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野健太郎

✍ dations ◷ 2025-07-04 02:16:26 #1971年出生,2018年逝世,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友,北京语言大学校友,日本翻译家,罹患胰脏癌逝世者,京都府立大学校友

天野健太郎(日语:天野健太郎あまの・けんたろう ,1971年5月6日-2018年11月12日),日本台湾文学翻译家、中文口译员,从事翻译书籍在日本出版的公司闻文堂(Bunbundo)的代表。

致力于将台湾书籍翻译成日文、引进日本,成功将台湾作品在日本推广,并屡次获奖,翻译作品有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猫夫人的《台湾这里有猫》、陈柔缙的《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吴明益的《天桥上的魔术师》等。

2018年11月12日,因胰脏癌病逝,得年47岁。

天野健太郎1971年生于日本爱知县,毕业于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攻读日文暨中文,2000年赴台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语中心留学,也在中国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就学。

天野曾在日本出版社“白水社”发表的杂记〈台湾文学之谜〉之中自言,到台湾之前,从未看过任何台湾文学著作,接触到台湾是蔡明亮导演的电影《洞》(英文:The Hole;1998),得以窥探台湾的生活面貌,对台湾人深层的呐喊有所共鸣;不过到了台湾,发现台湾人未必全如电影中的苦闷与沉默,反而是开朗、率直且爱聊天。天野很融入在台湾的留学生活,开始逛书店,初时因为中文还不是很轮转,挑书光看书背、凭直觉,似懂非懂慢慢啃,后来渐渐理解战后的台湾文学受到政治的压抑,作家只能专心磨练文体和技巧,掩饰内心对国家认同的渴望,国际情势决定了历史、外来政权决定了言语、独裁政权限制了文化,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故事,打动了他的内心深处,同时感到台湾文学用的中文很美。天野觉得台日曾共有50年的历史,日本读者应该很容易接受这些作品,于是兴起了翻译台湾文学的念头。

2010年,天野遇到了曾在日本东北大学留学的台侨黄碧君,黄碧君2009年婚后定居日本从事日本书籍中文翻译与版权代理工作,两人一拍即合,2012年共创版权公司“闻文堂”,要将台湾文学带进日本。

天野翻译的第一本书,是龙应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日本书名‘台湾海峡一九四九’)。这书日方出版社委托代理商谈了半年还没办法敲定,天野为了促成这件事,自掏腰包飞台湾帮忙沟通,经历了版权冾谈的重重困难,这也促成他和黄碧君联手,两人分工,黄碧君冾谈版权,天野则专心做企画书、试译稿。

之后,天野把其他台湾作家的作品陆续翻译成日文,并成功将吴明益的小说《天桥上的魔术师》引介给日本大型出版集团,这书入围2016年第二届日本翻译大赏决审,并获得2016年日本书店大奖(日语:本屋大赏)翻译小说第3名。

相关

  • 放射线治疗放射治疗(英语:Radiation therapy)或简称电疗,是使用电离辐射作为治疗疾病的方式。与放射治疗有关的医学专业称为放射肿瘤学或放射治疗学。执行这个专业的医疗从业人员称为放射
  • 比重计比重计是用来测量液体的比重的装置。比重计通常用玻璃制作,上部是细长的玻璃管,玻璃管上标有刻度,下部较粗,里面放了汞或铅等重物,使它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面上。测量时,将待测液体
  • 萨姆特县萨姆特县(Sumter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西南部的一个县。面积1,276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3,200人。县治阿梅里克斯 (Americus)。成立于1831年12
  • 联合国观察员国家截至2012年,联合国大会共有64个观察员。当中包含2个观察员国、4个观察员实体、和58个观察员组织。联合国在联合国会员国之外,还设有观察员制度,邀请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实体
  • 硫酸锰硫酸锰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MnSO4,是一个粉红色固体,化学实验室常用的锰(II)盐之一。硫酸锰可由二氧化锰和二氧化硫反应得到:
  • 涮羊肉涮羊肉是一种流行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火锅,因食材主要以羊肉为主,故而得名。实际上,传统涮羊肉也讲究白菜、豆腐、粉丝等几类羊肉以外的食材。现代也开始将牛肉片作为涮羊
  • 圣尼各老教堂 (维尔纽斯)圣尼各老教堂(立陶宛语:Šv. Mikalojaus bažnyčia)是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旧城的一座教堂,也是立陶宛现存教堂中历史最久的教堂之一。始建于14世纪。教堂的钟楼修建于17世纪
  • 日甘斯克机场日甘斯克机场(IATA代码:ZIX;ICAO代码:UEVV) 是一个服务于俄罗斯萨哈共和国日甘斯基区首府日甘斯克市的民用机场。
  • 日本以外全部沉没《日本以外全部沉没》是筒井康隆的小说,并于2006年拍成电影。1973年,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大畅销,在庆功宴上闲聊出一个话题,就是“如果日本以外的国家都沉没会怎样”,筒井康隆
  • 二裂银杏叶《二裂银杏叶》(德语:Gingo biloba)是德国诗人歌德关于一片关于二裂(拉丁语:biloba)的银杏叶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1815年9月,并在1819年出版在他的《西东诗集》上。歌德后来将“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