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死 (电影)

✍ dations ◷ 2025-08-26 08:16:12 #1975年电影,伍迪·艾伦电影,美国喜剧剧情片,俄罗斯背景电影

《爱与死》(英语:)是伍迪·艾伦1975年执导的喜剧片,伍迪·艾伦在其中饰演了男主角鲍里斯(Boris),黛安·基顿则饰演女主索妮娅(Sonja)。这两位生活在拿破仑时期的俄国人以拙劣又严肃的方式反复激辩哲学话题,影片以此戏谑地讽刺了俄国文学。伍迪·艾伦也认为这是他至今拍出最搞笑的作品。

故事发生于拿破仑(詹姆斯·托尔根(英语:James Tolkan)饰)称帝、法国入侵奥地利的拿破仑战争期间。鲍里斯·格鲁申克(Boris Grushenko,伍迪·艾伦饰)是一个懦弱的和平主义学究,却因战时需要被强征入伍。此时他一心爱着表姐索尼娅(Sonja,戴安·基顿饰),而后者即将嫁给一个鱼贩子,深感绝望的他随后由于一系列的偶然成为了战争英雄。回到家乡后,他立刻向索尼娅求婚,索尼娅虽不爱他,但明白他恐怕即将在一场约定的决斗中丧命,于是答应愿与他结婚。然而鲍里斯出人意料了活了下来,索尼娅也只得兑现诺言,婚后的两人一贫如洗却时常激辩哲学。其后,拿破仑的军队打到了他们附近,鲍里斯计划逃跑,而他的妻子则一心想着当年生孩子的计划,决定尝试刺杀拿破仑,以此击退法国。经过一番似是而非的哲学思辨后,鲍里斯勉强同意执行刺杀行动。两人的刺杀以失败告终,索尼娅逃过了围捕,而鲍里斯则被处以死刑,死前一个幻象告诉他他将得到上帝宽恕。

伍迪·艾伦并没在美国制作这部《爱与死》,而是选择了法国和匈牙利,在那里他必须抵抗恶劣天气,处理因此受损的负片,小心食物中毒和身体受伤,同时还要与不说英语的同事交流,这些人之间还可能语言不通。这些都让导演发誓再也不在美国之外的地方拍片,然而21年后,伍迪·艾伦打破了这一协定,在1996年拍出了《人人都说我爱你(英语:Everyone Says I Love You)》,片中不少场面并不在美国本土完成。

在伍迪·艾伦的电影创作史上,《爱与死》夹在了《傻瓜大闹科学城》和《安妮·霍尔》之间,它在很多方面象征着伍迪·艾伦在两种风格之间的转型。此外在整部片中,伍迪·艾伦多次向喜剧演员马克思兄弟、鲍勃·霍普和卓别林致敬。

影片的场景和对话都戏仿了俄罗斯小说,特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例如前者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痴》,以及后者的《战争与和平》。其中包括在鲍里斯和其父亲的一场对话,其间每句台词都暗指或直接说出了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爱与死》反复使用了苏联作曲家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这也增添了影片的俄国特色。特别是民歌《三套车》()和《基日中尉》(),不仅在开场和结尾字幕复现,影片中段需要欢快主题的场景也采用了这些曲调。战争场面则伴随了爱森斯坦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英语:Alexander Nevsky (film))》中也曾使用过的康塔塔,作者同样是普罗科菲耶夫。鲍里斯登上刑场的一幕则采用了普罗科菲耶夫的《三橘之恋》()。

影片里一些幽默戏谑容易理解,但也有不少笑话需要观众对古典文学和当代欧洲电影的了解。例如黛安·基顿出现的最后一幕便显然是向英格玛·伯格曼的《假面》(1966)致敬,而一串石狮子的镜头则是戏仿了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俄国抗击拿破仑军的一串场景同样是模仿了《战舰波将金号》著名的“敖德萨台阶”一幕。此外,在高潮场景中也有对伯格曼《第七封印》的模仿。

影片在北美收入了月两千万美元,成为1975年最卖座电影中的第18名。在烂番茄网上,18名批评家,包括该站3位“顶级批评家”,都一直认为该片不错,打出了平均8.1的高分。

2008年9月,在英国《帝国杂志》一项投票中,《爱与死》被评为影视最佳500的第301位。2003年10月,在英国《卫报》的投票中,该片也被读者选为伍迪·艾伦十部最佳中的第七。

而当年,在第2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英语:25th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上,该片赢得了“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Silver Bear for an outstanding artistic contribution)。

影评人罗杰·埃伯特给该片打了三星半,并做出了如下评价:

