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敦

✍ dations ◷ 2025-08-09 02:23:12 #弗里敦
弗里敦(英语:Freetown),是西非国家塞拉利昂共和国的首都,经济、文化中心,亦是该国的最大城市。位于大西洋岸边的弗里敦半岛(Freetown Peninsula),2004年人口有1,070,200人。它不仅是塞拉利昂主要出口港口,更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其经济主要与港口有关。弗里敦主要工业包括钻石切割和食品工业。弗里敦最早的聚落形成于17世纪。1787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废奴主义者格伦维尔·夏普的赞助下,将400名自由黑奴由英国本土移居至此。他们从当地国王汤姆手中买来土地,建立了自由省。但实际上由于欧洲人和当地国王对条约的理解不同,产生了争端,直至继任者吉米国王将定居点烧成了平地。另有一说认为英国实际上在此处建立的是黑奴贸易的据点。1794年法国曾侵入弗里敦,后又新斯科舍移民重建。1800年,新斯科舍移民起义,其后到来的牙买加人将其镇压。1808年,英国控制了弗里敦并使她成为了英国殖民地。随后进行的领土扩张,形成了今日塞拉利昂的雏形,也让弗里敦在成为了英属西非领地的行政中心并直至1874年。1961年4月27日塞拉利昂独立后即为新国家的首都。在1990年代初期,反对派领导人福迪·桑科成立了武装反政府组织“革命联合阵线”,长达十余年的塞拉利昂内战爆发。内战给塞拉利昂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联阵”占领钻石产区并通过走私钻石获得军饷,于1999年1月6日攻入弗里敦,并占领了总统府。2000年5月,原宗主国英国派出特种部队稳定首都局势,并促使朝野双方谈判。一年半后的2002年1月18日,塞拉利昂总统卡巴宣布,这个国家持续10年的内战正式结束。弗里敦是塞国的商业中心,工业主要包括钻石加工、食品加工(鱼类加工、碾米、炼油)、卷烟业、涂料生产和制鞋业等。出口物资主要有棕油、棕仁、可可、咖啡、生姜和可乐果,还有铁矿石与铝土矿。旅游业发达。古玛大坝解决了弗里敦的缺水问题,并提供丰富电力。弗里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从5月持续到10月,期间经常下暴风雨。塞拉利昂交通中心。塞拉利昂河对岸的隆吉有全国唯一的国际机场。而市内的Aberdeen拥有直升机机场。2004年人口预计有107.02万,占塞拉利昂全国人口16.1%。克里奥语为弗里敦的通用语。伊斯兰教占全市人信仰的55%,基督教占40%。市内有清真寺和教堂。在2002年内战结束前,弗里敦犯罪率较高,之后治安较好,但仍有包括抢劫、谋杀、入室抢劫等严重犯罪。塞拉利昂国家博物馆收藏历史文物,以及传统的木雕和石雕。另有恩加拉大学(1965年)、马尔盖师范学院、弗里敦教师学院等高等院校。

相关

  • 最高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是最高级的行政法院,可以指:
  • 那不勒斯语那不勒斯语(那不勒斯文:Napulitano,意大利语:Napoletano)是通行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坎帕尼亚一带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罗曼语族。在ISO 639-1,它未有语言代号;ISO 639-2和IS
  • 线粒体DNA线粒体DNA(英语:mitochondrial DNA,缩写作mtDNA)指一些位于线粒体内的DNA,与一般位于细胞核内的DNA有不同的演化起源,可能是源自早期细菌。虽然现存生物体中绝大多数作用于线粒体
  • N-乙酰谷氨酸合酶N-乙酰谷氨酸合酶(英语:N-acetylglutamate synthase)是一个催化乙酰辅酶A与谷氨酸产生N-乙酰谷氨酸的酶。对于细菌与植物来说,此酶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合成精氨酸途径中的一种酶。
  • 生物气体生物气体(英语:Biogas,亦称生化气体或生质气体),泛指包括粪肥、污水、都市固体废物及其他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质,在缺氧的环境下,经发酵或者无氧消化过程所产生的气体,这些气体主要包
  • 巴里巴里(意大利语:Bari)是意大利南部第二大城市,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326,201人(2001年)。巴里是普利亚大区首府,位处亚得里亚海,也是巴里省的首府。1990年代,巴里的人口发展和国家总趋势
  • 意大利人之歌《意大利人之歌》(Il Canto degli Italiani)是意大利的国歌,意大利人常以作词者之名称其为马梅利之歌 (Inno di Mameli),也可以称为意大利的弟兄 (Fratelli d'Italia)。1847年由葛弗
  • 航运航运(Shipping)表示透过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等方式来运送人或货物。一般来说海上运输的所需时间较长,但运费较为低廉,这是空中运输与陆路运输所不能比拟的。海上运输每次航程能运
  • 数字化数字电视(英语:Digital television)是指采编、播出、传输、接收等环节中全面采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与模拟电视相对。数字电视系统可以发送多种业务,如高清电视、标清电视、智能
  • 乔治·基斯佳科夫斯基乔治·基斯佳科夫斯基(英语:George Kistiakowsky,1900年11月18日-1982年12月7日)是哈佛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乌克兰裔,曾参与过曼哈顿计划,在国防部科研委员会中负责爆炸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