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语音系

✍ dations ◷ 2025-11-25 20:44:09 #瑞典语音系

瑞典语发音有如下特征:元音众多,包括17个元音音位,均为单元音;有一个独特的清擦音“sje音”/ɧ/;有区别词义的声调。

和丹麦语及芬兰语不同,瑞典语并没有一个标准发音。在不同的方言中,元音和一部分辅音(尤其是部分清擦音和字母r有关的发音)在不同方言中有相当区别。三个主要的优势方言为:中部标准瑞典语、芬兰瑞典语、南部标准瑞典语。本文主要描述斯德哥尔摩地区使用的中部瑞典标准语的发音。

瑞典语的元音数量很多且复杂。和多数其它日耳曼语一样,瑞典语区分长短元音。元音的长短一般也影响到其音质。非重读的元音总是短元音。非重读的/ɛ/有时弱化为,而/r/之前的元音有时开口度较大或有一定的卷舌。尽管一般认为瑞典语的元音均为单元音,但一些长元音在一些方言,包括中部标准方言中有一定程度的复元音趋势。

长元音:

值得注意的是,瑞典语的部分长元音和德语或国际音标符号的标准读音有较大差距。高长元音有在结尾加半元音而成为前响双元音的趋势,如/iː/ -> ; /ʉː/ -> ; /uː/ -> /ʉː/比国际音标标准读音更偏前,接近/iː/也有时候化成为(即与/ʉː/相对应的不圆唇元音),而/yː/音的唇皱得更紧,以保持与/ʉː/、/øː/的区别。半高的长元音/eː/、/øː/和/oː/有成为后响双元音的趋势,表现为前加半元音或者后加弱而短的音。

尤其在/r/音前,/ɛː/和/øː/分别低化成为,如:

短元音:

和相应的长元音类似,/ɛ/和/œ/在/r/音前也分别低化成为,如:

注:

瑞典语的韵律在集中优势方言之间区别相当大。和大多数语言一样,瑞典语的重音除能够用来强调句中的某个词以外,某些句调也可表达疑问等含义。和英语类似,瑞典语的重音会引起时长的变化,且词的重音位置可以用于区别词义。如

在多数方言中,在双音节和多音节词中,重音分为两种,即“锐声”和“重声”,或称“1调”和“2调”,一些学者由此认为瑞典语也属于有声调语言。锐声的重音音节较高,其后随的弱音节降低,类似于英语的重音。重声的重音音节较低沉,而其后随的弱读音节较高。用五度标调法来表示,对于重音在前的双音节词,锐声接近,而重声接近。在不同教科书和字典中,两种重音的标法并不统一。本文中用音节之前的'和ˇ分别标出锐声和重声。

值得注意的是,瑞典语中有300多对双音节的词,仅能凭两种重音类型相区别。大致规则如下:如果词典中的原形是双音节的(含复合词),则为重声。如果原形为单音节,则为锐声。各种词形变化及衍生形成的双音节通常亦为重声,但由单音节加定冠词尾仍为锐声。比较: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录音

这种声调区别早在老挪威语中就已出现。而进年来新借入的词汇通常为锐声。

瑞典文拼写和发音的关系例外较多,和英语类似,有拼读不规则、词尾不发音或外来借词等情况,经常要借助字典才能确知一个单词的读音。另外由于瑞典语无标准方言,讲母语的各人拼读也会有差别。以下规则仅为大致参考。

瑞典语的重音音节中,元音在开音节(即以元音结尾的音节)中通常为长音,而元音在后面有双写辅音时通常为短音。在元音后有单辅音或两个不同辅音字母时长短不定。瑞典语有a, ä, å, e, i, o, ö, u, y九个元音字母,其发音如下:

瑞典语还有一些发音和意思都不同但拼写相同的词,如dom在读/doːm/时意为大教堂,而读/dʊm/时意为“判决”。

九个元音字母中,a, å, o, u为后元音,而ä, e, i, ö, y为前元音。前元音会影响到与其相拼的一些辅音发音。但非词根的弱读音节中e发音为/ǝ/时并不影响之前的辅音。

