2月28日,利隆死去,享年67岁。

相关

  • 水华水华(Water bloom)或藻华(Algal bloom),通常为学术所称“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细菌或浮游生物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
  •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双十洪纪承,2015)教育技术是一个新兴学科,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传统教育插上计算机科学之后
  • 甘油脱氢酶甘油脱氢酶(英语:glycerol dehydrogenase,EC 1.1.1.6)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酶能催化以下酶促反应:甘油脱氢酶主要参与甘油脂的代
  • 蜡石蜡石(Ceraphite或Chaoite)是第四种碳的同素异形体,也称作白碳。它的存在是有争议的。蜡石在1969年发现,是人类所知最软的纯物质之一。当在游离蒸发环境下加热至超过2,550绝对温
  • 划界谬误连续体谬误(英语:continuum fallacy),又称划界谬误(英语:line drawing fallacy)、秃子谬误(英语:bald man fallacy)、灰色地带谬误(英语:fallacy of grey)、堆垛悖论(英语:sorites paradox),
  • 马烯雌酮马烯雌酮(英语:Equilin)是一种母马中发现的天然雌性类固醇,也可作为药物。它也是结合型雌激素(CEEs,商品名普立马,Premarin)的有效成分之一,在美国常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激素替代疗法(H
  • 王政复古王政复古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宣告江户幕府废止、明治新政府成立的政变。在此之前,王政复古也是长州、萨摩等藩讨幕派的理念。江户时代末期,黑船来航
  • 卢氏县卢氏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400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7万。县政府驻城关镇。相传因为卢敖成仙的典故,定此县名,已传承两千年。《读史方舆纪要》:“
  • 姚家组姚家组是位于中国吉林德惠市一带以及黑龙江、内蒙古的上白垩世地层,1958年由地质部松辽(第二)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命名。该地层以棕红、砖红、褐红色泥岩以及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为
  • 普鲁斯霍塔姆纳加尔普鲁斯霍塔姆纳加尔(Purushottamnagar),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Nandurb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594(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3594人,其中男性1919人,女性1675人;0—6岁人口370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