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湾民报
✍ dations ◷ 2024-12-22 15:59:07 #台湾民报
《台湾民报》,是台湾日治时期中台湾人所创办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前身为《台湾青年》月刊(1920年创办)、《台湾》月刊。1923年(大正12年)4月15日,《台湾民报》创刊于日本东京,全部为汉文版(在此之前的《台湾青年》杂志、《台湾》杂志为汉、日文各半),号称“台湾人唯一的言论机构”。《台湾民报》原先是半月刊,10月15日改为旬刊(每十天发行一次),并并入日文版。1925年(大正14年)7月12日起再改为周刊(每周日发行),增设台北支社,社长为王敏川。在《台湾民报》发刊前,就有不少人主张将发行地迁回台湾,但由于台湾总督府的关系,该计划一直不能实行。直到第三任文官总督伊泽多喜男上任后,迁台之事才有了转机。1927年(昭和2年)8月1日,《台湾民报》以增加日文版的条件下迁入台湾,仍以周刊形式出现。1930年(昭和5年)3月增资改组,并易名为《台湾新民报》。1932年(昭和7年)4月15日,正式获准发行日刊。广受台湾民众喜爱。而为了使台湾民众能避开日本警察的骚扰,台湾文化协会也在各地成立读报社,方便民众阅读。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二段的《台湾民报》总批发处解说板。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二段的大安医院(位于《台湾民报》总批发处隔壁)解说板,2001年10月13日制。《台湾民报》横跨1920至30年代,可说是台湾各种社会运动的机关报,同时也是研究1920至30年代台湾不可或缺的史料。《台湾民报》对自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以来的政治、社会运动均热烈支持,积极鼓吹农民、劳工、妇女争取权益,亦支持学生运动、文化启蒙运动、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也呼应要求台湾自治及抨击台湾总督府。而对新文艺鼓吹及提倡白话文也有不少贡献,更是台湾新文学的重要园地。此外还引进对新知识、新思想的介绍,也经常报导中国政情及世界新知,诸如中国军阀混战、蒋汪对立等。发行量更突破一万份,足以与和人创立的《台湾日日新报》相提并论。在编辑群方面,更是高手如云,如新文学旗手张我军、医生兼小说家赖和、文学家杨云萍、台湾第一位医学博士杜聪明等人。而对总督府施政的批评与讽刺也使《台湾民报》在新闻检查方面遭到百般刁难,最久一次还被扣押了44天。1927年台湾文化协会在台中醉月楼召开第一次全岛代表大会,通过议程第14点“《台湾民报》拒买同盟之组织”之后,《南瀛新报》亦出现许多批判《台湾新民报》的言论,如〈台湾新民报马脚露现 批评大讲演会将开催 定旧历五月十三日夜于大众讲座〉及〈暴露欺骗民众的台湾新民报告亲爱同胞檄〉(《南瀛新报》1932年6月17日24版)。《南瀛新报》1932年6月25日14版、1932年7月9日13、14版、1932年7月16日13版、1932年7月23日13版、1932年9月10日13版、1933年6月17日23版,均曾出现批判《台湾新民报》的记载。随着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台湾新民报》所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另外3个日报同业(《台南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新闻》)压力下,1937年4月1日,《台湾新民报》汉文栏减半。1937年(昭和12年)6月1日,《台湾新民报》被迫废止汉文版,仍可刊汉诗。台日语言虽不同,日人使用缀读法,仍能阅读汉诗,且日本政府并未正式下令禁止汉文。1937年6月1日之后,仍可看到《风月》(《南方》)、《孔教报》、《崇圣道德报》、《诗报》、《南国文艺》等汉文杂志、《韭菜花》、《白香山之研究》等汉文书籍刊行。1941年(昭和16年)2月,在《台湾新民报》常务董事兼总经理罗万阵及主笔兼编辑局长林呈禄让步下,将《台湾新民报》改名为《兴南新闻》,但言论风格已大不如前。1944年(昭和19年)4月,日本政府由东京派员来台,将台湾岛上较具规模的6家报纸《兴南新闻》、《台湾日日新报》(台北)、《台湾新闻》(台中)、《台湾日报》(台南)、《东台湾新闻》(花莲)、《高雄新报》(高雄)合并为《台湾新报》;《台湾新民报》于次日发表《停刊之辞》,结束自《台湾青年》以来25年的历史。1945年10月25日,《台湾新报》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改名为《台湾新生报》,但已不如以前《台湾民报》为民喉舌的特质。太平洋战争后,部分原属台湾民报社的新闻从业人员,在台湾新生报社成立前曾自立门户创办了《民报》,然而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民报》于当年3月8日被迫停刊,社长林茂生失踪被害。民报社与战前的台湾民报社有相当渊源,但以报社沿革的角度来看,并无延续关系。2009年8月4日,在义美食品赞助下,台湾英文新闻(Taiwan News)重新刊印《台湾民报》1925年新年特刊号,义美食品总经理高志明主持在“义美大楼”(台北市信义路二段88号)举办的“重刊发表会”,蒋渭水的长子蒋松耀、总统府秘书长詹春柏、监察委员黄煌雄、文建会副主任委员洪庆峰、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陈冠甫、台湾绿党创党主席高成炎亲自出席重刊发表会。