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欧洲歌唱大赛为第20届欧洲歌唱大赛。这是在ABBA于1974年的英国布赖顿举行的比赛中以歌曲《滑铁卢》"Waterloo"获胜之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该届比赛第一次在瑞典举行,也标志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首次主办了比赛。比赛于1975年3月22日星期六在斯德哥尔摩国际博览会(英语: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airs)举行。该节目由卡琳·法尔克(英语:Karin Falck)主持。
十九个国家参加了比赛,打破了1965年该届中首次创下的十八个纪录。法国和马耳他分别缺席一年和两年后返回。土耳其首次登台,而希腊则于一年前首次登台后决定不参加。
本届获胜者是荷兰,由乐团Teach-In(英语:Teach-In (band))演唱了歌曲《叮了个咚》 "Ding-A-Dong",歌词由路易斯·卢金加(Will Luikinga)和埃迪·欧文斯(荷兰语:Eddy Ouwens)创作,则歌曲迪克·巴克(Dick Bakker)创作。这是荷兰队在1957年,1959年和1969年夺冠后的第四场比赛。 距离荷兰队的下一次胜利还有44年。
该届比赛在瑞典首都和最大城市斯德哥尔摩举行,长期以来,斯德哥尔摩一直是瑞典的文化,媒体,政治和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口最多的城市地区。
比赛的地点是斯德哥尔摩国际博览会(英文: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airs,瑞典文: Stockholmsmässan )。主楼位于阿维斯尤,这是斯德哥尔摩市的一个南郊,因此得名。它建于1971年,可容纳4,000人。
今年实施了新的评分系统。每个国家/地区将由11名成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代表,其中至少一半年龄必须在26岁以下。每个评审委员会成员都必须给每首歌曲打1至5分的分数,但条件是不能投票给自己的国家。歌曲演唱后立即进行投票,并由裁判员立即收集票数。歌曲演唱后立即进行投票,并由裁判员立即收集票数。播放完最后一首歌后,陪审团秘书将所有的票数相加,并为该歌获得最高分为12分,第二高分得分为10分,第三高分得分为8分,第四高分得分为7分,第五高分得分为6分。依此类推,排名第十名的歌曲最低为1分,这一点系统一直沿用至今。陪审团发言人随后宣布了十个歌曲,按女主持人要求时歌曲的显示顺序排列。女主持人卡琳·法尔克还对新评分系统好奇地说“法国有得七分吗?”(How much is seven in France?)。
与今天不同,这些分数不是按照顺序(从1分到12分)给出的,而是按照歌曲执行的顺序给出的。直到1980年,才跟改为以1分开始的升序宣布分数的现行程序。直到1996年,这种评分系统一直沿用至今,尽管陪审员的人数有所不同(1975年至1987年为11位,1988年至1997年为16位),他们授予每首歌曲的得分增加到10分,而不是5分。从1997年开始,一些陪审团被电视投票取代,从1998年开始,鼓励所有国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电视投票。
在2009年的总决赛和2010年的预赛中,评审团被重新引入以提供50%的得分。尽管得分的决定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从1975年至2015年,“双重得分”评分系统一直保持不变。在2016年,每个国家对它进行了更改,分别提供了两组独立的要点。
有19个国家参加;希腊在1974年首次登台后决定不参加比赛,而土耳其则是首次登台,法国和马耳他则重新参加比赛。
葡萄牙参赛歌曲《黎明破晓》"Madrugada"乃是康乃馨革命的不懈庆祝,在此期间,该国1974年的欧洲歌唱大赛歌曲名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实际作用。根据作者和历史学家约翰·肯尼迪·奥康纳(John Kennedy O'Connor)在其《欧洲歌唱大赛-官方历史》一书中的说法,必须劝阻这位葡萄牙表演者穿着他的葡萄牙军队制服并将枪支带上舞台。 一些竞争者(特别是葡萄牙和南斯拉夫)选择以英语演唱他们的歌曲,以进行评委们的排练,但最终以母语进行。比利时和德国等其他国家则选择了自己的语言和英语的混合演唱。
每个国家的演出都会有一个负责指挥管弦乐团的指挥。
挪威的埃伦·尼古拉森(英语:Ellen Nikolaysen)是今年重返比赛的仅有的两名参与者之一。埃伦先前的参与是1973年参加班迪克歌手乐团(英语:Bendik Singers)。第二次参加的是约翰·法拉尔(John Farrar),他是影子乐队成员之一,1973年出任克利夫·理查德的吉他手兼歌手。
以下为各国在投票中给予最高12分的参赛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