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蝎目

✍ dations ◷ 2025-09-06 07:51:10 #鞭蝎目
鞭蝎(学名:Thelyphonida),蛛形纲之无脊椎动物,有鞭目的统称。此外鞭蝎也被命名为uropygid亦指“尻尾”,是来自古希腊语的οὐροπύγιον (ouropugion)。鞭蝎为卵胎生繁殖,雌鞭蝎具有带卵行为,约有七十余种,身长通常约5公分以下。有一对特化的触肢,类似感觉的器官,前方的螯夹有助于防御、挖掘、撕裂猎物。该目下体型最大的种类是生活在美国南部以及墨西哥一带的美洲巨鞭蝎(Mastigoproctus giganteus),体长可达65毫米。除了欧洲与澳大利亚大陆外,主要分布于亚热带、热带区域。有鞭目与蝎目的外型有些相似的部分,如螯夹、尾部末端,但是也和蜘蛛也有共同类似的构造。它们的体色通常为黑褐色,具有扎实的背甲外壳与分段式的腹部,头胸部和腹部有点稍微呈现扁平状,前方弯曲的螯夹贴近于口器旁。腹部末端有根细鞭,能够发射出含有乙酸与辛酸的混合物到敌人身上,达到驱敌作用,这种物质像是醋一样,具有强烈的刺激味,如果遭受到这种物质接触到皮肤或是眼睛将会引起皮肤炎和角膜炎灼伤,被命名为鞭蝎(whip scorpions)与就是这个的缘故,此外全长约25-85公分,目前能超过30公分以上只有Mastigoproctus属的鞭蝎是最大的。而鞭蝎也与裂盾目、无鞭目和避日目,一样视力非常的差,所以必须要使用特化的第一对脚在前方探测作为传达的器官。鞭蝎通常都是昼伏夜出行动,捕食各种昆虫、马陆、节肢动物等为食。 鞭蝎通常栖息于较为黑暗潮湿的地方,例如倒木下、岩石下,或它们自行挖掘的巢穴中,因为鞭蝎会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所以几乎都是独自居住在自己的巢穴下。当交配完成后会将卵背负于腹部加以保护,当卵的数量低于35以下,会被保护于雌鞭蝎分泌的黏膜下防止干燥,雌鞭蝎会开始禁食,保护卵直到孵化,孵出的幼体会用吸盘吸附在雌鞭蝎的背上加以保护,直到第一次蜕皮时自行离开母体,由于幼体生长缓慢,必须透过三次蜕皮成为成体,将会花费四年的时间。目前已命名种类已达100种以上(2006),分布于东南亚及世界各地。 本目之下的种类与近亲:另可参阅:有鞭目物种列表(英语:List_of_Thelyphonidae_species)

相关

  • 语素语素(Morpheme)又称形态素、义基,在语素构词学里指最小的语法单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在口语中,语素是由音位这一种能区别的最小声音单位所组成的,而在文字形式语言中,语素则
  • 意大利历史意大利是欧洲历史古国,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伊特鲁里亚、大希腊是欧洲文明古国。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曾经统治世界的一部分达数个世纪,为后世留下深远的
  • 诺曼底大桥诺曼底大桥是位于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一座跨越塞纳河的斜拉桥,连接勒阿弗尔与翁夫勒。总长度2,143.21米,主跨856米。虽然是一座高速公路收费桥梁,但同时也提供了免费通行的人行
  • 正逆转录病毒亚科正反转录病毒亚科(学名:Orthoretrovirinae)又名正逆转录病毒亚科,为反转录病毒科的亚科,是一类单链RNA反转录病毒。本亚科包含6个属:代表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HIV-1(Human immun
  • 虎杖虎杖(学名:Fallopia japonica),别名假川七、土川七、红三七、三七或日本蓼,是一种蓼科何首乌属植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入世界百大外来
  • 国际大西洋鲔类资源保育委员会大西洋鲔类保育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简称 ICCAT)是1969年成立总部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国际组织,成立目的是对大西洋及相邻海
  • 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是分布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在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发堀而得名。该文化影响范围较广,东到湖北东部的黄冈、鄂州,西至三峡地区,北到河南
  • 女子世界排名女子高尔夫世界排名最早在2006年6月正式开始统计女子选手的积分,该排名被五大高尔夫巡回赛和组织所认可,包括美国女子职业高尔夫协会、欧洲女子巡回赛、日本女子职业高尔夫协
  • 博乐仁博乐仁(德语:Roland Busch, 1964年-)是一位德国企业家,中文名叫博乐仁。1964年出生于西德埃朗根,1989年毕业于埃朗根-纽伦堡大学和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1993年获得埃朗根-纽伦
  • 胡希尔胡希尔国家森林(英语:Hoosier National Forest)是座美国国家森林,位于印第安纳州南部丘陵地带,由美国国家森林局管辖。森林分成四个不同的大区,总面积202,814英亩(820.76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