在台湾作家新诗作品的刊载上,“1930年《台湾民报》推出“曙光”栏,刊载新诗,一时之间,也使新诗人辈出,如赖和、杨守愚、杨云萍、杨华等优秀诗人的作品,因此和同时期的日文新诗相互较劲,蔚为大观”。在台湾作家、政治运动等人士散文作品的刊载上,较为人知的有蒋渭水的〈狱中随笔〉,该文刊载在《台湾民报》第59~62号。赖和、张我军、杨守愚、杨云萍、蔡秋桐、朱点人、陈虚谷、郭秋生等习惯使用中国白话文的作家,常在《台湾民报》及其改名后的《台湾新民报》发表短篇小说作品。《台湾民报》是日治时期台湾文学相当重要的论述发表园地,张我军一系列批判旧文学的论文,如〈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1924年台湾民报)、〈新文学运动的意义〉(1924年台湾民报)、〈糟糕的台湾文学界〉(1924年台湾民报)、〈为台湾的文学界一哭〉(1924年台湾民报)、〈请合力折下这座败草丛下的破旧殿堂〉(1925年台湾民报)、〈绝无仅有的击钵吟的意义〉(1925年台湾民报)、〈文艺上的诸意义〉(1925年台湾民报)等,绝大多数发表在该报。此外,许乃昌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1923年台湾民报)、蔡培火〈台湾新文学运动与罗马字〉(1923年台湾民报)、苏维霖〈二十年来的中国古文学及文学革命的略述〉(1924年台湾民报)、半新旧〈‘新文学之商榷’的商榷〉(1925年台湾民报)、蔡孝乾〈中国新文学概观〉(1925年台湾民报)等引介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文章,也在大量刊载在该报。除了刊载介绍、评论中国新文学运动或是抨击旧文学的文章,《台湾民报》也曾经转载不少重要的中国新文学作品,例如:1923年台湾民报转载了胡适的〈终身大事〉;1924年转载胡适的〈新式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一文;1925年则转载鲁迅的〈鸭的喜剧〉、〈故乡〉、〈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小说作品,以及冰心的〈超人〉与郭沫若的〈诗;仰望〉等作品。《台湾民报》(THE TAIWAN-MINPO)于1953年创刊,由刘呐明主编。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为其机关报。使用“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查询,到2011年10月10日为止,已知的有:以《台湾新民报》刊载的文学作品为对象的研究,有:
相关
- 三苯甲醇三苯甲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醇类,也属于芳香族,其化学式为(C6H5)3COH或Ph3COH或C19H16O,常缩写为TrOH。它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是不溶于水和石油醚,但溶于乙醇、二乙醚、乙醚、
- 有下颔的脊椎动物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原为有颔总纲(Gnatha),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拥有颔的一群,与无颔总纲相对应,属于较高等的一类。有颔下门生物之下颌骨系于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前开始发展形成,即
- 卡夫拉卡夫拉(Khafra),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约公元前2558年-前2532年在位),名字的意思可能是“拉的皇冠”,为法老胡夫之子,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他为“齐夫伦”(Chephren),并把他描写成胡
- 系统神学系统神学(英语:Systematic theology,或称基督教系统神学)是基督教神学的分支,是对基督教信仰所作的有系统的反省、理解与陈述。在公教神学中,系统神学可分为基础神学(关注信仰的基
- 阿道夫·艾希曼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秀丽·布丝雪莉·布思(英语:Shirley Booth,1898年8月30日-1992年10月16日),美国女演员,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 光明星3号 (2期)光明星3号2期卫星(朝鲜语:《광명성―3》호 2호기 위성/光明星3號2號機衛星)于2012年12月12日早上0点49分(UTC)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通过银河3号运载火箭发射 ,成为朝鲜半岛自立
- 瘤牛瘤牛(学名:Bos taurus indicus)是一种肩部长有肉瘤的黄牛亚种,原产于印度,因印度文化尊崇牛类而免于被食用。现在常用来和欧洲牛或其他饲养牛杂交以改良它们的品质。生物学家曾认
- 黎维祐黎真宗(越南语:Lê Chân Tông/.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
- 板球对抗赛板球对抗赛,或称测试赛(英语:Test Cricket),是各种板球比赛中时间最长者。只有由国际板球理事会裁定具备参与对抗赛资格的国家队才可举办和参与对抗赛。比赛时,两队各派十一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