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棕榈油

✍ dations ◷ 2025-08-15 14:10:20 #食油,植物性油脂

软质棕榈油是棕榈油的液体分提物。棕榈油最常见的三大粗分提物为硬质棕榈油 (palm stearin)、棕榈油中间分提物 (palm mid-fraction) 及软质棕榈油 (palm olein),相较于棕榈油,软质棕榈油的饱和脂肪较少,由38.3%棕榈酸、42.1%油酸以及10.6%亚麻油酸所组成,在室温下呈现澄清透明,但在低温下仍会结晶。经研究软质棕榈油的澄清度会受到三酸甘油酯组成、碘价以及二酸甘油酯 (diacylglycerol) 含量影响,碘价越高越澄清。为符合消费者对烹调用油的使用习惯与澄清透明状态的偏好,而将软质棕榈油再进一步分提可得到碘价更高,饱和脂肪更少的超级软质棕榈油,相较于软质棕榈油在10℃下约有37%的固脂率,超级软质棕榈油则仅有17%固脂率,碘价通常介于63-65之间,在低温下冷冻稳定性更佳。

为使食用油的品质稳定,最常见的方法即为调整脂肪酸组成。前人研究发现,将不同油脂调合可以提升营养价值及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如油炸使用,常见以多元不饱和程度高的油脂与含有较饱和或富含高含量单元不饱和的油脂进行搭配调合。由于软质棕榈油氧化安定性佳,相较于其他植物油脂如葵花油、大豆油、花生油,其酸败速率明显较慢,常被用于与其他油种混合以改善其他植物油的油炸品质与稳定性,例如大豆油、葵花油与橄榄油等,因此在油炸及烹调用量上有遽增的趋势,软质棕榈油亦为马来西亚最主要的家庭煎炸用油。

由于棕榈油有高含量属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所以软质棕榈油常被拿来跟其他的油脂比较其对心血管疾病与血脂的影响。有众多研究结果指出,与其他油脂相比,软质棕榈油不会特别造成血脂及脂蛋白组成的变化,甚至或许具有降低血脂浓度的作用,因此软质棕榈油不会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与橄榄油相较,软质棕榈油可降低血浆三酸甘油酯浓度,且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指标物方面,如血浆HDL、胰岛素以及葡萄糖浓度上与橄榄油皆无显著差异,而也有人体研究比较摄取软质棕榈油、椰子油及初榨橄榄油三者对于心血管疾病和发炎反应上的影响,结果三者间发炎相关的细胞激素及发炎指标浓度变化也无显著差异。

相关

  • 还原还原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在化学反应中,还原反应是氧化反应的逆过程,即是得到电子的过程,因为有一方失去电子,就会有另一方得到电子。因此,还原反应经常和氧化反应合在一起,被称为
  • 怀孕试验妊娠试验是一种测试女性是否已经受孕的试验。最早的妊娠试验是针对早孕因子(英语:GroES)(简称EPF)进行玫瑰花结抑制分析(rosette inhibition assay)。早孕因子可以在受精后48小时从
  • NFL国家美式橄榄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FL)是世界最大的职业美式橄榄球联盟,也是世界最具商业价值的体育联盟之一。联盟最早在1920年以美国职业美式橄榄球協会(American
  • 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United State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1916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创建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美国国家医学院(英语:N
  • 触须触手(学名:tentacle)或称触须、触角,是一种生物体上的器官。常见于软体动物,通常是复数,从数根到无法计量之数目的蠕动柔软细长器官。大多用作感测外界环境变化,但触手也可用来获取
  •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长青州立大学, B.A., 1975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英语:John Bellamy Foster;1953年8月15日-)是俄勒冈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也是《每月评论》编辑。他的书写涉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
  • 安世高安世高,生卒年不详(大约2世纪),本名清,字世高,来自西域安息国,故称“安”。原为安息国之太子,后出家为佛教僧人,和支娄迦谶并列为东汉时期佛经翻译的重要人物。年幼时以孝行闻名,聪敏
  • 刘承 (蜀汉)刘承(237年-257年),三国蜀汉宗室,蜀先主刘备曾孙、安平悼王刘理之孙、安平哀王刘胤之子。后主延熙十九年(256年),继承安平王爵位。次年病死,谥号殇王。景耀四年(261年)后主下诏曰:“安平
  • 驻云飞驻云飞,曲牌名,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七、五、五、一、五、四、四、五、七。末句可复唱,或加叠句。常用作小令,也用在套曲里。例如蒋世隆劝王瑞兰饮酒时所唱的《幽
  • 托普斯菲尔德托普斯菲尔德(英语:Topsfield)是一个美国城镇,位于缅因州华盛顿县。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当地人口为237人。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该镇的总面积为55.32平方英里(143.28平方千米),其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