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克·贝齐格

✍ dations ◷ 2024-11-06 00:26:26 #艾力克·贝齐格
埃里克·贝齐格(Eric Betzig,1960年1月13日-),美国神经科学家、发明家、应用物理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分子生物学教授。 贝齐格还担任弗吉尼亚州的珍利亚农场研究园区的高级研究员。贝齐格先后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系和康奈尔大学的工程物理学博士专业,后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其主要贡献是研发了用于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的光学成像工具。2014年,因研制出“超分辨率萤光显微镜”,与斯特凡·W·黑尔、W·E·莫纳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贝齐格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他是罗伯特·贝齐格的儿子。在大学时,贝齐格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并且于1983年毕业获得了学士学位。然后,他继续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分别在1985年和1988年,他在应用物理学和工程物理学分别获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后,贝齐格就职于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物理研究部门。在1996年,贝齐格离开学术界,到当时他父亲拥有的安娜堡机械公司,成为研究开发的副总裁。在这里,他开发了灵活的自适应液压伺服技术(FAST),但并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然后,贝齐格回到显微镜领域,开发光敏定位显微镜(PALM),并在2006年,他加入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珍利亚农场研究园区作为组长,开发超高分辨率的荧光显微镜技术。他的妻子吉娜是安徽蚌埠人,毕业于蚌埠市第一中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人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识并结婚。在1992年,贝齐格被授予威廉·麦克米兰奖,并且在1993年,他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研究倡议科学奖。在2014年,贝齐格与斯特凡·W·黑尔、W·E·莫纳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1905年:拜尔 | 1906年:莫瓦桑 | 1907年:比希纳 | 1908年:卢瑟福 | 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 | 1910年:瓦拉赫 | 1911年:居里 | 1912年:格林尼亚、萨巴捷 | 1913年:维尔纳 | 1914年:理查兹 | 1915年:维尔施泰特 | 1918年:哈伯 | 1920年:能斯特 | 1921年:索迪 | 1922年:阿斯顿 | 1923年:普雷格尔 | 1925年:席格蒙迪1926年:斯韦德贝里 | 1927年:威兰 | 1928年:温道斯 | 1929年:哈登、奥伊勒-切尔平 | 1930年:费歇尔 | 1931年:博施、贝吉乌斯 | 1932年:朗缪尔 | 1934年:尤里 | 1935年:F·约里奥-居里、I·约里奥-居里 | 1936年:德拜 | 1937年:霍沃思、卡勒 | 1938年:库恩 | 1939年:布特南特、鲁日奇卡 | 1943年:德海韦西 | 1944年:哈恩 | 1945年:维尔塔宁 | 1946年:萨姆纳、诺思罗普、斯坦利 | 1947年:鲁宾逊 | 1948年:蒂塞利乌斯 | 1949年:吉奥克 | 1950年:迪尔斯、阿尔德1951年:麦克米伦、西博格 | 1952年: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鲍林 | 1955年:迪维尼奥 | 1956年: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罗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尔文 | 1962年:佩鲁茨、肯德鲁 | 1963年:齐格勒、纳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德沃德 | 1966年:马利肯 | 1967年:艾根、诺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萨格 | 1969年:巴顿、哈塞尔 | 1970年:莱洛伊尔 | 1971年:赫茨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尔、斯坦 | 1973年:菲舍尔、威尔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1976年:利普斯科姆 |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尔 | 1979年:布朗、维蒂希 | 1980年: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谦一、霍夫曼 | 1982年:克卢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尔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尔 | 1986年:赫施巴赫、李远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 1989年:奥尔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马库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欧拉 | 1995年: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 1996年: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兹韦勒 | 2000年: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2001年:诺尔斯、野依良治、夏普莱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麦金农 | 2004年: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 2005年: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尔 | 2008年: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 2009年: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铃木章 | 2011年:谢赫特曼 | 2012年: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维特、瓦舍尔 | 2014年:贝齐格、黑尔、莫纳 | 2015年: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 2016年:索瓦日、斯托达特、费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兰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诺德、温特、史密斯 | 2019年:古迪纳夫、惠廷厄姆、吉野彰

相关

  • 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hyperaldosteronism),是一种由于肾上腺产生的醛固酮过多导致的疾病。醛固酮过多可进一步造成血液中钾水平降低(低钾血症)和氢离子排泄增多(碱中毒(英语:alkalosis))。醛
  •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港澳台译为日本脑炎),中国大陆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导致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
  • 基本粒子粒子物理学中,基本粒子(英语:elementary particle)是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其内部结构未知,所以也无法确认是否由其它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物质构成
  • STST节段(ST segment)为心电图学术语,表示QRS复合波(英语:QRS complex)至T波之间的间期,一般介于 0.005 至 0.150 秒之间(5 至 150 毫秒)。ST节段始于J点(英语:J-point)(即QRS复合波的终点),
  • 2C-B2,5-二甲氧基-4-溴苯乙胺(2,5-dimethoxy-4-bromophenethylamine,2C-B),一种隶属2C-X家族(英语:2C's)的致幻剂,由Alexander Shulgin于1974年合成,其制备与应用剂量(12-24mg)在PiHKAL一书
  • 谷氨酰胺谷氨酰胺(Glutamine)亦被称作谷氨酰胺,为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且是唯一一种可直接通过脑血管障壁(BBB)的氨基酸。在人体中储存于骨骼肌或血液中。当受伤或患病时,谷氨酰
  • 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也称为达科斯塔综合征(Da Costa's syndrome)是一种症状类似心血管疾病的症候群,其特点是理学检查检查结果都正常。以现代的观点,心脏神经官能症
  • 蓖麻毒素结构 / ECOD结构 / ECOD蓖麻毒蛋白(英语:Ricin)是从蓖麻籽中所萃取出来的一种毒性蛋白质,几乎对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蓖麻毒蛋白的纯品是一种白色粉末或结晶体,无味,可
  •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英语:extracellular fluid,缩写:ECF)通常指位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以及介于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即组织液(包括淋巴)。细胞外液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20%,四分之一
  • 北高加索语族北高加索语系是在高加索,尤其是北高加索地区使用的语系,分为西北高加索语系、东北高加索语系。车臣语、殷古什语及巴兹比语同属北高加索语言。谢尔盖等语言学家认为西北与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