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棕榈油

✍ dations ◷ 2025-04-26 12:45:31 #食油,植物性油脂

软质棕榈油是棕榈油的液体分提物。棕榈油最常见的三大粗分提物为硬质棕榈油 (palm stearin)、棕榈油中间分提物 (palm mid-fraction) 及软质棕榈油 (palm olein),相较于棕榈油,软质棕榈油的饱和脂肪较少,由38.3%棕榈酸、42.1%油酸以及10.6%亚麻油酸所组成,在室温下呈现澄清透明,但在低温下仍会结晶。经研究软质棕榈油的澄清度会受到三酸甘油酯组成、碘价以及二酸甘油酯 (diacylglycerol) 含量影响,碘价越高越澄清。为符合消费者对烹调用油的使用习惯与澄清透明状态的偏好,而将软质棕榈油再进一步分提可得到碘价更高,饱和脂肪更少的超级软质棕榈油,相较于软质棕榈油在10℃下约有37%的固脂率,超级软质棕榈油则仅有17%固脂率,碘价通常介于63-65之间,在低温下冷冻稳定性更佳。

为使食用油的品质稳定,最常见的方法即为调整脂肪酸组成。前人研究发现,将不同油脂调合可以提升营养价值及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如油炸使用,常见以多元不饱和程度高的油脂与含有较饱和或富含高含量单元不饱和的油脂进行搭配调合。由于软质棕榈油氧化安定性佳,相较于其他植物油脂如葵花油、大豆油、花生油,其酸败速率明显较慢,常被用于与其他油种混合以改善其他植物油的油炸品质与稳定性,例如大豆油、葵花油与橄榄油等,因此在油炸及烹调用量上有遽增的趋势,软质棕榈油亦为马来西亚最主要的家庭煎炸用油。

由于棕榈油有高含量属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所以软质棕榈油常被拿来跟其他的油脂比较其对心血管疾病与血脂的影响。有众多研究结果指出,与其他油脂相比,软质棕榈油不会特别造成血脂及脂蛋白组成的变化,甚至或许具有降低血脂浓度的作用,因此软质棕榈油不会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与橄榄油相较,软质棕榈油可降低血浆三酸甘油酯浓度,且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指标物方面,如血浆HDL、胰岛素以及葡萄糖浓度上与橄榄油皆无显著差异,而也有人体研究比较摄取软质棕榈油、椰子油及初榨橄榄油三者对于心血管疾病和发炎反应上的影响,结果三者间发炎相关的细胞激素及发炎指标浓度变化也无显著差异。

相关

  • 疱疹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英文:herpesviral encephalitis、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造成的脑炎。什么时候都可以发病,40岁以上多见,急性起见病, 潜伏期为2=21
  • 生理食盐水生理盐水(生理食盐液、生理食盐水),生理学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相等的氯化钠溶液,其浓度用于两栖类时是0.67~0.70%,用于哺乳类和人体时是0.85~0.90%。医学上,生理盐水
  • 弗朗索瓦·特吕弗弗朗索瓦·罗兰·特吕弗(François Roland Truffaut,1932年2月6日-1984年10月21日),法国著名导演,法国新浪潮(电影创作流派)的代表之一,“作者电影”的提倡者和佼佼者,与法国另一名导
  • 李曙光李曙光(1941年2月15日-),中国地球化学家。出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 甘草次酸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或glycyrrhetic acid,也叫Enoxolone)是一种五环三萜物质,由草药光果甘草的甘草酸水解得到故而得名。甘草次酸可以看作是β-香树脂醇(齐墩果烷型)的衍
  • Diamond, Jared贾德·梅森·戴蒙(英语:Jared Mason Diamond,1937年9月10日-), 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地理学家以及非小说类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枪炮、病菌与钢铁》发表于1997年,曾
  • 意识社区意识社区(英语:Intentional community),又译为共识社区 (中国)|共识社区]],意愿性社区一种社区聚落,根据团体凝聚力与团队合作而形成。这类型的社区居民,通常拥有类似的社会,政治,宗
  • 长柔毛野豌豆长柔毛野豌豆(学名:Vicia villosa)是豆科野豌豆属的植物。分布在欧洲、伊朗、中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西北、华北、西南、江苏、东北、湖南、山东等地,生长于海拔900米至2,100
  • 突星表孔珊瑚突星表孔珊瑚(学名:)为轴孔珊瑚科表孔珊瑚属下的一个种。
  • 电子舌头电子舌头是一种测量和比较味道的工具 。 电子舌头使用味觉传感器从化学物质中接收信息并将其发送到模式识别系统,进而检测构成人类味觉的味道。味道类型共有五类,分别为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