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科扎克

✍ dations ◷ 2025-04-12 09:53:53 #一级祖国功勋勋章获得者,二级祖国功勋勋章获得者,1958年出生,在世人物,格鲁乌人员,乌克兰裔俄罗斯人,俄罗斯副总理,律师出身的政治人物,苏联检察官,俄罗斯联邦

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维奇·科扎克(俄语:Дмит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озак,转写:Dmitry Nikolayevich Kozak,乌克兰语:Дмитро Миколайович Козак,1958年11月7日-)是俄罗斯政治人物,副总理。普京的亲信。

1958年11月7日出生于苏联乌克兰基洛夫格勒州盖沃龙区。

1976年至1978年在格鲁乌工作。

198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1985年至1989年在列宁格勒市检察院任一级检察官。1989年进入商界,出任圣彼得堡“巨石-基洛沃建筑”联合企业法律科科长。

1990年至1994年:历任圣彼得堡市委员会法律局副局长,法律部主任,法律局局长。

1994年至1996年:任圣彼得堡市法律委员会主席。

1996年至1998年:任圣彼得堡市长办公室法律委员会主席。

1998年:圣彼得堡市副市长,圣彼得堡市长办公室法律委员会主席。1999年当选为国际金融投资联合会董事会主席。

1999年至2000年:任俄罗斯政府办公厅主任(部长级)。

2000年至2003年: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战略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

2003年至2004年: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2004年升任主任。

2004年至2007年:任俄罗斯总统驻南部联邦管区全权代表。2004年9月开始担任新成立的北奥塞梯联邦委员会主席。

2007年至2008年:任俄罗斯联邦地区发展部部长。

2008年10月14日:任俄罗斯联邦政府副总理。

科扎克是索契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筹备工作负责人之一。

在2014年克里米亚归属公投后,俄罗斯多名政要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科扎克也位列其中。美国财政部冻结了他在美国的资产,并禁止他进入该国。

4月29日,他被列入欧盟制裁名单。他被禁止进入欧盟国家,在欧盟的资产也被冻结。

在此之后,他开始负责克里米亚融入俄罗斯的工作,巩固加强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的政治与经贸联系。2016年3月18日陪同普京乘坐直升机视察克里米亚刻赤海峡附近区域。

在西方媒体中,科扎克常被比喻为“柴郡猫”(俄语:Чеширский кот),这是由于他的笑容和柴郡猫非常相似。他是普京政治派系在圣彼得堡分支的重要成员。

相关

  • 行星吸积吸积是天体通过引力“吸引”和“积累”周围物质的过程。吸积过程广泛存在于恒星形成、星周盘、行星形成、双星系统、活动星系核、伽玛射线暴等过程中。吸积在天体物理学中是
  • 权宜主义权宜主义谬误(英语:fallacy of expediency)是一种非形式谬误,系基于某方案目的很重要,而无视方案的一切缺陷。较白话的诠释是:“应该做,就不要管完不完美”与权宜主义谬误相对的是
  • 普及文化流行文化(英语:Popular Culture或Pop Culture),又称为通俗文化及大众文化,指在现代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文化,包括想法、观点、态度、迷因、图像及其他现象等。在中文里没有对应词,只
  • 穆罕默德·纳希德穆罕默德·纳希德(迪维希语:މުހައްމަދު ނަޝީދު ,拉丁转写:Mohamed Nasheed,1967年5月17日-),马尔代夫共和国前任总统。纳希德1989年毕业于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 美国国防情报局国防情报局(英语: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缩写:DIA)为美国国防部辖下主要对外军事情报组织。是美国情报体系的机构之一。
  • 台北市立百龄高级中学台北市立百龄高级中学(英语:Taipei Municipal BaiLing High School, BLSH ),简称百龄高中,是台北市的公立完全中学之一。位于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士林夜市旁、英业达集团对面。前身
  • 亚历山大·吉尔芒费利克斯-亚历山大·吉尔芒(法语:Félix-Alexandre Guilmant,1837年3月12日-1911年3月29日),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生于滨海布洛涅,1871年到巴黎担任管风琴师,后到欧美各地巡回演出。
  • 方嘉德方嘉德(1942年7月-),江苏无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七、八、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 马丁·亚库布科马丁·亚库布科(斯洛伐克语:Martin Jakubko,1980年2月26日-),斯洛伐克足球运动员,其在场上的位置是前锋。他现在效力于俄罗斯足球超级联赛球队彼尔姆安卡足球俱乐部。他也代表斯
  • 咋喳喳咋即“杂杂”,传说是葡萄牙语“杂粮”的音译。据说是以前驻守在澳门的兵房,把各种豆类煮成一煲糖水作为午餐而发明的。后来流传到阿婆在街边摆卖此种糖水,故又称阿婆粥。最初