黛安·基顿小姐在《爱与死》中表现甚佳,或许是因为她树立并创造了角色的真实性格,不像她在其他不少伍迪·艾伦的作品中,只是作个陪衬……在很多细微的瞬间中,两位主角的表情必须完全正确,他们几乎都做到了。若仅有台词,难免少些幽默,但该片却将不少镜头对准人物面部表情。也就因此,这是部值得看的好片子,它的制作中包含了如此多的精致、爱和疯狂。

《傻瓜大闹香蕉城》 (1971) · 《性爱宝典》 (1972) · 《傻瓜大闹科学城》 (1973) · 《爱与死》 (1975) · 《安妮·霍尔》 (1977) · 《我心深处》 (1978) · 《曼哈顿》 (1979)

《星尘往事》 (1980) · 《仲夏夜性喜剧》 (1982) · 《西力传》 (1983) · 《丹尼玫瑰》 (1984) · 《开罗紫玫瑰》 (1985) · 《汉娜姐妹》 (1986) · 《无线电时代》 (1987) · 《情怀九月天》(1987) · 《另一个女人》 (1988) · 《纽约故事》 (片段“俄狄浦斯的烦恼”,1989) · 《犯罪与不端》 (1989)

《艾丽丝》 (1990) · 《影与雾》 (1991) · 《丈夫、太太与情人》 (1992) · 《曼哈顿谋杀疑案》 (1993) · 《子弹横飞百老汇》 (1994) · 《别喝生水》 (1994) · 《非强力春药》 (1995) · 《人人都说我爱你》 (1996) · 《解构哈利》 (1997) · 《名人百态》 (1998) · 《甜蜜与卑微》 (1999)

《业余小偷》 (2000) · 《玉蠍子的魔咒》 (2001) · 《好莱坞式结局》(2002) · 《奇招尽出》(2003) · 《双生美莲达》 (2004) · 《赛末点》 (2005) · 《独家新闻》 (2006) · 《卡珊德拉之梦》 (2007) · 《午夜巴塞罗那》 (2008) · 《怎样都行》 (2009)

《遭遇陌生人(英语: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 (2010) · 《午夜巴黎》 (2011) · 《爱在罗马》 (2012) · 《蓝色茉莉》 (2013) · 《魔力月光》 (2014) · 《无理之人》 (2015) · 《咖啡公社》 (2016) · 《摩天轮》 (2017) · 《纽约的一个雨天(英语:A Rainy Day in New York)》 (2018)

相关

  • 艾西维娅·莱伊艾丝维亚·雷(英语:Aishwarya Rai,印地语:ऐश्वर्या राय,1973年11月1日-);婚后冠夫姓为:艾丝维亚·雷·巴克罕(Aishwarya Rai Bachchan)是著名的印度女演员、模特儿及世界小
  • 潜内能潜内能是指系统要产生相变时的内能变化,会随系统的成分(纯物质或混合物),温度及压力,以及要产生的相变而不同。例如汽化热、熔化热、升华热等。潜内能一般会用单位质量或是单位莫
  • VSSVSS可能指以下其中一项:
  • 哈奇森效应哈奇森效应(英语:Hutchison Effect),又名H效应或零重力效应,是阴谋论的一系列伪科学现象,相传于1979年由加拿大科学家约翰·哈奇森所发现,透过操纵电磁场可以得到反重力的现象,或者
  • 台湾粗榧台湾粗榧(学名:),又名威氏粗榧、台湾三尖杉,是三尖杉科三尖杉属的植物。分布在台湾等地,生长于海拔1,400米至2,700米的地区。
  • 雷欧·拉斐尔·莱夫雷欧·拉斐尔·莱夫(Leo Rafael Reif 1950年8月21日 - )知名委内瑞拉裔美籍发明家、电气工程师和作家。在2012年7月2日,他接替苏珊·霍克菲尔德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此前,他历
  • 伊凌涛伊凌涛(2000年5月29日-),中国福建省邵武市人,后迁居浙江省宁波市,围棋职业八段棋手。他2014年入段,2017年11月升为五段,2018年7月升为六段,同年11月升为七段,2020年1月升为八段。他获2
  • 下级法庭在法律体系中,下级法庭(英语:Lower court),是一个位阶较低的法院。由下级法院作出的判决,可以经由上诉,由上级法庭来重新审阅。通常初审法院(Trial court)一定是下级法庭。而上诉法院
  • 新序《新序》作者为西汉刘向,本三十卷,仅存十卷。书中记录了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形式与说苑类似。成语叶公好龙出自此书。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儒家类。
  • 符小琴符小琴(1976年9月-),海南儋州人,黎族,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海南地区代表。2018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