相关

  • 受质底物(英语:substrate)在生物化学领域指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可为化学元素、分子或化合物,经酶作用可形成产物。一个生化反应的底物往往同时也是另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
  • 蔡氏棘双鳍鲿蔡氏棘双鳍鲿为辐鳍鱼纲鲇形目倒立鲇科的其中一种,为热带淡水鱼,分布于非洲刚果河流域,体长可达5.5公分,栖息在底层水域,生活习性不明。 维基物种中有关蔡氏棘双鳍鲿的数据
  • 资金流分析资金流分析是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是有别于传统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及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所分析的目标不是股票的合理价格水平,又或者是心理支持及阻力水
  • 烟鬼组合烟鬼组合(英语:The Chainsmokers),是一个由美国DJ安德鲁·塔格特和亚历克斯·帕尔(英语:Alex Pall)组成的双人组。组合最开始由帕尔和前成员雷特·比克斯勒(Rhett Bixler)于2012年在
  • 杜黄裳杜黄裳(738年-808年),字遵素,京兆杜陵人,唐朝政治人物,莱国公杜如晦六世孙。早年穿惨绿衣服至侍郎潘孟阳家赴宴,潘孟阳母亲看见,告诉儿子说:“彼惨绿少年与众不同,必位至卿相。”黄裳遂
  • 问题与主义论战问题与主义论战,又称问题与主义之争,是胡适与李大钊的一场论战。五四运动以后的1919年7月,胡适在其主编的《每周评论》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同年8月,李大
  • 木村博之木村博之(日语:きむら・ひろゆき,转写:Hiroyuki Kimura,1982年1月30日-),日本足球裁判,生于千叶县。2006年12月登录为日本一级裁判员,2008年起作为主裁判执法J2联赛,2010年成为J1联赛主
  • 天使在美国 (连续短剧)《美国天使》(英语:)是一部2003年的HBO连续短剧,由迈克·尼科尔斯导演,内容根据东尼·库许纳的普利策奖得主同名舞台剧改编,剧本更由库许纳亲自执笔。HBO将此剧分为两大节播出,每节分别三小时长,对应舞台剧的两个部分《千禧年降临》和《重建》,其中每一小时为一章,对应戏剧中某一两幕。前三章于12月7日首映,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好评。《天使在美国》是2003年收视率最高的有线电视台电视电影/连续短剧类节目,并赢得了接下来的金球奖和艾美奖最佳连续短剧奖。库士纳对原来的剧本进行了一些变动,尤其是第二部分《重建》
  • 菲利浦·克劳士比菲利浦·克劳士比(1926年6月18日-2001年8月18日)是20世纪著名的品质管理学者。克劳士比早期曾参与马丁公司的马丁导弹计划,奠定了他对品质管理的基础,后来转职到ITT公司,并从事品质管理的工作,他在公司任职达14年之久,晋升至副总裁及品质总监。1979年克劳士比出版了《品质是免费的》,同年离开ITT公司,自组了菲利浦·克劳士比公司。克劳士比的学说强调商品应该是零缺憾,品质管理是预防商品不及格,而不是对不合格的商品作出评估。
  • 第1师团 (日本陆军)第1师团(日语:第1師団/だいいちしだん )是日本皇军中的1个步兵师。其通称号是玉兵团(日语:玉兵団 )。第1师团的前身为在1871年1月于东京成立的东京镇台,是刚刚成立的日本帝国陆军之6个镇台其中之1。东京镇台负责的地区为本州东部(关东地区),集中在东京都市区。根据普鲁士军事顾问雅各布·梅克尔向日本政府提出的军队改革建议,6个镇台在1888年5月14日被命令改为师团。作为日本帝国陆军中其中1个历史最悠久的师团,第1师团曾经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诺门罕战役中的战斗。 二二六事件是第1师团的单位于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