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粒小麦或铁壳麦是一种四倍体有芒小麦。驯化种是 subsp. 和 conv. 。野生和驯化的主要区别在于,野生二粒小麦成熟的种头会破碎,并将种子散落在地上,而驯化的二粒小麦的种头仍保持完整,从而使人类更容易收获谷物。
二粒小麦与一粒小麦一样,是近东地区最早被驯化的作物之一。它在古代世界广泛种植,但现在是欧洲和亚洲山区的遗留作物。
二粒小麦被认为是食品的一种,特别是在意大利。
野生二粒小麦原产于中东新月沃土,生长在今以色列到伊朗的山地草丛和林地中。野生二粒小麦的原产地被认为是土耳其东南部的卡拉卡达格山区,但学者们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1906年,阿龙·阿龙索赫恩发现生长在以色列罗什平纳(英语:Rosh Pinna)的野生二粒小麦,在植物学界引起轰动。在考古发掘和古墓中都发现了二粒小麦。二粒小麦在被驯化之前的几千年里,一直被猎人采集者从野外采集食用。在Ohalo II发现的野生二粒小麦粒的放射性碳测年为公元前17000年,在Netiv Hagdud(英语:Netiv Hagdud)的前陶新石器时代A期(英语:Pre-Pottery Neolithic A)遗址中,野生二粒小麦的年龄为10000-9400年。
最早的二粒小麦驯化遗址的位置还不清楚,还在争论中。一些最早的遗址可能间接证明了初期前陶新石器时代B期(英语:Pre-Pottery Neolithic B)的二粒小麦驯化。
在新石器时代的大量遗址中发现了二粒小麦,这些遗址散布在肥沃的新月形地区。从最早的种植时期开始,二粒小麦就比同时代的谷类作物和竞争者——一粒小麦和大麦更为突出。在印度次大陆的梅赫尔格尔一期就有少量的二粒小麦存在,说明公元前7000-5000年,那里已经有艾美尔的种植。
在近东地区,尤其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早期,二粒小麦的种植开始减少,大麦成为标准的谷类作物。这与灌溉冲积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增加有关,而大麦对冲积土壤的耐受性更强,尽管这项研究受到质疑。二粒小麦在古埃及有着特殊的地位,在法老时代,二粒小麦是主要的栽培小麦,在第三王朝时期,栽培的二粒小麦大量种植,在萨卡拉台阶金字塔下的地下墓室中,发现了大量的二粒小麦和栽培的二粒小麦、大麦。邻近国家也种植了一粒小麦、硬质小麦和普通小麦。在没有任何明显的功能解释的情况下,古埃及饮食中更多地使用二粒小麦,可能只是反映了一种明显的烹饪或文化偏好,也可能反映了第三王朝之后种植条件的改变。二粒小麦和大麦是古埃及面包和啤酒的主要原料。从腓尼基人定居在瓦卢比利斯(今摩洛哥)的定居点发现的二粒小麦的年代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中期。
可能是古代拉比文献中提到的五种谷物之一,犹太人在逾越节期间要用它来做马扎。
二粒小麦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人类食品,但也用于动物饲料。来自土耳其和其他二粒小麦种植区的人种学证据表明,二粒小麦可以制作优质面包(根据传统面包的口味和质地标准判断),古埃及广泛食用二粒小麦作为面包的证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荷兰和瑞士有二粒小麦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