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数学)

✍ dations ◷ 2025-08-10 17:37:49 #集合论基本概念,类的理论,罗素公理体系,范畴论

在集合论及其数学应用中,类是集合(或其他数学物件)的搜集(collection),可以依所有成员所共享的性质被无歧定义。有些类是集合(例如由所有偶数构成的类),但有些则不是(如所有序数所构成的类或所有集合所构成的类)。一个不是集合的类被称之为真类。一个是集合的类被称为“小类”。

在数学里,有许多物件对集合而言太大,而必须以类来描述,像是大的范畴和超实数的类体之类等。要证明一给定“事物”为一真类,一般的做法是证明此一“事物”至少有着如序数一般多的元素。有关此一证明的例子,请参见完全自由格(英语:Free_lattice#The_complete_free_lattice)。

真类不能是一个集合或者是一个类的元素,而且不受ZF集合论中的公理所限制;因此避免掉了许多朴素集合论中的悖论。反而,这些悖论成了证明某一个类是否为真类的方法之一。例如,罗素悖论可以证明由所有不包含集合自身的集合所构成的类是一个真类,而布拉利-福尔蒂悖论则可证明所有序数所构成的类是一个真类。

标准的ZF集合论公理不会论及到类;而在元语言中,类只作为逻辑公式的等价类而存在。冯诺伊曼-博内斯-哥德尔集合论则采取了另一种方式;类在此一理论中是基础的物件,而集合则被定义为可以是其他某些类的元素的类。真类,则为不可以是其他任何类的元素的类。

在其他集合论如新基础集合论或半集合的理论中,“真类”的概念依然是有意义的(不是任一堆事物都会是集合),但对集合特质的认定并非依据其大小。例如,所有包含全集的集合论都会有个是集合的子类的真类。

“类”这一词有时会和“集合”同义,最为人知的是“等价类”这一术语。这种用法是因为从前对类和集合不如现今一样地区别的缘故。许多19世纪之前对“类”的讨论提及的实际上是集合,又或者会是个更为模糊的概念。

相关

  • 广泛耐药结核广泛耐药结核(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即XDR-TB)是结核病的一种,专指对利福平(rifampicin)和异烟肼(isoniazid)具抗药性(对这些一线治疗结核药物具有抗药性的结核称
  • 三维三维空间(也称为三度空间、三次元、3D),日常生活中可指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所构成的空间,而且常常是指三维的欧几里得空间。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期中,三维空间被认为是我们生存
  • 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英语:control experiment)是在实验中设置比较对象(对照组)的一种科学方法,目的是为了与进行实验的对象(实验组)进行对照,减少实验中不确定的变数带来的影响,以之来显示出实验
  • 蛋白酪氨酸结构 / ECOD酪氨酸激酶(英语:tyrosine kinase)是在细胞中催化磷酸基团从ATP中转移到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上的酶,起到调控细胞中信号通路的“开”与“关”。酪氨酸激酶是蛋白激酶
  • 胡先骕胡先骕(1894年5月24日-1968年7月16日),字步曾,号忏庵,江西省新建县人,植物学家、教育家、文化学者。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与钱崇澍等同为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先驱,也是中国近代生物学
  • 保罗·沃尔福威茨保罗·邓迪斯·沃尔福威茨(英语:Paul Dundes Wolfowitz,1943年12月22日-),前世界银行行长,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乃美国国防部军事策划人之一,亦是美国小布什阵营中著名鹰派人物之一。
  • 栖息地破碎化栖息地细碎化是指某些生物栖息地被分隔开,致使种群被分割的问题。栖息地细碎化可能是由于地理进程中环境慢慢被改变 (这可能是新物种形成的原因),或者是由于人类活动,例如土地用
  • 北非战役英国陆军摄影师Len Chetwyn中士 摄于1942年10月24日。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从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续到11月3日。伯纳德·劳·蒙
  • 越共游击队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南语:Mặt trận Dân tộc Giải phóng miền Nam Việt Nam/.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
  • 阿尔弗雷德·罗默阿尔弗雷德·舍伍德·罗默 (英语:Alfred Sherwood Romer;1894年12月28日-1973年11月5日),是美国古生物学家,生物学家,脊椎动物进化方面的专家。阿尔弗雷德·罗默出身于纽约白原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