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象海豹

✍ dations ◷ 2025-04-25 09:51:37 #南象海豹
南象海豹(学名:Mirounga leonina),又名南象形海豹,主要分布在亚南极地区,是象海豹属下的两种海豹之一。它不仅是最庞大的鳍足类动物,而且还是迄今为止食肉目最大的成员。该海豹的名字源自它巨大的体型和成年雄性的大鼻子,用于发出非常响亮吼声,尤其在交配季节。南象海豹与北象鼻海豹相比,个头更大,鼻子更宽。两性异形现象明显,雄性个头远远大于比雌性。雌性平均体重为400-900公斤,长度2.6-3米;而雄性平均2,200-4,000公斤,长度4.5-5.8米。世界最大雄性南象海豹重5,000公斤,长度6.85米。眼睛大且圆,呈黑色。眼睛的宽度和低光环境下高集聚的视线在猎物捕获时起着重要作用。像所有的海豹一样,南象海豹有后肢和尾鳍。每一只脚有五个长蹼的趾。敏捷的双掌用于推动水。胸鳍在游泳时作用不大。由于后肢在陆地运动中不便,南象海豹使用鳍来移动身体。它们可以以这种方式在短距离内迅速移动(达每小时8公里),回到水中、追逐雌性以及追逐入侵者。幼崽出生时有毛皮,浑身黑色。它们的毛皮不适合在水中生活,但是隔绝冷空气,用以保护身体。第一次换羽伴随着断奶。换羽后,根据毛发的厚度和湿度不同,毛皮可能会变成灰色或棕色。年长的雄性的皮肤是厚厚的皮革,并且通常是伤痕累累。目前全球共有约650,000头南象海豹。研究表明它们分成3个地理亚群,每一个大洋有一个亚群。跟踪研究南象海豹行动的路线,从而证明它们主要觅食区在南极大陆的边缘。虽然象海豹可能偶尔会在南极洲上岸休息,甚至交配,它们大量聚集在亚南极地区。最大的亚群在南大西洋,总计超过40万头,其中包括南乔治亚大约113,000头育龄期雌性。其他繁殖地区位于阿根廷的福克兰群岛和瓦尔德斯半岛。第二个大亚群在印度洋南部,总计20万头,四分之三生活在凯尔盖朗群岛,其余在克罗泽群岛 、马里昂和爱德华王子岛、以及赫德岛。有些还生活于阿姆斯特丹岛。第三大亚群约7.5万头,活动范围在次南极太平洋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南部岛屿,主要是麦夸里岛。该物种曾经生活在塔斯马尼亚州,圣赫勒拿岛和智利海岸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有时有些个体在南非或澳大利亚被发现。也经常有报道提到毛里求斯海岸有动物失踪。19世纪末大规模捕杀海豹后,直到1950年南象海豹才恢复到相当数量,自此之后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亚群出现不明原因的下降。现在的数量趋于稳定,波动的原因不明。

相关

  • 塑化剂塑化剂(英语:Plasticizer),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塑胶添加剂)、混凝土、干壁材料、水泥、胶粘剂与石膏等等。同
  • 肝sub木/sub在中医传统脏象学说中,肝属五行中的木,其主要功能为“疏泄”与“藏血”。其中疏泄包含了精神情绪、消化,以及与气、血、水的流通;而藏血则包括了血液的储藏及调节。除此之外,肝与
  • 酪氨酸酪氨酸、酪胺酸(Tyrosine, 缩写为 Tyr or Y) 或 4 - 羟基苯丙氨酸, 是细胞用来合成蛋白质的22种氨基酸之一,在细胞中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其密码子为UAC和UAU,属于含有极性侧基,人体
  • 鸩毒鸩是一种传说中的毒鸟。形象为黑身赤目,身披紫黑色羽毛,喜以蛇为食。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汉书》中记载,汉惠帝二年时期,齐王刘肥入朝,惠帝对其礼遇有加,结果遭
  • 排名前20种语言以母语人口排序的语言列表使用母语人口数量来排序各种人类语言。至于母语使用人口最少的语言列表,请参阅濒临灭绝语言列表(英语:Lists of endangered languages)。下表涵盖了200
  • 谢尔盖·维诺格拉茨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维诺格拉茨基(俄语: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Виноградский,1856年9月1日-1953年2月25日),俄国微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和土壤科学家。他
  • 第一公民第一公民,译自于拉丁语的“Princeps”——该字源自于“Princeps Senatus,元老院首席议员”,中文通常译为第一公民。这原本是古罗马共和时期的元老院的荣誉职衔,后经屋大维所创建
  • 奥氮平奥氮平(英语:Olanzapine)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双极性情感疾患之躁期。奥氮平是在前一代治疗药物氯氮平的基础上研制的,1996年获得美国
  •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英语: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发音为/ˈoʊpɛk/ OH-pek;简称欧佩克、油盟或油组)是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
  • 曼努埃尔·巴列斯特尔曼努埃尔·巴列斯特尔·博伊斯(西班牙语:Manuel Ballester Boix,1919年6月27日-2005年4月5日)是西班牙化学家。曼努埃尔·巴列斯特尔于1944年毕业于巴塞罗那大学化学系,1948年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