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 dations ◷ 2025-01-23 00:00:51 #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在光学里,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Fresnel-Kirchoff's diffraction formula)可以应用于光波传播的理论分析模型或数值分析模型。从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可以推导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并且解释一些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无法解释的物理现象与结果。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常被称为“基尔霍夫衍射公式”(Kirchoff's diffraction formula)。从基尔霍夫积分定理,在假定一些近似之后,可以推导出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惠更斯原理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于1678年提出的关于波传播的理论。惠更斯原理表明,假设在时间
t
=
t
0
{displaystyle t=t_{0}}
由主波源Q0发射出的球面波,在时间
t
=
t
1
{displaystyle t=t_{1}}
传播到波前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那么位于波前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每一个面元素矢量
d
S
{displaystyle mathrm {d} mathbf {S} }
都可以被视为一个次波源,所有从这些次波源发射出的次波,在之后时间
t
=
t
2
{displaystyle t=t_{2}}
波前的包络面就是主波源Q0所发射出的球面波在时间
t
=
t
2
{displaystyle t=t_{2}}
的波前。波动有两个基本属性:惠更斯原理只阐述了前一条属性,奥古斯丁·菲涅耳将惠更斯提出的次波的概念加以延伸,提出用“次波相干叠加”的点子来解释衍射现象,这就是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这原理表明,波前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每个面元素矢量
d
S
′
{displaystyle mathrm {d} mathbf {S} '}
都可以视为次波源,它们会发射出次波,在空间任意一点P的波扰是所有这些次波在该点P的相干叠加。设定位于波前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任意一点Q,它在点P贡献的复振幅为
d
ψ
(
r
,
r
′
)
{displaystyle mathrm {d} psi (mathbf {r} ,mathbf {r} ')}
;其中,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
r
′
{displaystyle mathbf {r} '}
分别为点P、点Q的位置。在点P的总波扰为为了将这公式具体化,菲涅耳凭借直觉对
d
ψ
(
r
,
r
′
)
{displaystyle mathrm {d} psi (mathbf {r} ,mathbf {r} ')}
作出了如下假设:根据以上假设可以得到如下菲涅耳衍射积分公式其中,
c
{displaystyle c}
是比例常数。在菲涅耳衍射积分公式提出六十余年后,古斯塔夫·基尔霍夫用严格的数学理论推导出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其中,
α
{displaystyle alpha }
、
χ
{displaystyle chi }
分别是
r
′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r} '}}}
、
R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R} }}}
与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之间的夹角。推论从点光源Q0发射的单色光波,其波扰的数值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在位置
r
′
{displaystyle mathbf {r} '}
以方程表达为
ψ
(
r
′
)
=
ψ
0
e
i
k
r
′
/
r
′
{displaystyle psi (mathbf {r} ')=psi _{0}e^{ikr'}/r'}
。又在其发射出的球面波的波前任意位置,
r
′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r} '}}}
与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同向,夹角
α
=
0
{displaystyle alpha =0}
。设定比例常数
c
=
−
i
/
λ
{displaystyle c=-i/lambda }
,
K
(
χ
)
=
(
1
+
cos
χ
)
/
2
{displaystyle K(chi )=(1+cos chi )/2}
,则可得到菲涅耳衍射积分公式。基尔霍夫积分定理应用格林第二恒等式来推导出齐次波动方程的解答,这解答是以波动方程在任意闭合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每一个点的解答和其一阶导数来表达。对于单频率波,解答为或者其中,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
r
′
{displaystyle mathbf {r} '}
分别是从点Q0到点P、点Q的位移矢量,
ψ
(
r
)
{displaystyle psi (mathbf {r} )}
是在点P的波扰,
R
=
r
−
r
′
{displaystyle mathbf {R} =mathbf {r} -mathbf {r} '}
是从点Q到点P的位移矢量,
R
{displaystyle R}
是其数值大小,
k
{displaystyle k}
是波数,
∇
′
{displaystyle nabla '}
是对于源位置
r
′
{displaystyle mathbf {r} '}
的梯度,
d
S
′
{displaystyle mathrm {d} mathbf {S} '}
是从闭合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向外指出的微小面元素矢量,
∂
∂
n
′
{displaystyle {frac {partial }{partial n'}}}
是闭合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法向导数。在推导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的过程中,基尔霍夫做了以下假定:从点波源Q0发射的单频率波,其能量与传播距离平方成反比,波扰的数值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在点Q的波扰以方程表达为其中,
ψ
0
{displaystyle psi _{0}}
是复值波幅。假设点P在闭合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之外,应用基尔霍夫积分定理的方程,可以得到在点P的波扰:其中,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是与
d
S
′
{displaystyle mathrm {d} mathbf {S} '}
