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 dations ◷ 2025-08-10 20:48:27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OM(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美国英国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其作品对二十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1948年,60岁的艾略特被授予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艾略特1888年9月26日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他的家境十分优越,父亲是公司总裁,母亲原是教师,后成为一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工作。艾略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母亲与五个姐姐的过分照顾并没有使艾略特的童年拥有双份快乐,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十六岁之前,艾略特在圣路易斯的史密斯学院学习。1905年的秋天,艾略特进入哈佛大学,他的新生生涯过得非常舒适,所加入的几个社团当中有一个是文学方面的:“书章”(the literary signet)。受一些教授的影响,艾略特开始关注起白璧德的醒世格言及桑塔亚纳的怀疑论,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塞门兹(Arthur Symons)的书《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由于艾略特起初所择课程过于分散而使自己变得手忙脚乱,但最后凭其毅力终于获得了比较文学的学士学位以及英国文学的硕士学位。1910年,艾略特离开美国,前往巴黎的索邦大学,在那里,各种艺术领域的前卫思想、学术围绕着他,在法兰西学院聆听了柏格森的哲学课后,艾略特一下子就被迷住了,这使得他重归被当时誉为哲学的黄金时代的哈佛修读哲学博士学位。1914年,艾略特前往欧洲旅行,那个时候,他在哈佛的大部分哲学老师已经将他视作一个未来的同事。艾略特打算于同年秋进入牛津大学墨顿学院学习,同行的有布拉德利(F.H.Bradley)的同事及后续者约阿欣(Harold Joachim)。由于战争迫近,艾略特提前了去英国的旅程,于同年的8月到达伦敦,同行的美国诗人艾肯(Aiken)将艾略特的诗稿送给著名诗人艾兹拉·庞德,9月,艾略特与庞德初次见面,从此,两人在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活动中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庞德的帮助下,许多杂志刊登了艾略特的诗作,其中最显著的一首是于1915年发表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这首诗模仿了法国象征派诗人儒尔·拉夫格的风格,具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刻画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对于爱情对于生活的复杂心理。1915年初,在一个同学的介绍下,艾略特认识了舞蹈家薇薇安·海伍德(Vivien Haigh-Wood),他迅速的被迷住了,两人于当年的六月结婚。艾略特的父母对此感到震惊,当他们知道了薇薇安一长串感情史及精神病史后更是深深的困扰,这场婚姻使整个家庭濒于破裂,但也无可置疑的开创了艾略特的英国生活。婚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为了要应付开支,艾略特承受着繁重的工作量,他在一所学校担任讲师,又担任一本先锋杂志《唯我主义者》(the Egoist)的助理编辑。1916年4月,艾略特完成博士论文,但由于他拒绝回国而失去了学位。1917年春天,一位朋友为艾略特提供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劳埃德银行担任评估员。这份工作使艾略特有时间和精力继续他的诗歌创作,那一年,他的第一本书《普鲁弗洛克及其他》出版给了他很大的动力。这本书由《自我主义者》杂志印行,由庞德夫妇匿名出资。这本书为艾略特奠定了作为一名诗人的地位,接着,1922年《荒原》出版,这部作品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而艾略特本人的名气也高涨的近似神话,至今,这部作品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1927年,艾略特加入了英籍。1930年以后的三十年里,艾略特成为了英国文坛上最卓越的诗人及评论家。由于两人的性格差异巨大,艾略特的第一次婚姻注定是一个失败,薇薇安因为精神上的原因住进疗养院,1933年,身心疲惫的艾略特与妻子正式分居。1956年,艾略特娶了第二任妻子弗岚切(Valerie Fletcher),这场婚姻十分幸福。1965年1月4日,艾略特于伦敦的家中逝世,享年76岁。