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莱维喷泉
✍ dations ◷ 2025-05-15 16:46:22 #特莱维喷泉
特雷维喷泉(意大利语:Fontana di Trevi)是一座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喷泉,也是罗马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喷泉,高25.6米,宽19.8米。特雷维喷泉也是罗马市著名的景点,游客通常会在此地许愿。特雷维喷泉原先位在三条道路的交汇处,也是罗马高架渠水道处女水道桥(Acqua Vergine)的终点,这些水道是古罗马时代负责运送饮用水的管线。据说在公元前19年,一位罗马技师为了帮助一位少女,从13公里外将饮用水引入这个地区,这条水道因此被称为处女水道桥。而处女水道桥也将干净的水源引入玛尔库斯·维普撒尼乌斯·阿格里帕浴场,并且被罗马人使用超过400年的时间。当第一次罗马围城战在538年爆发后,附近的水道遭到破坏,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随着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罗马人的建筑风格得到复兴,因此开始在水道的终点建造壮丽的喷泉。教宗尼阁五世在1453年完成处女水道桥的修复工作,建筑师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并且建造一个简单的池子,表示这里是水的汇集处。教宗伍朋八世在1629年认为当时的喷泉并不够华丽,于是济安·贝尼尼设计新的喷泉。但是在伍朋八世死后,这项计划遭到终止。所以贝尼尼最后只把特雷维喷泉转向奎里纳尔宫的方向,因为教宗可以从这里观赏。维也纳的阿尔贝蒂娜博物馆保存了许多未实现的特雷维喷泉设计,其中包括皮埃特罗·达·科尔托纳、Nicola Michetti、Ferdinando Fuga、法国的埃德姆·布沙东(Edmé Bouchardon)等人的设计。在巴洛克艺术兴盛时期,建筑物、喷泉(甚至包括西班牙阶梯)的设计竞赛蔚为风潮。教宗克勉十二世在1730年任命尼古拉·莎维(Nicola Salvi)重新设计特雷维喷泉,这项工程在1732年开始,于1762年全部完工,当时克勉十二世及尼古拉·莎维(1751年)都已经去世了。在特雷维喷泉完工后,伯拉奇(Pietro Bracci)雕塑的海神便设立猪鼻孔特雷维喷泉曾在1998年重新整修,雕像与墙壁被重新粉刷,并且装上新的抽水马达。特雷维喷泉的后侧是波利宫,并是呈现神话故事科林斯柱式的大柱式墙面。海神宫的中央是驾驭飞马战车的海神,左右侧则是丰裕与健康女神,海神的下方则是海之信使特里同,外观并显现出类似凯旋门的模样。传说旅人如果投掷一枚钱币在特雷维喷泉,他们以后将会再度返回到罗马。根据电影《罗马之恋》(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的剧情,据说如果人们投掷两枚钱币在特雷维喷泉的话,学业和工作则会顺顺利利;如果投掷三枚钱币的话,则至少会结婚或离婚。每天大约有3,000欧元的钱币投进特雷维喷泉,这笔钱会用作冿贴罗马一间做穷人生意的超级市场。不过,经常有人尝试从喷泉里偷取钱币。坐标:41°54′03.15″N 12°28′59.4″E / 41.9008750°N 12.483167°E / 41.9008750; 12.483167
相关
- 血痰咳血又称为咯血,是一种症状,指肺或气管中的出血,经由咳嗽而吐出。多半是因为所吐出的痰中带有血丝而被发现。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支气管炎、肺炎、肺肿瘤、肺结核等疾病。或是使用
- 止吐药止吐剂(英语:Antiemetic),又称止吐药,广义上的止吐药指一切用于治疗恶心与呕吐的药物。由于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由多种因素引起,故不同作用机理的止吐药只能针对其中一种或多
- 4第4周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四行(即周期)的元素。含有:第1周期元素 - 第2周期元素 - 第3周期元素 - 第4周期元素 - 第5周期元素 - 第6周期元素 - 第7周期元素 - 第8周期元素
- 主动脉瘤大动脉瘤(英语:Aortic aneurysm)是指大动脉的血管因为血管壁的异常而出现的扩张(Aorta aneurysmal dilation)。大动脉瘤的成因很多,可能的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老化等,大致
- 羊膜动物羊膜动物(Amniota)是一群四足脊椎动物,包括合弓类动物(哺乳类与似哺乳爬行动物)与蜥形类(含爬行动物、鸟类)。羊膜动物借由产卵、胎生等方式繁衍,胚胎由多层膜来保护。在真兽类哺乳
- 对比浴对比浴(contrast bath therapy),又称为冷热交替疗法(Hot/Cold Immersion therapy),。属于物理治疗中水疗的特殊疗法之一。 由于水温低时会使皮肤下的血管收缩,而水温高时则会使血
- HLA-C5543BZF· extracellular region · plasma membrane · integral to plasma membrane · ER to Golgi transport vesicle membrane · phagocytic vesicle membrane · e
- 角分؋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里夏德·梅尔廷·维尔施泰特(德语:Richard Martin Willstätter,1872年8月13日-1942年8月3日),皇家学会成员,德国有机化学家,191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894年在慕尼黑开始植物碱化学的
- 恒星核合成恒星核合成 是解释重元素是由恒星内部的原子经由核聚变创造出来的化学元素理论。自从大爆炸期间产生氢、氦、锂之后,恒星核合成就一直持续地创造重元素。这原本是一个高度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