同方向的单位矢量。注意到球面出射波的梯度为从基尔霍夫所做的假定,
k
≫
1
/
R
{displaystyle kgg 1/R}
、
k
≫
1
/
r
′
{displaystyle kgg 1/r'}
(例如,假设距离大约为1mm,则对于波长在0.4μm至0.7μm之间的可见光,可以做这假定;但对于波长在1mm至1m之间的微波,这假定不适用),则上述两个公式近似为所以,在点P的波扰其中,
α
{displaystyle alpha }
、
χ
{displaystyle chi }
分别是
r
′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r} '}}}
、
R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R} }}}
与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之间的夹角。这就是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或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如右图所示,假设闭合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是圆球面,点波源Q0与圆球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圆心同点。在圆球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任意位置,
r
′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r} '}}}
与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同向,所以,注意到
r
′
{displaystyle r'}
是圆球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半径,对于这积分,
r
′
{displaystyle r'}
值不变,可以从积分里提出。在点P的波扰为其中,
K
(
χ
)
=
1
+
cos
χ
2
{displaystyle K(chi )={frac {1+cos chi }{2}}}
为倾斜因子。应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所得到在点P的波扰的方程,就是这方程。但是,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无法解释相位差与倾斜因子的物理原因。倾斜因子使得次波的波幅会因为传播方向而不同;朝着主波方向,波幅较大;逆着主波方向,波幅较小。这解释了为什么波动只会朝着前方传播的物理现象。仔细诠释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方程:从点波源Q0发射的波幅为
ψ
0
{displaystyle psi _{0}}
的球面波,在点Q的波扰为
ψ
(
r
′
)
=
ψ
0
e
i
k
r
′
/
r
′
{displaystyle psi (mathbf {r} ')=psi _{0}e^{ikr'}/r'}
;而从点Q发射的次波,将倾斜因子与相位差纳入考量,所贡献出的波扰,在点P为总合所有与点Q同波前的点次波源在点P所贡献出的波扰,就可以得到
ψ
(
r
)
{displaystyle psi (mathbf {r} )}
。换另一种直接方法来诠释,从点波源Q0发射的球面波,在点P的波扰为假若这两种诠释都正确,则从这两种
ψ
(
r
)
{displaystyle psi (mathbf {r} )}
的表达式分别计算出的结果,应该可以被核对为相等:为了简易计算,假设
r
≫
r
′
{displaystyle rgg r'}
,则以下近似成立:其中,
θ
{displaystyle theta }
为
r
′
{displaystyle mathbf {r} '}
与
r
{displaystyle mathbf {r} }
之间的夹角。所以,在点P的波扰可以近似为假设波源为有限尺寸,位于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波扰表达为
ψ
(
r
′
)
{displaystyle psi (mathbf {r} ')}
,则位于点P的波扰为假定
k
≫
1
/
R
{displaystyle kgg 1/R}
,则这是基尔霍夫衍射公式最广义的形式。解析涉及到有限尺寸波源的问题,必须用体积分来将波源的每一点所给出的贡献总合在一起。光波是传播于空间的电磁辐射,理当被视为一种电磁场矢量现象。但是,基尔霍夫的理论是标量理论,将光波当作标量处理,这可能会造成偏差。因此,物理学者做了很多实验来检查结果是否准确。他们发现,只要孔径尺寸比波长大很多、孔径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不很近,则使用标量理论可以得到相当准确的答案。但是对于某些问题,例如高分辨率光栅衍射,标量理论就不适用,必须使用矢量理论。
相关
- 霍华德·马丁·特明霍华德·马丁·特明(英语:Howard Martin Temin,1934年12月10日-1994年2月9日),美国遗传学家。1970年代他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逆转录酶,由于发现肿瘤病毒与细胞遗传物质之
- 蟠尾丝虫症蟠尾丝虫症或蟠尾丝虫病(拉丁语:Onchocerciasis),又名河川盲、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一种因感染蟠尾丝虫引起的疾病。病状包括严重搔痒、皮下肿块,以及失明。是全球仅次于沙眼
- 概述生物化学 – 是对生物体体内化学过程的研究。旨在阐释所有生命体和生命活动的化学机理。生物技术、生物发光、遗传工程、内分泌学、神经化学、血液学、营养学、光合作用、
- 化疗脑化疗脑,在学界又称化疗后认知异常(Post-chemotherapy cognitive impairment,简称PCCI)或化疗相关认知异常(Chemotherapy-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s,简称CRCIs)等,所指的是因为
- 苯甲酰氯苯甲酰氯(C6H5COCl),也称苯酰氯,为无色发烟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在实验室中,可由在无水条件下蒸馏苯甲酸和五氯化磷得到。苯甲酰氯的大规模制备则可通过使用氯化亚砜氯化苯甲醛得
- The Daily Telegraph《每日电讯报》(英语:The Daily Telegraph),英国大开型报章,成立于1855年6月29日,是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星期日电讯报》是其姊妹刊物。每日电讯报早期政治立场亲英国自由党
- 23S rRNA23S rRNA是一个长为2904nt(在大肠杆菌中)的细菌核糖体大亚基(50S亚基)组分。核糖体的肽基转移酶活性中心就位于此rRNA的第五结构域(domain V),而此结构域也是许多抑制转录的抗生素
- 尿嘧啶尿嘧啶(Uracil /ˈjʊərəsɪl/,简写U),是组成RNA的四种碱基之一。在DNA的转录时取代 DNA 中的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将尿嘧啶甲基化即得胸腺嘧啶 (T)。
- 维朗德里城堡维朗德里城堡(法语:Château de Villandry)是位于法国城市维朗德里 (安德尔-卢瓦尔省)的一座法式城堡,以其法式花园知名。2000年,维朗德里城堡作为卢瓦尔河谷城堡群的其中之一,被
- 加布里埃尔·福莱加布里埃尔·于尔班·福莱(法语:Gabriel Urbain Fauré,1845年5月12日-1924年11月4日),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钢琴家以及音乐教育家。福莱前承圣桑,后继者则有拉威尔与德彪西;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