1901年:普吕多姆 | 1902年:蒙森 | 1903年:比昂松 | 1904年:米斯特拉尔、埃切加赖 | 1905年:显克微支 | 1906年:卡尔杜齐 | 1907年:吉卜林 | 1908年:倭铿 | 1909年:拉格洛夫 | 1910年:海泽 | 1911年:梅特林克 | 1912年:霍普特曼 | 1913年:泰戈尔 | 1915年:罗曼罗兰 | 1916年:海登斯坦 | 1917年:盖勒鲁普、蓬托皮丹 | 1919年:施皮特勒 | 1920年:汉姆生 | 1921年:法郎士 | 1922年:贝纳文特 | 1923年:叶芝 | 1924年:雷蒙特 | 1925年:萧伯纳1926年:黛莱达 | 1927年:柏格森 | 1928年:温塞特 | 1929年:托马斯·曼 | 1930年:刘易斯 | 1931年:卡尔费尔特 | 1932年:高尔斯华绥 | 1933年:蒲宁 | 1934年:皮兰德娄 | 1936年:奥尼尔 | 1937年:马丁·杜·加尔 | 1938年:赛珍珠 | 1939年:西兰帕 | 1944年:延森 | 1945年:米斯特拉尔 | 1946年:黑塞 | 1947年:纪德 | 1948年:艾略特 | 1949年:福克纳 | 1950年:罗素1951年:拉格奎斯特 | 1952年:莫里亚克 | 1953年:丘吉尔 | 1954年:海明威 | 1955年:拉克斯内斯 | 1956年:希梅内斯 | 1957年:加缪 | 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 | 1959年:夸西莫多 | 1960年:圣琼·佩斯 | 1961年:安德里奇 | 1962年:史坦贝克 | 1963年:塞菲里斯 | 1964年:萨特 | 1965年:肖洛霍夫 | 1966年:阿格农、萨克斯 | 1967年:阿斯图里亚斯 | 1968年:川端康成 | 1969年:贝克特 | 1970年:索尔仁尼琴 | 1971年:聂鲁达 | 1972年:伯尔 | 1973年:怀特 | 1974年:雍松、马丁松 | 1975年:蒙塔莱1976年:贝娄 | 1977年:阿莱克桑德雷 | 1978年:辛格 | 1979年:埃里蒂斯 | 1980年:米沃什 | 1981年:卡内蒂 | 1982年:马奎斯 | 1983年:戈尔丁 | 1984年:塞弗尔特 | 1985年:西蒙 | 1986年:索因卡 | 1987年:布罗茨基 | 1988年:马哈富兹 | 1989年:塞拉 | 1990年:帕斯 | 1991年:戈迪默 | 1992年:沃尔科特 | 1993年:莫里森 | 1994年:大江健三郎 | 1995年:希尼 | 1996年:辛波丝卡 | 1997年:福 | 1998年:萨拉马戈 | 1999年:格拉斯 | 2000年:高行健2001年:奈波尔 | 2002年:凯尔泰斯 | 2003年:库切 | 2004年:耶利内克 | 2005年:品特 | 2006年:帕慕克 | 2007年:莱辛 | 2008年:勒克莱齐奥 | 2009年:米勒 | 2010年:略萨 | 2011年:特朗斯特罗默 | 2012年:莫言 | 2013年:芒罗 | 2014年:莫迪亚诺 | 2015年:亚历塞维奇 | 2016年:迪伦 | 2017年:石黑一雄 | 2018年:托卡尔丘克 | 2019年:汉德克

相关

  • Perl5.28.2 / 2019年4月19日,​10个月前​(2019-04-19)Perl是高端、通用、解释型、动态的编程语言家族。最初设计者拉里·沃尔为了让在UNIX上进行报表处理的工作变得更方便,决定开发
  • 硫酸亚铁硫酸亚铁、硫酸铁(II)是化学式为FeSO4的无机化合物,最常使用的是它蓝绿色的七水合物。无水晶体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ΔfH°solid = -928.4 kJ.mol-1,标准摩尔熵S°solid = 107.5
  • 阿兹特克阿兹特克,又译阿兹台克、阿兹提克,是存在于14世纪至16世纪的墨西哥古文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因阿兹特克人而得名。阿兹特克人包括墨西哥谷地的多个民族,以操纳瓦特尔语
  • 担幡买水担幡买水是儒家文化圈传统丧事时的仪式,有清洁死者的功能,由死者的至亲于丧礼中负责。担幡则指由死者的长子嫡孙提着引魂幡,代表引领亡灵升天。或谓出殡当日孝子手执木棍,棍端绑
  • 男孩别哭《男孩不哭》(英语:Boys Don't Cry)是一部1999年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是Kimberly Peirce,剧本由导演和Andy Bienen共同撰写。这部电影是根据布兰登·蒂纳的真实生活经历创作的,布兰
  • 棉花糖棉花糖泛指具棉花质感的糖果,具体可以指:在音乐方面,棉花糖可以指:
  • 保险丝保险丝,又称熔断器、熔丝,是一种连接在电路上用以保护电路的一次性元件,通常采用低熔点且电阻率大的铅锡合金、锌、铜、银的丝状或片状材料制成。当电路上电流过大时,使其中的金
  • 野西瓜苗野西瓜苗(学名:Hibiscus trionum),又名香铃草、小秋葵、打瓜花、山西瓜秧,是一种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野西瓜苗的分枝横升或斜升,半空心,上有白色开叉的细毛,高约20-50cm,但
  • 尤卡坦共和国尤卡坦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Yucatán)是一个于19世纪时短暂脱离墨西哥独立的国家,范围大约是现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州、坎佩切州和金塔纳罗奥州。墨西哥的中央集权派与联
  • 多数意见书复数意见书(英语:Plurality opinion),又译为多数意见书,法律术语,源自英美习惯法,是法律意见书的一种,常见于上诉法庭(Appellate court)中。复数意见书出现于法庭内无法取得过半数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