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达口罩

✍ dations ◷ 2025-10-28 19:48:15 #面具,脸,日语词汇,俗语

伊达口罩(日语:だてマスク〔伊達マスク〕  */?,可理解为装饰口罩)是日本的社会现象,指一个常戴口罩的人使用口罩并非为了自身健康,如透过覆盖口部和鼻子,防止细菌、花粉、粉尘等进入体内,而是出于其他目的,当中甚至有人称自己“只会在吃饭、洗澡、睡觉时完全取下(口罩)”。若一个人长期这样戴口罩,则又称口罩依存症(日语:マスク依存症ますくいぞんしょう),而摆脱“伊达口罩”的行为就叫“戒除口罩”(マスク断ち)。

2010年1月16日,书籍《最近的年轻人为何没用》(近頃の若者はなぜダメなのか)发售,就职于博报堂若者研究所的作者原田曜平(日语:原田曜平)在其中介绍了“伊达口罩”。2011年,《朝日新闻》报道指日本的10-20岁年轻人中,不论男女都有这样戴口罩的风潮,之后又透过采访了解到亦有不同年龄段的成人戴“伊达口罩”。

由于戴“伊达口罩”的人当中,有的人最开始的目的是预防流感或花粉症,故要准确分辨一个人戴的到底是不是“伊达口罩”并不容易。有调查指涩谷中心街(日语:渋谷センター街)大约3成戴口罩的人戴的都是“伊达口罩”。

有戴“伊达口罩”的人及推动者表示,他这样做是因为:

在圣学院大学人间福祉学部研究心理测试方面的准教授山田麻有美认为:“戴伊达口罩的人十分在意他人目光。感觉与以前的颜黑(日语:ガングロ)及目力化妆潮流类似。”

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日语:博報堂生活総合研究所)分析员原田曜平(日语:原田曜平)指:“习惯于透过邮件、SNS等在网上交流的年轻人戴上了‘伊达口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来是结合语言发音及对方表情理解,但若只在电话及电脑上用文字沟通,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双方交流时都可以隐藏真实想法。习惯了这一点的年轻人,害怕自己的真实想法被他人知道,亦不希望别人掌握自己的弱点,不是吗。”

国际医疗福祉大学(日语:国際医療福祉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的教授及教育评论家和田秀树(日语:和田秀樹)表示:“逃避现实中交流的症状与社会恐惧症相近,而为避免成为蛰居族,他们戴上口罩外出,口罩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防卫装置。一旦习惯隐藏表情,就会开始依赖口罩。”

相关

  • 滤泡刺激素促卵泡激素(英语: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亦称为卵泡刺激素)是一种由脑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属于糖基化蛋白质激素,因最早发现其对女性卵泡成熟的刺激作用而得名。后
  • 大都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蒙古语:Ханбалиг,意即“可汗之城”),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正月三十日(1267年2月25日)至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二(1368年9月14日),为元朝
  • 黎须留阿尔芒·让·迪·普莱西,第一代黎塞留公爵(也译李希留、利希留,法语:Armand Jean du Plessis, cardinal-duc de Richelieu et duc de Fronsac,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
  • 正保正保,日本的年号之一。在宽永之后,庆安之前。为1645年至1648年间。这时期的天皇为后光明天皇。江户幕府将军为德川家光。《尚书》:“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佑我烈祖,格于皇天”
  • 圣马特奥圣马特奥(San Mateo;当地多译为圣马刁;Saint Matthew“圣玛窦”的西班牙语),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县的城市,在临近旧金山的海湾地区。圣马特奥在2010年人口普查时的
  • 尼科罗·帕格尼尼尼科罗·帕格尼尼(意大利语:Niccolò Paganini,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小提琴家、作曲家,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对小提
  • 中国女性主义中国的女性主义伴随着近代革命开始于20世纪。在中国女性主义与社会主义和阶级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女性主义在历史上并没有真正地从生物学方面评论“男性
  • 迈克尔·杜瑞斯迈克尔·杜瑞斯(Michael Dorris,1945年1月30日-1997年4月11日),印第安人和欧洲人的混血族裔。著名学者、作家。毕生致力于印第安文化的推行。1967年毕业于乔治城大学,主修英国文学
  • 郑证因郑证因(1900年-1960年),原名郑汝霈,天津西沽人,中国作家。自幼家贫,广读诗书。曾在北平国术馆学太极拳,因此对武术较为了解。熟知黑帮规矩。年轻时曾教过私塾,却为生活逼人,即从事武侠
  • 特斯科科特斯科科(纳瓦特尔语:Texcoco,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