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衣派耆那教寺庙

✍ dations ◷ 2025-09-07 08:33:01 #耆那教,德里,印度宗教场所

天衣派(英语:Digambara)耆那教寺庙(Shri Digambar Jain Lal Mandir,श्री दिगंबर जैन लाल मंदिर)是印度德里最古老的耆那教寺庙,始建于1656年。历经多次改建,这座寺庙现在是一座宏伟的红色砂岩建筑。它位于古老的月光集市大街,宏伟的红堡对面。

在大庙后面的第二座建筑物内,有著名的禽鸟医院(veterinary hospital)。

17世纪,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兴建新首都德里城(今日老德里),城墙内的主要街道月光集市,位于皇宫红堡之前。他邀请了一些耆那教金融家定居在此,还允许他们建造临时建筑,作为耆那教寺庙。耆那教社区在庙内供奉三尊大理石偶像。据说神像原来保存由一位莫卧儿军队的耆那教军官保存。

在莫卧儿王朝时期,不允许寺庙建塔。这个寺庙没有正式的塔,直到印度独立以后,广泛重建寺庙时才建塔。

在1800年至1807年,帝国财政官Raja Harsukh Rai获得批准,在月光集市以南的Dharamapura耆那教社区,建造一个有塔的寺庙。该寺庙以精细雕刻著称,现在被称为新庙(Naya Mandir)。

1931年,一位天衣派耆那教僧人来到德里。他是八个世纪以来第一位访问德里的天衣派耆那教僧人。

与天衣派耆那教寺庙毗邻的印度教高里三喀庙,兴建于大约一个世纪以后的1761年。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它也得到了显着重建。

庙内有一个书店,售卖有关耆那教的书籍。游客进入寺庙,要脱下鞋子和所有皮革制品,交给有关人士。

坐标:28°39′20.8″N 77°14′10.6″E / 28.655778°N 77.236278°E / 28.655778; 77.236278

相关

  • 牡丹亭《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
  • 京斯敦金斯敦(英语:Kingston),牙买加的首都,也是牙买加首要的港口。它是加勒比海地区较大的都会区之一。金斯敦城是由英国人所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作为运输甘蔗至欧洲。1907年,一场地震使
  • 刘震云刘震云(1958年5月-),河南延津人,中国当代作家。现为《农民日报》社编委、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一级作家。其妻是律师郭建梅。2011年,刘震云凭借《一句顶
  • 福家警部补的问候《福家警部补的问候》(日语:福家警部補の挨拶/ふくいえけいぶほのあいさつ?),是日本作家大仓崇裕2006年出版的短篇推理小说集“福家警部补系列”的第一部作品。续作《福家警部补
  • 乐绍虞乐绍虞(?-1953年9月9日)乐达聪次子,宏济堂药店总经理。北平龙泉孤儿院二百名董事之一。“五反”运动中,乐绍虞被揭发使用欺诈、偷税漏税等盗窃伎俩。小组会斗争紧张的时候,夜里会与
  • 拉伐尔喷管拉伐尔喷管(, 亦称渐缩渐阔喷管,convergent-divergent nozzle、CD nozzle或con-di nozzle)是一个中间收缩、不对称沙漏状的管子。借由将流体的热能转化为动能,可将通过它的热压
  • 圣伊撒伯尔堂 (布达佩斯)圣伊撒伯尔堂()是一座新哥特风格的罗马天主教教堂,位于布达佩斯第七区的伊丽莎白城(Erzsébetváros),拉科奇大街附近的玫瑰广场8号。1881年,天主教会在新成立的第七区,济贫院广场(现
  • 对称信道在信息论中,对称信道是传递函数具有某种对称性的信道。它定义为具有有限输入和输出符号集分别为 Y
  • 郭婷娜郭婷娜(英语:Tina Guo,1985年-)是一位美籍华裔的大提琴演奏家以及编曲人。她出生于上海市,5岁时随家人移民美国。 她曾参加过圣地亚哥交响乐团、墨西哥州州立交响乐团及其他交响乐
  • 1990-1991年南太平洋气旋季时间轴1990-1991年南太平洋气旋季的活跃程度低于平均水平,东经160°以东、赤道以南的太平洋范围内一共只形成两个热带气旋。气旋季于1990年11月1日正式开始,次年4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